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不少地区幼儿园都出现了招生人数大幅下滑的现象。有些地区不得不关停了一些“学生数太少”的幼儿园。事实上,未来几年时间,幼儿园新生人数还会持续下降。
幼儿园人数在减少,小学生人数就会越来越少,然后中学生人数也会跟着减少,于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就会出现富余。这个时候恰巧有地方提出“教师退出机制”,很多人就跟着叫好了。
1)
一些人认为推出“教师退出机制”是一件好事,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可以解决教师过剩的问题
有了“教师退出机制”,就可以合法合规地让“过剩”的教师离开教学岗位。当然,这种离开不一定是“辞退”,可能是“提前退休”或者换岗,其目的不是为了让“过剩”的一线教师丢掉饭碗。
其次,可以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
如果“教师退出机制”大范围铺开,那就意味着定期或者不定期会有一批教师被要求离开教师队伍,他们或者是被调整岗位,或者是被解除聘用合同。倘若是解除聘用合同,就代表丢掉了工作。一线教师为了避免丢掉工作,会更加努力,教师群体的活力就被进一步激发了。
第三,可以清退不合格的教师
实行“教师退出机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淘汰部分不合格的教师。比如前不久北京丰台区教育部门就提出:2024年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
在他们看来,清退了一部分不合格的教师,教师队伍的水平就会变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就会变得更好。
2)
前不久北师大研究团队做了一项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和37万初中教师过剩。这个预测准不准确我们不知道,但学生人数减少得这么快,按照现在的编制配备标准,未来教师过剩是必然的。
此时推出“教师退出机制”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过剩”的问题,可是我们不能急着为这种机制叫好,必须要提防2大隐患,慢慢来。
第一个隐患:会导致公办中小学教师岗位吸引力大幅下降,一方面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来,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要走。
现在有许多高校毕业生争着抢着当公办学校在编教师,甚至一些985高校毕业生跑去中小学当教师,就是冲着“工作稳定”去的。而“教师退出机制”就是在告诉人们,在编教师不再是铁饭碗了。这会“劝退”很多高校毕业生。
与此同时,教师队伍中一些有实力有能力的资深员工,会选择离开公办中小学,他们到了教育培训市场上,用自己的专业和经验可以获得数倍于现在的收入。
优秀的人不愿意进入教师队伍,名师又要“出逃”,教学质量还怎么保障?最终吃亏的是孩子和家长。
第二个隐患:可能会出现“领导一言堂”的现象
“教师退出机制”要清退不合格的教师,那什么样的教师不合格?对领导态度不好的教师是不是就算不合格的教师?这里面有许多模糊的空间,难免会有某些领导自己说了算,借着“退出机制”对部分“刺头”教师下手。
简而言之,我们必须要保证“教师退出机制”在科学的制度下执行、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
其实,“教师退出机制”不是新鲜事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均明确提到:“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但“教师退出机制”如何有效落地,存在很大的争议。如果该机制是为了提升教师群体的活力,那是不是也要用相同的机制提升公务员和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活力呢?
今日话题:你认为“教师退出机制”能解决现阶段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这是要毁掉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