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挪威留学,发现当地人恋情跟中国很不一样,他们先生娃再结婚

真实人物采访 2023-12-17 23:04:37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065位真人故事

我是地辛,一个从小在不同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哈尔滨人,研究生毕业后,我到挪威留学并工作。

挪威人谈恋爱的顺序跟中国很不一样。很多人都会先发生关系,再约会谈恋爱,生娃,最后结婚。

跟挪威人合作,非常考验耐心。

工作时间到了,就算结尾还有5分钟的活没干,有时候他们也不会多等一秒,要等几天再另约时间。

(在五台山旅游)

1996年,我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这是一座很特殊的城市,受历史影响,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和饮食文化跟俄罗斯很像。

我的长辈们很多都是军人,受他们影响,我也有一个赤子之心。

父母是工薪阶层,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妈妈会经常给我听莫扎特的音乐,我的至亲有曾经在俄罗斯留学或者生活的。

小时候,家里住在中央大街,一个很纯粹的俄式建筑区,从小在不同文化熏陶下长大,让我对跨文化交流很感兴趣。

我的童年过得很快乐。喜欢做手工,喜欢大自然,经常在野外抓虫子,玩泥巴,还好奇我对面楼里住着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与伊朗导演合作拍电影)

父母对我的教育比较开明,尤其是我的妈妈,不要求我一定要考第一或者读名校,只希望我有健康的身体,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

因爸爸是近视,妈妈是弱视,而且摘除了晶体,为了保护我的视力,小学三年级之前,妈妈还会帮我写作业,没有学习压力,也经常喜欢在户外活动,所以我眼睛一直保护得很好。

长大后,我很喜欢不同的文化经典作品。听相声、京剧、古曲以及西方古典乐,比如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在作品里感受不同的文化。

我大学在鲁迅美术学院读动画专业,我们创作基本都是用电脑,但我很不喜欢虚拟的创作,更愿意接触实实在在的事物。

(在新疆拍纪录片)

我的校区在海滨城市大连,我经常带着本子和笔到海边去记录素材,再整理到电脑上。

大一的时候,我开始学习摄影,将镜头化作双眼,去捕捉精彩的瞬间和转瞬即逝的灵感。

我读本科的时候去美国做过交换生,拍摄了很多人文纪实和自然风光类的作品,还写过书。

曾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顶楼遇到一个保安,我给他拍了很多照片,得知我要出书,大叔非常高兴,摆了很多pose,因为他说: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有人将我的照片放在书中并印刷出来。

大城市的保安,很多人都是生活在底层,过着只有生存没有生活,被命运不断搓揉,早已失去心气的人生。

(在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和朋友们在山中野营)

而大叔却很乐观,眼里都是光。他知道我是中国人,以后就算能出书,他也看不到了,但他还是很骄傲,自己的故事会被大洋彼岸的人知晓。

很可惜,因为版号特别贵,那本书一直没有出,只是我自己印刷几本当作纪念,并送给了一些友人。

本科和读研期间,我做过摄影、纪录片、动画、平面设计、海报,还参加过游戏比赛,也成了视觉中国的摄影师。

任何作品,好故事才是作品内核,当然专业知识和技术也重要,不过都是为故事服务的。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疫情肆虐,学校封控,大家都在家学习,每天跟电脑和手机打交道,非常消耗人的精气神,感觉很疲惫。

(我和妈妈)

我们小区解封后,我再也不想待在家里,就到一个汽修厂学习修车。

虽然修车与我的专业无关,不过比起之前被封控在家的日子,与人打交道,生活更有烟火气。

修车还是一门技能,自己以后也受益,当时我的同事很多都是中职学校毕业,就去修理厂,薪水微薄,福利也不好,一日三餐都要自己解决。

虽然日子过得艰苦,但他们热忱,年轻有朝气,工资不高,却不忘记给我订一份盒饭,大家边吃边谈笑。

那段时间,我也拍了一些纪录片,故事主角除了这些汽修工人,还有环卫工,空巢老人,迷茫的大学生。在特殊环境下,大家都过得很难,他们的困境也更加突出。

(我自己做的饭)

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我大多数作品的当事人都不是社会精英,那些高大上的角色,而是很多普通人,他们遇到一些问题,我会去了解、记录。

有句话叫“先去观世界,才有世界观”,见得多,经历得多,作品才慢慢有灵魂,闷在家里一心搞创作,最后出来的成果像无根的浮萍一样。

2022年,我研究生毕业,一般像我这样专业和学历的,大多选择当老师或者进大厂。

我的有些同学在大厂搞动画,收益非常可观,大厂都有内推渠道,只要愿意,也能像同学一样。我也曾经有机会去当老师,过着旱涝保收,不用到处漂泊的生活。

(我拍的旧金山海湾)

朝九晚五的工作固然有保障,不过,我从小就不太合群,喜欢一个人待着,去跟大自然打交道。

去碧绿的草原感受吹到脸上的冷风;在高山上喝一口热茶,唇齿留香;趴在碧绿的湖边,闻着青草香味拍旭日东升;在等待的时候,看天上飞过的鸟,还有虫子爬到我身上,这些真实的,每天都不一样的环境更让我心动。

选择都有利弊,也有身边人说我傻,放着安逸的生活不过,非要去自讨苦吃。

是的,作为一个背包客,除了大咖,很多人的日子过得清贫,远离人群,居无定所,非常孤独。

(拍摄俄罗斯买草莓的小姑娘)

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梦想和金钱是一个很难平衡的,很多人背着沉重的器材,跋山涉水,只为了拍片子,但收入很少。

最要命的是,你想去某个地方拍片子,但是自己没有灵感,不知道要做什么内容。有个博主买了十几万的房车,想要当旅行博主,最后一分钱没挣到,就是这么现实。

但人生每条路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大自然给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心灵的滋养,这些好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我果断背起行囊,带着自己的各种器材去了挪威,一边留学,一边工作。

(跟朋友一起吃饭)

挪威自然风光也很出名,对人和自然的联系处理得非常好,政府禁止商户把森林归为己有,而是会买下来开发成大公园,对民众开放。

挪威人大多晚婚,要孩子也晚,他们谈恋爱和我们不太一样,两个年轻人可以先有发生关系再谈恋爱、约会。

约会也很有意思,不一定去电影院或者大商场,而是去森林、湖畔走走,也不需要什么礼物。

谈得差不多了,可以先买房,单独出去住,生娃后以男女朋友的关系一起抚养孩子,几年以后再结婚。

因石油资源丰富,政府还设立了国民基金,挪威福利待遇非常好,大家上班很安逸,早上9点上班,有的下午3:30就下班了。

(挪威特隆赫姆街头)

有次我问当地人,他们下班后会去干嘛,有个老师说,要回家炖羊肉。

老师们下班后,工作室锁门,我们学生也用不了,如果需要用,需要提前预约,甚至还要教你安全准则,比较麻烦。

某次我们要和挪威人合作,早上9点开会到11点,还剩下一点结尾工作,按照我们中国习俗,大家推迟一下时间,把工作先搞完再下班。

不过,挪威人不行,就算只需要5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不愿意耽搁1秒,到点就走人。

在我们国内,一个领导拍板,或者听专业人士的。但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要尊重,还有很多权益也需要顾及。

(我做的三维动画)

不管对方是否专业,都要听别人的意见,导致一个问题争来争去,很长时间都没有定论,可能最后会不欢而散。

有次我跟一个挪威人合作要拍片子,虽然都是搞艺术的,不过在摄影方面,我更专业,建议我们的作品要考虑受众,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想怎么来都行。

但对方一直提了一些很外行的意见,还觉得我的不对,也很生气,没办法,最后合作只能被迫终止。

当然,挪威人这种文化,也有好的一面。不喜欢教授的课,或者觉得教授水平不行,可以当堂争论,甚至爆粗口,也可以直接换掉。

不管在哪遇到教授,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是用尊称。

(在挪威和朋友登山)

在挪威一些画展,在内行看来,真是只有感情,没有技巧,就像学生的作业一样,外国人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办展。

但对挪威人来说,那是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别人怎么看无所谓,自己开心就行,并且他们希望给所有热爱艺术的人机会,大家都可以展览并售卖自己的作品。

来挪威时间长了,发现他们很保守,不愿意接触新的人事物。很多人的朋友都是从小就认识的,一般成年后,大家的朋友还是穿纸尿裤时的那些,其他人很难融进去。

中国是人情社会,其实挪威也是。

如果有个工作,一个人能力出众,但没有认识的人牵线搭桥,也很难找到。相反,有熟人,就很好办事。

(纽约布鲁克林街头)

这和他们的历史还有生活习惯有关,在物产极为匮乏的挪威,尤其是维京时期,由于地理环境复杂,陆地交通不便,而且常常出海,人们往往只和同一条船上的船员以及同一群落内部的人来往,大家彼此相互信任,互相依赖。

当然,如果你有一技之长,尤其是蓝领工人,在这里非常吃香。

挪威人工成本很高,厨师、建筑工人等都是高需求职业,不认识人,只要技能过硬,会挪威语,也能有不错的收入,月均工资在3万人民币左右。

挪威人很保守,很多人都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大家礼貌却又疏离。

(拍摄于西藏灵芝)

我有很多不同国家的同学,平时我会给他们做一些中餐。

中国美食在世界上挺出名的,但不管怎么邀请,有些挪威朋友都谢绝品尝,除非本身就比较开放,或是与东亚文化有过一定接触的人,会尝试一下。

来挪威后,我不上课的时候,都在外面跑。带上茶具到大山里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美景,不过,对于茶艺,很多外国人第一印象都以为这是日本的。

其实这是我们中国的瑰宝,从唐代以前就有了,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是后来才传到日本。

(在挪威特隆赫姆喝茶)

不可否认,日本在宣传方面做得很好,以至于很多外国人都以为茶道是日本的,我都会一遍遍解释茶道源自中国,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演示一番,请他们喝茶。

而我现在一边创作一边做自媒体,去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茶道、瓷器、画展等。

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在挪威做一个关于陶瓷和茶文化的艺术展,或是开一家茶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这条路很漫长,也不会一帆风顺,但祖辈们是军人,而我也很想为我们的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出海拍三文鱼素材)

有次和同伴们坐快艇出海拍三文鱼素材的时候,早上出去风平浪静,下午回来风浪很大。

一个海浪过来,差点把快艇掀翻,快艇没有安全带,只有救生衣,有个男生吓哭了,算是在海里乘风破浪。

这样苦哈哈的日子有很多,别人很不理解,在社交平台发布作品也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到郁闷的负面评论,我也不在乎。

因为父母从始至终的支持,让我自信满满,元气十足,内核稳固,我相信,我所期待的好运,在我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有朝一日会像潮水般向我涌来!

【口述:地辛】

【编辑:欣玥】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3 阅读:1329
评论列表
  • 我们这边如果先发生关系,会被认为是因为女子骚浪贱

    黄日暖M卡马絮C4R上下求索 回复:
    即使大家都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