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韩冰承认自己是影子,郑耀先才知道自己被戴笠骗了:影子不是只有一个,二代影子会做什么?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5-26 09:19:51

戴笠让郑耀先去延安跟影子接头前,说了这样一番话:“被曾墨怡窃取的那份名单上有七十三人,其实应该有七十四人。想当年,我就担心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所以没有把最重要的那个写上去,这真是不幸者的大幸啊,那个叫影子的兄弟,现在还潜伏在延安。”

戴笠是当年排得上号的顶级特工,谁要完全相信了他的话,肯定是要过错年的。被戴笠忽悠懵圈的人中,就包括有“鬼子六”之称的“军统六哥”郑耀先——直到1919年韩冰亲口承认了她就是影子,郑耀先才知道自己被戴笠骗了:名单上只少写了一个名字,怎么冒出两个影子?莫非影子根本就不是某一个潜伏特务的专属代号?

特务的话,就像人的名字一样,总是真伪难辨。比如郑耀先原本可能叫钱溢飞,后来化名周志乾,也可能是他另外一个本名,《潜伏》在的吴敬中,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景中,他的老朋友沈醉可能也不知道哪一个才是他的真名——沈醉跟吴敬中相识并成为“很要好的朋友(沈醉在回忆录中对吴敬中的称呼)”的时候,是在军统临澧特训班,吴敬中已经“叛变”将近十年了。

吴敬中是我方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高级人才,这一点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按照时间推算,黄埔毕业的郑耀先在军统特训班也应该见过情报教官吴敬中和行动术教官沈醉,“军统四哥”徐百川的历史原型,可能就是沈醉的姐夫余乐醒——余乐醒因为跟吴敬中有过同样的留学经历,又不像吴敬中那样会来事儿,所以一直被戴笠和毛人凤猜忌、打压。

郑耀先的历史原型是谁不重要,重要的问题是戴笠当年究竟往延安派了多少潜伏特务,那些漏网的潜伏特务,又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潜伏特务的子女,会不会成为新的潜伏特务,或者说会不会成为“二代影子”?

这些问题,读者诸君可能心中早就有了答案,而且还能依稀分辨出一些名人的身上,还有一些影子的影子。

影子的影子,这话说起来并不令人费解,郑耀先1979年跟韩冰摊牌,一个承认自己是风筝,一个承认自己是影子,但那番话只有他们两人听到了,韩冰喝了毒酒,知情人就只剩下郑耀先一个了,所以韩冰有没有承认自己是影子,指只有韩冰一个影子,还是除了韩冰之外还有一大群影子,那可就只有郑耀先自己知道了。

戴笠的话不能完全相信,我们从史料中也能发现,当年他派往延安的潜伏特务绝不止七十三个或七十四个,这一点原军统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和西北区区长吴敬中(就是吴景中,他不但当过军统临澧特训班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兼电讯、情报教官,还当过中苏情报所总务科长、军统西北区区长、军统东北区区长)都很清楚。

沈醉和先后任军统西北区区长的吴敬中、程一鸣关系都不错,现在我们都知道吴敬中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程一鸣是我方潜伏特工,但吴敬中的身份一直还是个谜。

吴敬中和程一鸣当军统西北区区长期间,都奉戴笠之命或自行其是,往延安派遣特务,沈醉在回忆录中写得很清楚:“当时该区的主要任务也是针对边区进行特务活动,除了延安以外,他们在边区里的一些县里都建立过特务组织,只是没有设立电台。这些打入边区去的特务,不少是军统兰州特训班毕业的学员。该班所调训或经特务介绍去受训的学生大都是西北籍,这些人当中便有老家或亲友居住边区范围内,西北区便利用这一关系派人潜入边区去建立起特务组织来。”

不管是吴敬中还是沈醉,他们往延安派遣特务,最后都要打报告给戴笠,并在代理主任秘书毛人凤(当年军统局主任秘书是郑介民)那里汇总,这就是曾墨怡那封潜伏名单的历史原型。

沈醉在回忆录中承认,他曾亲自训练过往延安派遣的特务:“龚仙舫(军统局人事处处长,与戴笠一同坠机)从兰州特训班毕业后派到重庆卫戍总部稽查处工作的学生中挑选了一个陕西人李琎交我考验。李琎年轻,没有经验,我教他补习了两星期的手枪射击和狙击方面一些应有的技术。他的枪法还很不够理想,但戴仍催促派了出去……据龚仙舫说,派人去延安还有很多手续,不一定马上能混进去,要经过很多关系才能辗转设法进入边区。至于等待机会完成任务,说不定要一两年。”

潜伏特务名单是真实存在的,但绝不可能只有一份。同样道理,潜伏的影子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在那七十三个特务之外,我们知道的,就至少有江万朝、老常、韩冰这三个隐藏极深、资历极深的特务。

像江万朝那样的高级特务,戴笠肯定是知道的,我们看《风筝》原著,就会发现江万朝也符合影子的特征:“一九二六年,年仅十八岁的江百韬(江万朝),于北伐途中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戴雨农的私交密友。国共分裂前夕,戴雨农以蒋介石侍从副官的身份,通知他继续潜伏在中共内部,直至今日,作为一名中共早期党员,江百韬不仅担任过白区隐秘战线的领导工作,而且还参加了红军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江万朝比韩冰的作用大,跟戴笠的关系更密切,戴笠称他为“兄弟”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了“掩护韩冰”,毛人凤故意派了一个一眼就能识破的小特务跟江万朝“联络”并使其彻底暴露,这岂不是丢车保卒?

毛人凤阴险精明,亏本的买卖绝不会干,所以如果江万朝和韩冰同时受到怀疑,他也只能选择暴露韩冰以保全江万朝:既然郑耀先需要一个影子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清白,那就给他一个影子!

江万朝的暴露,一度让郑耀先和陈国华乃至钱副部长都以为潜伏特务已经全部落网,这也正是毛人凤希望看到的结果。

七十三个潜伏特务,加上老常已经够了七十四个,即使老常级别太低不在名单上,江万朝暴露后,名单上的人也应该“齐了”,但是郑耀先琢磨来琢磨去,又琢磨出韩冰也是影子,这样一算,高级潜伏特务就不是七十四个而是七十五个了。

熟悉那段历史和当今现实的读者诸君当然会断定:七十四个不是上限,七十五个也不是上限,只有一张“宫门倒”邮票,还不足以证明韩冰就是影子,韩冰痛快地承认自己是影子,肯定另有隐情!

如果郑耀先是不需要怀疑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戴笠能在潜伏特务数量上忽悠郑耀先,那么他会不会在“影子”所在地的问题上,也抛出了烟雾弹?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郑耀先并没有跟真影子接上头,跟他对暗号的是潜伏级别较低的老常,这说明戴笠派郑耀先去延安,只是去取情报,并不是要跟影子见面,甚至影子在不在延安,都是一个未知数。

知道军统高层潜伏着风筝的,在延安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但是在重庆负责地下工作的袁农是知道的,所以风筝的秘密是从哪里泄露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影子的特点,就是无处不在,而且形态也是千变万化,其投影面积,也可以是无穷大。戴笠把一个或几个乃至一组潜伏特务命名为影子,可见其用心良苦,而这样一个阴险的计划,负责人不可能是一个女特务——军统重男轻女是根深蒂固的习惯,戴笠和毛人凤怎么使用女特务,沈醉和程一鸣乃至文强(《特赦1959》中刘安国的历史原型,曾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兼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兼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处长)在回忆录中均有记载。

韩冰虽然精明强干,但那是在男女平等的延安才能发挥才能,在军统(保密局)挑大梁是很难的(只能搞电讯或当秘书),当潜伏线的掌控者,更是完全不可能。

这样分析下来,读者诸君可能已经想到了:袁农已经自尽,所以他并不是韩冰要掩护的真影子,韩冰和郑耀先在1979年辞世后,1980年6月出现在重庆江边,取走电台和情报的“归国华侨”,在敌特中的地位,应该不比江万朝和韩冰低。

除了那个“归国华侨”,可能是影子的人还有几个,如果笔者确定是哪一个人或哪一类人,肯定会有人反对,所以最后只好把问题交给读者诸君:郑耀先确实是被戴笠骗了,当年潜入延安的特务,既不是七十三个,也不是七十四个,甚至不止七十五个,那么在您看来,“影子”是一个人还是一伙人?除了暴露的江万朝和韩冰,是不是还有影子漏网?漏网的影子训练出来的“影子二代”,又会做些什么?

3 阅读:214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