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李讷在学校吃苹果习惯蹲在角落,班主任:只因不想太特殊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4-04 09:09:20
前言:

毛主席的家风,有一个醒目的标签:严格。律己严、持家严、教子更严。毛主席严格的家风 为人们称颂,值得所有家庭学习。

李讷作为年龄最小且陪伴毛主席时间最长的孩子,她虽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色公主”,却一天也没有享受到“公主”的待遇,甚至后来过着普通人的平淡生活。

返校时只带过两样东西

李讷从小跟着父亲长大,所以身上也自然而然地承袭了父亲身上那种不骄不躁、泰然自若的气质。

毛主席和李讷

1947年,蒋介石向延安调集了20万大军进行围攻,只有6岁的李讷就随着部队一起行军。懵懂的她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飞机的隆隆声,炮弹的爆炸声,但她并不害怕,还能安稳地睡一路。

那时候条件艰苦,只能吃黑豆充饥,大人们都觉得艰苦,李讷却不觉得,反而很开心,每天跟着大人一块儿去打饭。

或许正是因为幼时吃了不少苦,长大后李讷面对父亲严格的教育,表现得更加乖巧懂事。

毛主席、李讷、毛岸英

7岁之前,由于当时处于战乱,没有正规的学校,李讷的学业一直是照顾她的阿姨韩桂馨负责。直到进城后,李讷才进入育英小学学习,插班读四年级。因为学校比较远,李讷一个星期回一次家。

刚上学的第一天,毛主席就给她定了规矩,首先是不能在学校说她是毛泽东的女儿,第二是不能在学校搞特殊,第三是不能坐小汽车上学、回家,只能坐公交车。

李讷很乖巧的答应了所有规矩,并且深深地记在了脑子里。李讷当时班主任丁力,见证了她在育英小学中的所有成长。

毛主席和李讷

当时学校中央干部子弟很多,学校规定返校时带回用的吃的东西都必须交给班主任代管,以免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

一次李讷星期一返校,交给丁力一个纸包,似乎非常珍贵,请代为保存。当时返校学生很多,丁力正忙得不可开交,顺手把纸包放好后就让李讷回了宿舍。

等忙完之后,丁力忽然想起李讷让保存的东西,就取出在灯下拆开纸包来看,只见上面毛主席写着毛主席的亲笔:“李讷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这就是后来全国少年儿童代代传颂学习的,毛主席亲手书写的对新中国儿童的殷切期望和关怀。

除了这个纸包外,李讷返校时还带过一支用过的红蓝铅笔。

又是一次返校,李讷高兴地找到班主任丁力,热情洋溢地说:“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丁力未置可否,只是平淡地笑着,不想让李讷扫兴,也不想违反校规。

毛主席和李讷

看到老师没有拒绝,李讷高兴地从书包中拿出一样东西,那是一支粗粗的六棱红蓝铅笔,上面写着俄文字母,是苏联造的,且已用过。李讷解释说:“这是我爸爸从苏联带回来的,后来送给了我,我用过了很好使呢,现在送给您好吗?”

丁力平时很关注李讷的成长,这支红蓝铅笔就是她对老师的感激。丁力学过俄文,确实喜欢这支铅笔,便破例收下了,并保存了很长时间。

由于毛主席严格的家风,李讷每周返校从不从家里带任何东西,一个纸包、一支红蓝铅笔是她在上学期间带过的所有的东西。

毛主席和李讷

蹲在墙角吃苹果,只因不想太特殊

50年代,李讷在育英小学念书时不到10岁,自然有小孩子心性,但比较于其他同龄孩子,她又显得十分成熟。

生长在战争年代的李讷因生活条件差,小时候缺奶,导致体质比较弱。上学后,李讷正在长身体,有时候家里会给她带去几个苹果,由学校转交到班里,每一次丁力都会将李讷叫到办公室当面交给她。

李讷毕竟是个小孩子,看到苹果脸上露出满满的开心。如果是别的小孩,在拿到苹果后一定会回班里吃,这样就能让全班小朋友都投出羡慕的目光。

毛主席和李讷

但李讷不同,她绝不会把苹果带回班里去,因为她不想太特殊。李讷抱着苹果,蹲在墙角里,大口大口地啃咬起来,这个样子,让丁力的心底不由得涌出一种怜惜之情。

每当这个时候,丁力不免一再嘱咐:“李讷,慢些吃,这样会不消化的。”李讷还是很快就吃完了,用手抹抹嘴站起身,说声谢谢老师,咧开嘴笑了,或许在她心目中吃苹果也算特殊了一回。

作为一个小孩子,在看到其他小朋友返校带回的东西,李讷也不免流露出质朴的羡慕之情。

毛主席和李讷

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同学从家里拿来一支漂亮的钢笔,李讷刚刚返校也看到了这支钢笔。同学走后,她才悄悄地告诉丁力:“老师,我也有好看的笔呢,就是家里不许往学校带。”

毛主席对子女家教之严可见一斑。

丁力回忆,在班里的所有学生当中,只有李讷是最让人放心的,因为她每次返校都是两手空空。对其他学生丁力每次都要询问带了什么东西,唯有对李讷只问:“又听了什么好故事呀?”

毛主席和李讷

李讷每次都会将星期天在家里父亲讲给她的故事,再讲一遍给老师,讲到有趣处,李讷就会发出爽朗的笑声,表情、神态和毛主席有几分相似。

从育英小学毕业之后,李讷又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度过了中学,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李讷在小学和中学接触的同学都是一些干部子弟,但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都是一些普通群众的子弟,比如工人、农民。这对李讷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毛主席和李讷

毛主席时常教育李讷:“不要特殊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骄傲。”

李讷将父亲的话放在了心上,有一段时间内,她很少给家里写信,因为通过和普通群众相处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之前确实有过自以为是、骄傲的缺点,她下定决心要痛改前非。

想通后,李讷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看到女儿的变化,毛主席十分欣慰。

1960年前后,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出现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加上苏联撤销了所有对华的援助,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毛主席和李讷

毛主席忧心如焚,他带头减少了自己粮食的定量。因为很长时间不吃肉,不吃鸡蛋,腿肿得按一下都是很深的坑。

作为父亲,毛主席也心疼自己的女儿,当看到李讷吃饭狼吞虎咽,他就知道女儿在学校的辛苦。这时,毛主席也会让厨房做一点儿好吃的,给女儿打牙祭,自己仍然吃的是青菜。

毛主席虽然对子女要求严格,但他从不希望子女成为科学家、政治家。他只要求子女们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毛主席

晚年,李讷十分想念父亲,她经常说:“没有他对我那样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很想念他,他是我的好爸爸。”

8 阅读:2720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