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孕小课堂|科学提高免疫力,打败狡猾的病毒

麦吉科普 2024-01-05 13:21:53

围孕专家小课堂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王晓华

在新冠爆发初期,传染病学家李兰娟院士,在接受采访的时提到,感染后,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免疫力在反击新冠病毒的时候,也会杀死我们正常的细胞。因为病毒像寄生虫一样处于我们的细胞里面,所以免疫力在杀灭病毒的时候,我们的细胞也会被杀死,这就导致我们的身体受损。受损的身体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回到以前健康的状态。

很多专家也表示,阳康之后人体并未完全康复,还需要度过2~3周的康复期才行。所以,在感染新冠之后,饮食是我们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评价免疫功能的方法较多,目前尚没有一个指标可以全面、灵敏地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采用不同的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很多时候人们自认为自己免疫力低下,也不排除有主观判断的可能。要维护好免疫力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维护,包括好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的营养。

机体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关系密切并相互影响,营养不良可导致免疫功能减退,易发生感染甚至肿瘤,而严重的感染或长期慢性感染又会诱发或加重营养不良。因此合理营养是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基本条件,多种营养素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蛋白质、脂类及维生素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如何正确地补充是一个科学的话题。

蛋白质是维持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参与构成上皮、黏膜、胸腺、肝脏、脾脏等组织器官及血清中的抗体和补体。蛋白质的质和量都影响着免疫功能。蛋白质缺乏导致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的萎缩和减少,降低肠道抗感染能力。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有些氨基酸的补充可以明显改善免疫功能。

脂类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膳食脂肪摄入量及脂肪酸的种类对细胞膜,包括淋巴细胞膜正常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受膳食脂类的影响,淋巴细胞膜脂肪酸的构成会发生改变,膜磷脂的变化可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和转运、膜的流动性与通透性、细胞与抗原的结合、信息传递甚至细胞增殖。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正常的体液免疫关系密切,当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时,特别是必须脂肪酸缺乏,可导致体液免疫反应下降。而富含n-3系列脂肪酸的摄入有利于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维生素中,维生素A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起重要作用,能提高抗感染能力。维生素E可以通过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影响淋巴细胞膜结构及流动性,从而影响免疫功能。

人们常提到的维生素C,研究表明新鲜分离的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包括T、B细胞)的维生素C含量高出血清含量10 倍以上,其他动物也有类似情况,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T、B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也逐渐减少,培养液补充维生素C后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此外,人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维生素C含量更高。维生素C 对单核细胞分泌的某些炎症因子也有抑制作用。感染性疾病发生时,血浆和白细胞中维生素C 浓度急剧下降,因此,维生素C与免疫细胞功能密切关系。补充维生素C对呼吸道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维生素C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产生。维生素C缺乏可以抑制淋巴组织的发育及功能、白细胞对细菌的反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异体移植的排斥反应。

体外培养试验结果显示,维生素C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当培养液中维生素C含量为5~50ug/ml时,T细胞转化反应达到最佳状态。人类大剂量摄入维生素C后的效果如何尚有争议,但有干预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服用200mg以上剂量的维生素C对感冒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但可减轻感冒症状作用,缩短病程。此外,大剂量维生素C对老年人、儿童、剧烈运动项目运动员以及寒冷环境人群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孕期和哺乳期通过补充剂单独补充维生素C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可通过补充包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预防出生缺陷的同时,助力提高日常免疫力。

同时其它微量元素也参与免疫应答,缺乏时导致免疫功能减退。例如铁、锌、硒、铜等。

感染期间以及阳康之后,人体的消化能力有限,易消化的食物才能够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大吃大喝很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因此我们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感染新冠之后,在饮食上尽量保障主食(米面等)、果蔬、肉蛋奶和豆制品的摄入,以达到均衡的营养。最大程度维护自己的免疫力。

参考:

《现代临床营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0 阅读:6

麦吉科普

简介:专业权威的疾病百科知识,做你生活的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