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西翠路酱肘子,肥而不腻还解馋,老北京人就好这口儿!

北京戯言顽主 2023-10-24 08:07:55

二十多年前,如果您家住在五棵松西翠路附近,您一定见过这么一位大爷,戴着个黑框眼镜,见天儿下午都会推着自个儿的三轮儿,车上是两大锅,热气腾腾的肘子,猪蹄儿,住在附近的北京人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肘子大爷’焦红的肘子,浓郁的酱汁儿,揭开盖儿便引得院里院外的老街坊们寻味而来。

如今‘肘子大爷’的儿子,接过了老家儿手中的接力棒,两代人可以说是薪火相传,传承的是手艺,延续的是执着和情怀,今儿就跟大伙儿聊聊称霸京城的酱肘子,当年老爷子在西翠路3号院门口练摊儿,上午出摊,直到下午卖完为止,甭管什么样儿天气,风雨无阻,而且摊位前每天都会排起长龙。

据说最夸的时候,有过上百人,画风跟很多京城老字号都一样,想吃这口儿,您就得排队,还真不是夸张形容,从这张老照片中就能看得出来,老爷子当年在五棵松这片儿,确实很有名气,不能说全市第一,但住在附近的北京人都认识老爷子。

老爷子名叫徐文堂,祖籍在山东,17岁进京,投奔了亲戚,能够俘获万千北京人的味蕾,没有点儿拿手绝活儿自然说不过去,年轻的时候就跟京城老字号‘天福楼’学手艺,师从烹饪界‘四大名旦’的黄绍清,根儿正苗红,这就不难理解,老爷子的这锅肘子,为何会如此地道了。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1954年,老爷子还在咱北京301医院当过特级厨师,2000年之所以会在家门口摆摊儿卖肘子,并非只是为了挣钱这么简单,街坊们都知道老爷子给首长做过饭,其中最拿手的就是肘子,于是隔三差五就会上他家来串门儿,得知大伙儿都好这口儿后,索性就在家门口摆了个小摊儿,既能满足街坊们的需求,自个儿也图个乐儿。

起初只卖两盆儿,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北京人口口相传,又改成了四盆儿,但即便如此,肘子还是供不应求,于是就开启了限量模式,每人只能买一份儿,一份儿当中分别是四个猪蹄儿和一个肘子,汤汁儿则免费,想多买一份儿,给多少钱老爷子都不买,最火那几年,还登上过央视频道。

后来随着老爷子年岁越来越大,儿子徐殿军干脆就把老家儿这份手艺接了过来,最早在外企的后勤部门儿工作,为了传承家中的老味道,宁愿放弃了原本安稳的工作,当年看的话,他的选择愚蠢至极,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既传承了老家儿的手艺,还保留下了老味道,他接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把老家儿的小吃摊儿,变成了一个门脸儿。

这不就是大伙儿常说的薪火相传吗,每天早上六点半,老爷子的儿子徐殿军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个习惯自老家儿那时起,一直保持到了现在,经过焯制的猪蹄儿,去掉了大部分的腥气,接下来还需要将表面儿的皮去净,主要是一个背儿和里边儿手掌心这块儿,毛儿会比较多,用刀先挑净了,再使喷枪稍微燎一下,讲究烤得糊一点儿,因为只有这样,去的根部才会深。

历经时间沉淀而来的老汤,成为了猪蹄儿的第二秘诀,老汤的形成是从第一锅开始,把成品捞出来后,直接保存,之后循环反复的利用这锅汤,做同样的吃食,原料用的跟咱自个儿家一样,无非就是花椒,大料,草果,肉蔻,等等,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添加剂或者其他东西。

当猪蹄儿快要出锅时,徐殿军还有一项工作,即便已经接手了很多年,徐老爷子也依然不辞辛苦的时常让儿子搀扶自个儿去厨房,为儿子把把关,在厨房,老爷子会仔细地观察儿子的制作步骤,而徐殿军也丝毫不敢松懈,这也是为什么他家的肘子可以火这些年的真正原因,这不仅是手艺上的传承,更是徐殿军爷儿俩幸福的味道,

颜色诱人的猪蹄儿,光看卖相儿就特别有食欲,啃上一口,停不下来,味道果然名不虚传,酱香浓郁,软糯香滑,吃完他家的,别人家的就不想吃了,即便您不好这口儿,也能瞬间喜欢上他家的味道,肘子也是一样,除了住在附近的街坊,很多北京人都是慕名而来,都是看准了徐老爷子这块金字招牌。

打开各大美食平台也是一样,所有北京土著,清一色的五星好评,也有人说味道不如从前了,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不少北京大妞儿都留言表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店里买四个猪蹄儿,一个肘子,满满的胶原蛋白,既解馋又养颜,论江湖硬菜还得是它!

除此之外,他家的老酱汤,拿回来后您还能二次加工,比方说拌个饭,拌个面条儿都是不错的选择,尽管老爷子的小吃摊儿没有了,但北京人记忆中美味肘子,一直都在,名儿起的也跟别人家不太一样,叫‘猪蹄儿帮’共有两家分店,一家在五棵松永定路西里2号楼底商,一家在金沟河,以人流量来看,咱北京人更愿意上永定路这家老店。

金秋时节,北京人的餐桌儿上一定少不了肘子跟猪蹄儿身影,别人吃的只是味道,而咱北京人吃的则是一种回忆,一种念想儿!

1 阅读:79

北京戯言顽主

简介:北京人北京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