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手法,画清雅秀美山水

凝萨 2025-04-23 04:26:50

画山水,常用到对比手法。不仅构图上需要对比关系,笔墨上也不可缺少。很多优秀画家,都是运用对比的高手。比如这幅清代张崟画的《清溪访贤》,描绘了江南地区常见的山水景色。文人游山玩水,朝着红墙古寺前行。远处一条大河贴着古寺围墙流向远方。河对岸筑起一道长堤,守护着山脚下的村落。云烟变幻、远山起伏,遥遥望去山色清润。

从风格上看,《清溪访贤》具有写生特征。尤其是构图上摆脱了全景山水大而全的特点,极力表现江南山水的灵秀雅致。在构图处理上,张崟已经用到了对比手法。仔细看画面下方,前景所在位置。既不是岸石沙汀,也不是一面平湖,而是枝繁叶茂的树冠。选取局部景色作为一幅画的前景,是否成功还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如此别致的前景,让人有了看下去的兴趣。

张崟 清溪访贤

可以思考一下,张崟为什么描绘不完整的物象。也许有人看得很仔细,会说前景是一棵横斜生长的古树,并非不完整。那就再仔细看看张崟用的点叶画法,很明显前景树影不是一棵树,而是一片树。他这样画,希望让人第一眼看到“画眼”。

画眼可以理解为画面重心,是一幅画中最能代表画家思想感情的地方。张崟利用树影留出一块空间,突出了桥上人物。画中人往往是画家本人的化身,人物位于画面一侧暗示画外还有广阔空间。这样一来,整幅画有纵横视角,看上去层次更加丰富。

张崟 清溪访贤 局部

从浓荫到人物,再到中景密林,产生层层递进的关系,从而让画面显得更加立体。与前景相呼应的是远处河堤。在树影、小桥、河堤的包围下,画面出现了一个弧形空间。利用这个空间,让画面产生深远静谧韵味。

说完构图上的对比关系,再看看笔墨上的对比。张崟画树,有点叶也有夹叶,形成错落之美。如果不从叶片进行区分,会变得乱成一团。中景利用颜色进行对比,红和绿都是醒目的色彩。两者在同一区域出现,形成撞色效果。画中绿色还能细分依然在表现对比关系,让人看懂枝叶的前后远近。

张崟 清溪访贤 局部

张崟画的山石以线皴为主,让线条产生关联,再赋予线条轻重缓急节奏变化。画中皴法融合了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征,表现山石质地。细密的苔点与点叶呼应,让中景到远景过渡自然。张崟是一位写生能力很强的画家,他是镇江人,喜欢四处游历描绘真山真水。他根据写生创作,结合传统笔墨,画出了江南山水的新面貌。

从用笔、用墨、用色看,明代画家沈周对他影响很大。沈周曾经画过苏州虎丘一带的风景,张崟在创作中一定借鉴了前辈的写生方法。无论前景特殊处理,还是巧妙设置画眼,都是明代吴门画家会用的方法。当别人学四王山水的时候,他已经明确了观察写生比拼凑堆砌更重要。

张崟 清溪访贤 局部

《清溪访贤》中景部分比较完整,很像沈周画的虎丘景色。如果有兴趣,不妨对比一下,到时候会有更多收获。

0 阅读:43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