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被消费降级包围了

菜根 2024-05-21 10:55:35

最近看到几个有意思的数据。

星巴克财报显示,其二季度美国的同店销售额下降3%,客流量下降7%,是2010年以来最大的季度降幅,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也同比下降了11%,远远不及此前预期。

必胜客和肯德基两大全球餐饮巨头最新的财报,也显示了同样的萎缩势头。

根据分析公司Placer.ai的移动设备定位数据,“穷鬼超市”奥乐齐3月份美国门店客流量同比增长了约26%,遥遥领先于美国连锁超市巨头Kroger的6%增长和Trader Joe's的15%增长。

美国的消费者是这样评价奥乐齐的:“在这里你感受不到通胀。”

作为低价商超鼻祖,奥乐齐仅靠“便宜”这一点,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美国的居民生活成本和真实感受,也远远没有他们报道的宏观数据那般强劲。

便宜才是王道,性价比面前,没有人可以抗拒诱惑。

你知道,这两年在美国最火的电商是谁吗?亚马逊?NO!不!

是Temu 和 Shein。

这两家电商平台都来自中国,走的都是低价策略,他们的增长远超市场预期,可以说在海外所向披靡。

难怪不少网友调侃:中国商品满足全球“穷鬼”。

这些似乎都表明,全球消费市场正在迎来一个新趋势:谨慎的消费情绪正在蔓延全球,消费者正在自发的抛弃大品牌、拥抱“低价”。

说人话就是,消费的趋势变了,消费降级来真的。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这几年经济不振和就业低迷,人们的消费信心持续走低。

当下,深受中国年轻人喜爱的“穷鬼套餐”风越刮越大,性价比、平替开始大行其道。

看下面这张图,一目了然。

尼尔森IQ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报告显示,43%受访者将严格把控整体花费金额,37%将改变消费方式寻求最优价格或更低价产品。

“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句式不仅风靡全网成为热梗,也成为大众消费的真实写照。

被称为“中产标配”的山姆超市,如今被精打细算的“穷鬼”们涌入抢购“山姆穷鬼三件套”,消费降级的风也刮到了中产。

“月薪两万,吃不起工作日午餐”,虽然是开玩笑的段子,但确实也透漏出中产对于消费降级的无奈。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也调侃说:

38元的星巴克坚决不买,9.9的瑞幸每天一杯。

连锁快餐品牌店不去,10元出头菜式任选、米饭无限续的社区食堂人潮汹涌。

再比如,今年五一旅游出行的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95亿人次,据粗略测算,人均消费额约为565.7元,相比2019年五一的人均消费金额(603.4元)下滑了不少。

消费人数增加了,但是大家的消费金额却在减少,消费降级早已发生。

还有:

人山人海的淄博烧烤;

一天打卡四五个景点的特种兵式旅游;

县城旅游增速跑赢大都市,反向旅游“爆火”;

结婚的人数断崖式下跌,婚宴市场遭遇“滑铁卢”;

一批性价比餐厅、小众特色餐厅被年轻人追捧

……

这些“反常”的现象,再次印证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消费意愿在下降、消费能力在下滑,主力消费群体越来越精打细算了。

毕竟,经济下行,收入下滑,预期不稳定,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产及以下的大多数普通人。

他们在自发的收缩开支,自发的去杠杆。

虽然,当下消费降级的现象显而易见,比比皆是。

但如果翻开微信和支付宝的年度账单,可能很多人发现2023年的开销并不比往年少,未来可能还会增加。

消费结构上:

居民消费更多集中在吃喝拉撒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上,这些不是已经涨价,就是在涨价的路上;对于非必需品和高端服务类消费,从意愿和能力上都有所下降。

一个可怕又现实的现象:底层在通缩,上层在通胀,贫富差距在拉大。

真正下滑的是敢于大胆花钱的那份坦然和底气,是对未来的那种不确定和不安感。

消费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消费的增长不仅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也能够反映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这几年居民部门的存款也在持续地走高。

我们不能只看到居民存款的天量数字,更要深究为什么老百姓宁愿拿那点可怜的利息,也不愿或者不敢消费。

归根结底,收入下降,生活成本加剧,老百姓获得感不强、社会保障不足。

买房等刚需掏空了老百姓的六个口袋,医疗、教育、养老这三座“大山”依然重压在头。

我一直在讲,当下的经济循环负反馈螺旋中,中央政府财政早就该站到台前。

加大对医疗、教育和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老百姓更有信心和勇气去消费。

需求不足、消费低迷,不能仅靠鼓励、刺激,除了提高收入,扩大就业等,也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生活成本,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放心消费,真正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0 阅读:0

菜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