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青山工业区有条老街巷,遍布复古风旧房子,拆迁改造后大变样

喵星人日记 2024-05-19 09:59:01

每座城市里都会有老旧街巷,它们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代表着城市曾经的状态与颜值。像在武汉青山区武东路附近,就有一条老旧的星岭路,它是一条普通的市政道路,但因为经历过拆迁改造,以前和现在的布局,更像是老街巷。走过星岭路,发现有高耸的单元楼,有低矮的自建房,还有绵延的行道树和灌木丛,环境复杂也清冷。

前往星岭路,可以自驾也可以乘坐公共交通。自驾的话,走城市三环线,在鲁磨路立交下到青王路,沿青王路向北走到国网电力公司处,转到武东路上,在船机璟苑处向东转即是目的地。同时,在附近也有城市的公交接驳,经停20路、397路、515路车次,设置有武东路武东三村站点,出站后步行至船机璟苑即是。相对于城区,这边的公交发车间隔大,乘客数量有限,乘坐体验较为舒适。

来到星岭路口,首先会看到几栋超大的单元楼,它们既有船机社区的,也有新三村的。单元楼是老青山区的象征,一般都是职工配套的住宅,这边留下来的几栋,高度有四五层,半开放式布局,户型和面积有限,成色相当老旧。早几年有更多数量的单元楼存在,后来因为拆迁改造,多数已经重建,这几栋估计也会很快拆迁改造,被现代化的高层小区替代。继而会有新的商品房,会有物业,也会有更多行道树与绿植点缀,生活区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继续向前走,来到星岭路贾岭村区域,这边依然有几栋老房子。一是对面船机社区的,二是贾岭村本身的,相互呼应,看着也没有违和感。这几栋老房子只有三四层,有建在围墙里的,也有完全临着星岭路的,中间有马路辅路和行道树分隔,还有电线杆穿插,间隔的空地还被做成了菜圃,布局其实和乡村一样。这一段的星岭路路面斑驳不堪,水泥路几乎断裂开,泥泞的污渍布满路面,还好是晴天,泥泞都被车子压实,换到雨天,那场景一定很感人。

走过星岭路船机社区的边缘,路口处居然建了一座小房子。房子的位置非常讨巧,它处在社区围墙的边角,本身地势要高于星岭路两三米,凸起的区域刚好够房子的面积,俨然一副独立的空间。小房子前有一段阶梯,铺到大门口,全部覆盖了水泥,且沿着坡面的斜面覆盖到星岭路上;房子建在后面,像是一座铁疙瘩。别看房子规模小,但建成了“L”型,大厅、卧室、厨房、前院等功能区应有尽有,甚至厨房地基上还开垦出了一块菜圃,边上晾晒了衣服,将土地利用得恰到好处,让人赞叹。

这样的一座小房子,规模和面积虽小,但布局划分得非常完美,看着相当精致,算是星岭路上难得的亮点。只不过,时隔多年,现在星岭路这一段经历着拆迁改造,不知道房子是否还存在。对比之下,在对面的贾岭村与武东中学接驳的巷子口,还有一排老房子,它们建设得更加单薄。房子的主体很小,南北连亘,最多仅有三四米宽,妥妥的单间布局,但东西跨度大,有点像裙楼。如此户型的房子确实奇怪,也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用,或者仅仅是普通门面出租。

继续向东走,走过武东中学的范围,星岭路的路基进一步变化。一是路基宽度,由原来的双车道变成一车道,二是路面走向,也根据地势变得曲折环绕,像巷子口一般。前面的路段,实际上已经逐渐远离生活区,再没有连绵的社区和民房,而是以零散的厂房和楼栋为主,以密集的灌木丛为主。车子开进去,有点找不到路,必须要谨慎沿着水泥路面走,不然很容易滑到泥泞的软质地基上,打滑出不来。

在星岭路东段的范围内曲折走了大半圈,看到好几座小工厂,类似个体户的作坊,由民房加前院组成,还有厂址的铭牌,非“三无厂家”。也有几座民房,建设低调,前门后院布局,大门紧闭,也不像有人生活的样子。这一路走下去,星岭路最终在严西湖边与星力路接驳,看到的风景里,全是湖边的灌木丛和小水塘,风景粗犷。(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

0 阅读:141
评论列表

喵星人日记

简介:专注旅游随笔文字,记录美好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