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争:曹丕为何命令曹植七步之内作诗一首?谜底揭晓

冉冉檀香讲历史 2024-02-08 21:53:31

《七步诗》最初见于《世说新语》,关于七步诗的由来还要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是在黄初元年的正月,当时曹操因病去世。然而,在曹操离世之前,他曾一度考虑让次子曹植继承太子之位,因为曹操认为曹植的才能胜过长子曹丕。

然而,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这个计划最终未能实现。这一决定引发了长子曹丕的强烈不满,他内心十分愤怒,从此便对曹植怀有深深的怨恨。曹操逝世后,曹丕被封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登基为魏文帝。然而,尽管曹丕登基为帝后,他仍然无法释怀对曹植的怨恨。

他担心这位有学识且有政治抱负的弟弟会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因此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的记载,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果做不出来一首诗就要处死自己。曹植明白哥哥图谋想要杀死自己,但又无法抵抗,只好在极度的愤怒和悲伤中,七步之内应声作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七步诗》用诗中的萁和豆这一对同根而生的植物来比喻同父同母的兄弟,用萁煎豆来比喻哥哥对弟弟的残害,深入浅出的展现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表达了诗人自身艰难处境的感受,以及对曹丕的愤怒和沉郁激愤的思想情感。整首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比喻非常贴切

0 阅读:10

冉冉檀香讲历史

简介: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砥砺前行 关注我带你轻松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