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提的要求,难做到,婚姻有名无实,余生未嫁,遗愿葬夫旁

时代人物录 2019-12-19 18:30:03

1906年,前有八国联军、日俄战争,后有武昌起义,这一年在历史上实在过于平淡无奇。

但是这一年对鲁迅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在这年七月,鲁迅结婚了,结婚对象是一位与他性格、学识、都大相径庭的女生,就连长相都不是他喜欢的类型,她就是朱安,鲁迅的原配妻子。

鲁迅

鲁迅的婚事完全由母亲做主,鲁迅母亲看重的就是脾气和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不识字,小脚,可以说朱安完全符合封建社会女子所有的传统标准,可是对于已经接触新学的鲁迅来说,难以接受。

两人在未见面前,鲁迅便写信给朱安,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放足,二是进学堂读书。两点要求对于朱安来说,根本无法实现。

1903年鲁迅回家探亲,这时的鲁迅已经身穿西服,剪了辫子,这已经预示着二人开始了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可是鲁迅始终没有提出要退婚。

鲁迅不退婚的原因并不是想耽误朱安,实在是如果男方无故退婚,将对女方造成更大的伤害,鲁迅接受了新式教育,向往爱情的自由,西服可以轻松穿上,辫子可以大胆剪下,可是在自己的婚姻上,却依然被封建传统的条条款款所束缚,无法突破。

朱安(右一)

时间到了1906年,鲁迅的母亲实在是等不及鲁迅主动回国完婚,便以一封“母病速归”的电报将鲁迅骗回家中成亲。

结婚仪式上还出现了一个插曲,朱安为了讨鲁迅的喜欢,穿了双大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没想到婚礼现场鞋就掉了,随之展现在众人眼前的还有鞋里的棉花和她的三寸金莲,场面一度尴尬。这似乎预示着她以后一生的不幸。

婚礼中,鲁迅第一次看到朱安本人,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鲁迅失望至极。

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祠堂,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就离开家,又去了日本。

朱安本以为这只是偶然,却不想是其一生的常态,两人的几十年的婚姻始终有名无实,没有同居,更没有孩子。

两人的婚姻已经不是平淡无奇,而是完全是一潭死水,引述鲁迅朋友的话就是:

大先生与太太每天只有三句话,早晨太太喊先生起来,先生答应一声‘哼’,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又是‘哼’,晚上先生睡觉迟,太太睡觉早,太太总要问:门关不关?这时节,先生才有一句简单话:‘关’,或者‘不关’,要不,是太太向先生要家用钱,先生才会讲较多的话,如‘要多少?’或者再顺便问一下,什么东西添买不添买?但这种较长的话,一月之中,不过一两次。’”

鲁迅的母亲(右二)

鲁迅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迅对爱情似乎是不抱有希望了,直到遇到许广平,朱安对爱情是有希望的,也直到遇到许广平。

鲁迅与许广平在一起后,对朱安来讲是万念俱灰,她说:

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不爱就是不爱,即使对他再好也终究换不来爱情。

自知在鲁迅这里得不到爱情的朱安就没有想过离开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吗?没有,自小就深深埋在心里的封建礼教不允许他这么做。

我来周家已许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我是配不上大先生,大先生要娶妻纳妾,全凭他自己;但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老太太活着一天,我服侍她一天,老太太百年以后,我吃斋念佛,决不离开周家……”

真像鲁迅说的那样,朱安完全是母亲的太太,从中也可见朱安有多么无奈。

鲁迅、许广平及儿子

鲁迅和老太太先后去世后,朱安在情感上再无依托,余生再未加热,好在生活上还有许广平接济,可是后来许广平自身也非常困难,便无暇顾及朱安。

晚年的朱安生活非常贫困拮据,逼迫得朱安生平第一次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啊!”

是啊,鲁迅的作品、故居、生平事迹人们都会极其关注,却唯独忽视了他明媒正娶的原配妻子。

朱安虽然没读过书,但是非常识大体,绝不愚昧,即使在贫困交加之际她也严守做人的准则。

一次,有个报馆的人愿赠她一笔钱,条件是只要交给他鲁迅的遗作。她当场表示“逊谢不收”。同时也拒绝提供鲁迅先生的任何遗作。

是啊,只要她愿意,她完全可以拿鲁迅的遗作换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她终究没有这样做。对此,朱安曾有过这样的话:宁自苦,不愿苟取。正是由于朱安的悉心照料,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和遗物才得以完整保存。

朱安

1947年6月29日,朱安离世。去世前,她托人转告许广平:灵柩拟回南葬在大先生之旁。

但是这个愿望终究没有实现。我们也不要责怪许广平,因为许广平自己也没有想与鲁迅合葬,许广平离世前的遗愿是:不要将我葬在先生墓旁,火化后的骨灰也无需保留。

朱安在这个世界生活了69年,与鲁迅婚姻存续了30年,终究是一场有名无实的婚姻,她没有留下子女,如果不是因为她的丈夫是鲁迅,恐怕也不会被人所想起,她默默地走完一生,没有怨恨过任何人,包括许广平。

参考资料:《朱安:鲁迅身后被遗忘的女人》、《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