张爱萍被称邓小平的四大干将之一,张听后愤然:这是对我的侮辱

百年小人物 2024-05-24 11:19:19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75年的中国,整个形势不容乐观,各种矛盾尖锐,党和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为了改变这一混乱的局面,邓小平在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等人的支持下全面复出,并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虽然被称作整顿,但实际上,这已经是一次改革了。

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全面整顿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重重障碍,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果,就必须要有冲破禁区的胆识,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有“不怕打倒”“敢字当头”的决心。

时间刚刚进入1975年,邓小平便先后同王震、谷牧、万里等人谈话,研究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他敏锐地找到了切入点,决定从铁路问题开始入手。

3月,《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发出后,铁道部部长万里随即率领工作组前往全国各地,对铁路问题进行整顿,仅仅一个月内,便将困扰了多年的问题迅速解决,整个铁路工作基本恢复正常。

铁路工作的有效整顿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民众对此普遍表示欢迎。更有意义的是,铁路运输面貌焕然一新给全国其他各个战线上的整顿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紧接着,邓小平便开始抓起了党的领导方面。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全国经济形势明显好转。邓小平雷厉风行、多谋善断的战略考量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9月26日,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提到了教育问题,并指出尊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荣鑫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对文化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使得教育界重新焕发生机。

教育关系科技发展,由于多年破坏,不仅教育部门,我国科研部门更是难以正常运转,大批科技人员、领导干部遭到不公正对待,他们被戴上各种“帽子”关进了“牛棚”,甚至还有不少领导干部被批判、斗争。

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中,邓小平对胡耀邦委以重任,整顿科学院。走马上任的第一天,胡耀邦就在科学院最敏感的派性问题上进行了批判,这立即引起了科学院广大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的热烈反响。

此后,为进一步了解并解决科学学院问题,胡耀邦深入几十个研究所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多次召开各种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参加。

10月7日,根据胡耀邦提出的方案,中国科学院新的领导核心小组获得党中央批准,这为之后整顿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科学院高度重视落实政策工作,对没有问题或暂无工作的科技人员进行安排,同时,还加强了后勤问题,保障了科技人员的基本生活。

除了科技、教育、经济等领域遭到严重冲击外,我国国防科技也长期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国防科技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尽快将国防科技搞上去,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张爱萍被重新任命为国防科委主任,领导我国国防科技发展。

任命刚一下达,张爱萍便直接来到了七机部所属的230厂蹲点试验。他为什么选择来230厂呢?

原来,张爱萍在来到230厂之前,连续几天主持召开了座谈会,从大家反映的情况中,他只作出了一个字的总结,那就是“乱”。

张爱萍听着大家的抱怨,问道:“关键环节卡在了哪个单位?哪个单位闹得最严重呢?”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异口同声说道:“230厂。”

就这样,张爱萍刚复出工作便来到了230厂。

230厂的状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简直是惨不忍睹。一进入院门,墙上、马路上都写满了要赶走张爱萍的话。早已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张爱萍倒是毫不在意,他坚定地说道:“那我今天就踩着这些走进去。”

除了院内一片混乱的景象,科研生产就更不用提了。不少专家都被安排去打扫厕所或是干一些跟科研毫不沾边的工作。

进入车间后,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蜘蛛网密密麻麻,地上厚厚的尘土,脚一踩一个脚印,机床早已锈迹斑斑,很多年没有开过了。

虽然张爱萍对外界的“混乱”局面早有耳闻,但真正见到后,还是令他震惊不已。见到七机部的真实情况后,张爱萍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就是来快刀斩乱麻的。”

在全体大会上立下这一誓言后,张爱萍很快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毫不客气地大骂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要求他们从今天开始将老五院的思想、作风和干劲找回来。而在同工人群众讲话时,张爱萍又一脸温和,讲道理,关心大家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一次开会时,卢厂长胃痛,满头大汗,张爱萍察觉到了他的不对劲后,急忙询问:“你平时犯病吃什么药?”

“胃病,治不了,没什么好药。”卢厂长强忍着疼痛说道。

张爱萍一听,当即说道:“有进口的药,行不行?”

在张爱萍的关怀下,卢厂长的病情终于有所缓解。

当得知不少科研人员长期两地分居,孩子上学面临难题时,张爱萍立即打通北京市长的电话,向他要户口。还有不少中年科研人员家里挤得住不下,张爱萍第二天便调来了两个工兵营给大家盖房子。

这一时期的张爱萍,不仅关心科研工作恢复正常,而且还想方设法地解决大家的生活难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邓小平在1975年领导的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收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但同时,这一做法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因种种原因,全面整顿刚刚扭转的形势便又重新归于沉寂。

在这场政治风暴中,邓小平也再次离开了中央领导核心层,在这次整顿工作中大展身手的胡耀邦、张爱萍、万里等同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再次成为了批判的靶子。

虽然1975年的整顿再次受挫,但在中国当代历史上仍然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其开创性、改革性和实践性对我国之后实行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1977年,张爱萍再次复出,并立下军令状,集中精力搞“三抓”,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

1980年5月18日,我国成功发射洲际导弹,不久,张爱萍向中央军委提交了退休报告,但他却收到了新的任命,继续领导加强我国国防建设。

直到1987年11月,张爱萍同志才退居二线。尽管已经退休,但他依然关注着军队建设,并开始撰写大量回忆文章,使得后人能够了解真实的历史。

张爱萍晚年的时候,儿子张胜曾问了父亲一个问题:“1975年邓小平搞整顿,您和周荣鑫、胡耀邦、万里一起被人们称为是‘邓小平的四大干将’,您听过这个说法吗?”

听罢,就见张爱萍一脸生气,愤怒地说道:“邓小平的四大干将?我不是,说我是邓小平手下的四大干将,这是对我的极大侮辱。”

听到这里,张胜误以为父亲跟邓小平之间是有什么矛盾,就在他满脸疑惑之际,就听见父亲又说道:“一个人,怎么能够成为某一个人的工具呢?这是对自己人格的贬低。我绝不做任何人的工具,所以,说我是谁的干将,我不能接受。”

参考资料:中外书摘订阅 2014年4期、文史博览·文史2015年9期、山西青年2017年10期、党史文苑2015年12期、党史文汇2017年6期、百年潮2014年8期

40 阅读:12165
评论列表
  • 2024-05-25 23:34

    张将军……👍

  • 2024-05-26 12:24

    铁骨铮铮张爱萍!一身正气真将军!

  • 飘渺 61
    2024-05-26 14:01

    对!是在为党做事,为民谋福!为老将军点赞!

  • 2024-05-27 12:28

    张将军正直

  • 2024-06-04 21:37

    真正铁骨铮铮一身正气的张老将军永垂不朽!

百年小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