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一点咋办?

奥中英 2024-03-27 02:34:22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除了有众多的糖尿病患者以外,目前还存在大量的糖尿病的后备军-糖尿病前期患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21年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患者人数超过1.3亿,此外大约还有3.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如不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约5%-10%人群进展为糖尿病。

一、糖尿病前期是什么?

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患血糖值高于正常人,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

1、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

2、和(或)糖耐量异常: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3、和(或)糖化血红蛋白:≥5.7%但<6.5%。

糖尿病前期患者一般没有糖尿病的“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

二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糖尿病前期患者除了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高外,高血糖其实已经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以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其还与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风险增高相关。所以大家需重视血糖的轻度升高,应积极干预。

高血糖引发的疾病风险

三 、糖尿病前期发生的高危因素

(1)年龄≥40岁,体型肥胖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心脑血管病变者。

(4)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5)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6)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至少每年进行 1 次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以便尽早发现血糖异常,并进行早期预防及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高危人群

四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改善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使血糖逆转为正常,预防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1、减重

想方设法使体重指数(BMI)达到或接近23 kg/m2,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并长期维持。超重或肥胖患者的短期减重目标为 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然后长期坚持,直至体重恢复正常。

2、营养均衡

尤其需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占食物总热量的45%~60%。建议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物 200~300g,包含精米、全谷物(玉米、小米、燕麦、藜麦、荞麦、糙米)和杂豆类(红豆、绿豆)各约1/3,有利于控制血糖,且营养丰富。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有助于保护胰腺功能。并可通过医院营养科医师的指导,以提高干预疗效。

3、积极运动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的联合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作用及分泌,从而促进血糖利用,减少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发生。推荐每周≥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

4、药物干预

一旦发现血糖轻度升高,需及时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必要时使用药物干预,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达格列净、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药物,均可降低血糖。

5、控制血甘油三脂水平

高甘油三脂血症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甘油三脂水平的降低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的自然进程,减缓糖尿病的进展。

6、控制相关慢性病

糖尿病前期人群容易合并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而并发这些慢性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会进一步增加,所以同时需控制好这些慢性病。

7、定期复查

糖尿病前期人群,需定期随访,至少每年至正规医院进行1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以便及时评估病情,并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与帮助。

总结:

据国内外研究,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使糖尿病发生风险下降约一半。

『本期指导专家』

曾映娟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副主任医师

博士,博士生导师

2010.07获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专业博士学位后于中大五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14.09-2015.08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2018.8-2019.7在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糖尿病、肥胖与代谢研究所访学一年。熟练掌握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矮小症、生长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症、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肥胖症、垂体肾上腺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治。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社会学术任职: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糖尿病教育与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临床学组委员

珠海市医师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珠海市医师协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

珠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珠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务委员

0 阅读:3

奥中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