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尘埃落定,71岁的董明珠以近乎全票的支持率连任董事长,开启其第五个三年任期。与此同时,格力电器宣布聘任50出头的“老将”张伟为新任总裁,标志着这家家电巨头的管理层正式迈入“后董明珠时代”的过渡期。此次人事变动看似突然,实则早有伏笔,董明珠对张伟的提拔与布局,早在年初便显露端倪。

董明珠的“接班人棋局”
张伟的上任并非偶然。作为格力内部成长起来的高管,张伟自1999年加入格力后,先后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等核心部门担任要职,并于2020年起担任格力电器党委书记。这一职位使其成为企业战略执行与文化传承的关键人物。董明珠曾多次公开表示,接班人的选拔需“经过不同岗位的实践考验”,而张伟的履历恰恰印证了这一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初“家电人”就曾报道过《格力谋变!15天成立14家数字科技公司》,文中特别指出格力电器2024年底密集成立多家数字化相关子公司,其法人代表均为张伟,并就张伟何许人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张伟从那时候开始走向前台这一动作被视为董明珠为其铺路的重要信号。此外,格力传统高管多出自销售体系,张伟的非销售背景也反映出董明珠对“战略延续性”的重视:与其选择可能颠覆现有路线的“强人”,她更倾向于一位能够继承其技术自研、制度化管理理念的接班人。
张伟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张伟被推至台前,但短期内董明珠仍牢牢掌控格力电器的决策权。其个人持有格力1.79%的股份(市值约45.9亿元),并与大股东珠海明骏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资本话语权与治理影响力难以撼动。因此,张伟的首要任务并非“接班”,而是如何在董明珠的战略框架下,推动格力完成三大转型。
1. 多元化破局:格力空调业务仍贡献超70%营收,而生活电器、绿色能源等新业务占比不足5%。与美的通过收购库卡切入机器人领域不同,格力坚持内生增长,聚焦芯片、智能装备等自研技术,但长周期投入导致成效滞后。张伟需加速技术成果的商业转化,尤其是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落地。
2. 渠道改革深化:董明珠力推的“董明珠健康家”品牌虽以个人IP迅速打开市场,却面临消费者“格力等于空调”的认知固化与新旧渠道利益冲突的难题。张伟需平衡经销商体系与直营电商渠道,构建可持续的生态赋能模式。
3. 组织年轻化与人才迭代:格力新一届董事会平均年龄下降4岁,技术骨干钟成堡(38岁)等新生代进入决策层。张伟需延续董明珠“以能力而非资历用人”的理念,推动管理团队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董明珠时代的延续与变数
董明珠的连任与张伟的上位,本质上是格力“去个人化”与“强人依赖”矛盾的折中方案。一方面,董明珠仍以董事长身份主导战略方向,确保格力在工业装备、芯片等长线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张伟作为执行者,需在既定框架内证明其独立领导能力。
然而,这一模式的风险亦不容忽视:若张伟难以在任期内交出亮眼成绩,格力可能再度陷入“接班人真空”;而过度依赖董明珠的个人影响力,也可能制约品牌向多元化、年轻化转型的步伐。
张伟的晋升是董明珠布局多年的结果,但其能否真正“接班”,仍取决于未来三年格力战略转型的实效。在坚守与变革的平衡中,格力正试图书写一个“后董明珠时代”的序章——既延续铁娘子的意志,又为新一代管理者留下试炼的空间。这场权力交棒的长跑,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