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百人齐聚仓坊手作年糕长桌宴请八方喜迎新春

姑苏摄影王建康 2024-02-05 21:18:57

今天(2024年2月5日),一场盛大的年糕节百人长桌宴活动在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1971仓坊热闹展开,100多组家庭齐聚一堂,共同体验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习俗,喜迎新春的到来。

    年糕作为中国汉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打年糕,又名搡年糕。习俗在江苏地区由来已久,每到农历年底,农村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惯,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亲戚的传统礼物,因而“年糕”便成了民间祝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1971仓坊以粮食与手作为特色,特在佳节前夕,开展年糕手作体验,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传统米食带来的温暖与快乐。

    活动现场,灯笼高挂,道路两边长桌呈一字铺开,桌上整齐摆放着盆、木棒、面团、手套等,工具一应俱全。伴随着游客陆陆续续进场,主持人为大家讲述有关年糕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战火连绵,楚国大夫伍子胥投奔吴国,意欲借兵伐楚。伍子胥成功攻破楚国京城郢都,受封申地。为了防止侵略,他修筑了著名的阖闾城。城修好后,他对心腹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可在城门下掘土数尺,自可找到食物。”不久,伍子胥遭陷自杀身亡。越国乘机伐吴,战事连绵,申地饿殍遍野。危难时,人们想起了伍子生前的嘱咐,于是暗中拆城墙挖地,原来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用它制成一种食物,度过了难关。这种食物就是后来所说的年糕。自此以后,每年腊月,人们便用糯米制成年糕,用来祭祀伍子胥。同时,也取其“年年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年糕就这样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一道独特的美食。     在糕点师傅的带领下,年糕制作正式拉开帷幕。热气腾腾的糯米香弥漫在空气中,人们手持木棒,在面团上用力捶打,直至糯米团变得黏软、细腻。过程虽然辛苦,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众人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喜悦,即使互不相识,此刻的热情也不曾递减。许多孩子并未接触过手作年糕,活动还未开始便已摩拳擦掌,待到揉面团时,个个都铆足了劲儿,学着大人的模样,将面团反复揉搓,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一位年长的游客感慨地说:“这样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节日的喜庆氛围,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大的场面了,现在的小孩子更是没有接触过。这次年糕节让更多人了解传统美食,也是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

    此外,作为本次活动场地的1971仓坊本身也是一个极具参观价值的打卡景点。游客们在等待年糕蒸好的间隙可以尽情游玩。清雅婉约的吴元新蓝印花布、精细雅洁的姚建萍刺绣作品、通经断纬的姚建珍缂丝作品、技艺精湛的曹超蟋蟀盆、还原旧时生活的稻作粮仓、记录岁月的老物件馆等等,是一次难得的视觉享受。年糕的香味从不远处飘来,勾动着人们的味蕾。游客们重新聚集到长桌旁,进行最后的揉年糕。热腾腾的糕团,扑面而来的香味让游客们干劲十足,揉好后进行最后的整形工作,软糯的年糕就大功告成了。新鲜出炉的年糕韧劲十足,再撒上桂花,一口咬下,齿尖留香,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更有一番别样风味。此次年糕节百人长桌宴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弘扬了传统民俗文化,也展现了人们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面对即将来临的春节,阳澄湖1971仓坊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布展,随处可见的红灯笼和窗花为整个场地增添了一抹喜庆的红。

     本次手作村新春活动以1971仓坊为主场,特别推出“集福签,赢好礼”活动,关注手作村相关账号或者任意消费都能获得福签,集齐福签即可兑换精美好礼!为承接此次年糕节百人长桌宴活动,春节期间我们将继续推出年糕节优惠套餐及趣味年糕手作体验,让喜爱年糕的朋友们玩的尽兴。此外,1971 仓坊各个场馆均为大家准备了丰富有趣的活动。“蓝梦春节,共绘幸福蓝图”蓝印花布手作体验,感受蓝与白的色彩碰撞出独特的江南韵味;“巧手绣粮仓”刺绣体验,精美纹样在自己手中徐徐诞生的魅力;“锦绣山河”缂丝体验,以梭代笔、经纬交织,欣赏布艺之美;“澄泥制作”,曹超大师莅临仓坊,展示非遗蟋蟀盆的制作技艺;“文创手账拓印制作”,精选优质印版、图案众多,让手残党也能做出美美的手账;“谷雨布谷”布谷鸟手作,以一只代表春天和希望的布谷鸟来开启一年的好气运……更有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作品展销,品鉴年轻人的设计与巧思;消泾•喜溪民宿还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套餐,诚意满满,快带上亲朋好友来手作村过一个不一样的新年吧。   (陶可妍 施晓明)

0 阅读:3

姑苏摄影王建康

简介:及时发布姑苏本地新闻 传递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