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余晖(九章)宋哲宗赵煦为何敌视皇太后高滔滔,甚至想废除其尊号?

惊心鸟 2024-05-24 14:47:28

在宋哲宗赵煦登基后的前八年,被历史上称为元祐更化时期。这个时期由太皇太后高滔滔和旧党主持朝政,朝廷大权并不在皇帝赵煦手中,是旧党独霸朝政的时代。旧党大臣利用权势废除王安石和宋神宗的新法,恢复变法前的旧法,以此排挤打压新党,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赵煦对这个时代非常反感,高滔滔去世后他立刻亲政,对这八年政治进行拨乱反正,贬斥旧党大臣,起复新党领袖,开始了新的变革。在这些变革中,赵煦对于高滔滔的仇恨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骂她是“老奸擅国”,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高滔滔是赵煦的亲祖母,宋神宗赵顼的第六子。由于赵顼英年早逝,赵煦年仅九岁登上帝位,由高滔滔临朝听政,所以赵煦实际上是在高滔滔的抚养上长大的。高滔滔一直想把赵煦培养成优秀的皇帝,先后让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为侍读,希望赵煦能够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成为以旧法治国的皇帝。然而让高滔滔和旧党意想不到的是,在旧党教育制度中长大的赵煦,却对旧党非常的反感,对高滔滔甚至是仇恨。他一亲政就推翻了高滔滔执政时的布置,贬斥了旧党要员,拉开了新党复兴的序幕。

然后赵煦在新党的推动下开始废除旧党在元祐更化时期的法律和政策,恢复宋神宗时期的新法,开始了宋朝新一轮的变革。这样的变革让宋朝的国力重新开始复苏,对国家的未来产生的极大的影响,也称为宋朝最后的余晖。对于宋哲宗赵煦执政时期的成绩,后世学者都是非常推崇的,但是他对高滔滔和旧党的打压和压迫却备受争议。作为在旧党教育中长大的皇帝,居然对旧党有如此仇恨,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旧党对赵煦的教育为什么起了反效果?从根本上看,主要原因还是在高滔滔身上。

高滔滔在历史上名声很好,被人称作“女中尧舜”,被认为是治国能力极强的女人。但是从她的所作所为来看,她就是旧党利益集团的后台,北宋传统保守势力最大的代言人。从宋神宗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开始,她就站在了变法派的对立面,利用皇太后的身份多次阻挠变法,甚至逼迫王安石罢相。变法虽然在宋神宗的强推下进行,并且完成了元丰改制,将以司马光、文彦博等人为首的旧党贬斥出朝廷,但高滔滔并没有偃旗息鼓。宋神宗去世后,她利用临朝听政的权力立刻推翻了新党变法的制度,起复了司马光等人,开始了“元祐更化”。

由司马光等旧党大臣所主持的“元祐更化”,本质是就是恢复士大夫保守势力集团利益的一场政治斗争。废除新法、打击新党大臣、恢复旧法都是政治斗争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要将元祐更化中获取的政治利益保持下去,宋哲宗赵煦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赵煦早晚会亲政,他会不会延续元祐年间支持旧党的政治路线,这成了旧党最为担心的事情。所以他们征得高滔滔的允许后,派出大量旧党大臣作为赵煦的老师,希望将其教育成为支持旧党的皇帝。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场教育显然是失败的,也给旧党带来了灭顶之灾。

从过程来看,失败的原因几乎是高滔滔一手造成的。高滔滔对赵煦管得很严,这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也使他对旧党产生了仇恨。比如在日常生活方面,高滔滔对赵煦严加管束,派出十几个宫女名义上是照顾赵煦生活,实际上是监视赵煦的一举一动。赵煦十四岁的时候,宫中传出寻找乳母的传闻,旧党大臣刘安世、范祖禹听说后便上书激辩,让赵煦非常难堪。他们认为赵煦年纪还小,不能够近女色。高滔滔虽然以宋神宗留下的公主需要为由尽心掩饰,但回头就对十几个宫女严加拷问,这让赵煦感到非常不安和恐惧。

除了日常生活外,赵煦的亲生母亲朱氏也受到高滔滔的打压。朱氏不是宋神宗的原配皇后,是在生了赵煦后才被晋升为德妃的。赵煦登基后,按照礼法朱氏应该被尊为皇太后。但高滔滔利用权势打压朱氏,将其升为尴尬的皇太妃。最初新党大臣蔡确帮着朱氏据理力争,结果却遭到高滔滔的打击报复。由于母亲应有的政治待遇没有被授予,赵煦对高滔滔非常不满。作为皇帝,他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可母亲被人欺负连话都说不出来,可见其憋屈。年轻人都是血气方刚的,这种事情能忍得了一时,怎么可能忍得了一辈子?

在元祐年间,不但高滔滔没有把赵煦放在眼里,就连旧党大臣也很轻视赵煦。按照当时的礼法,上朝时赵煦应坐正位,高滔滔在偏位临朝听政。这既是代替皇帝执政,也是让皇帝从中学习处理朝廷政务。然而在当时的朝廷中,却出现了皇帝和太皇太后两个位置对立的摆设。旧党大臣们向上奏疏的时候,面对高滔滔高谈阔论,却把屁股对准了赵煦。高滔滔处理政务,既不给赵煦做讲解,也不知会他的意见,自己和旧党大臣定下来就下发了。这种情况让赵煦像个傀儡皇帝,在议政中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保持沉默。

最让赵煦不服气的是,在司马光等人的推动下,元祐更化有一项说法叫做“以母改子”。他们借用高滔滔的名义,把废除新法说成纠正宋神宗的错误,这让赵煦非常不满。赵煦虽然年纪小,但对父亲的政绩是非常认可的,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宋神宗是自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军事上作为最大的皇帝,也给宋朝带来了复兴的迹象。赵煦本打算继承父亲的遗志,彻底完成宋朝复兴。结果宋神宗的政绩却被扣上错误的帽子,这让他如何能接受?旧党走极端在于,甚至宋神宗用过的东西都要销毁,赵煦费尽心思只保留了一张桌子,何其孤苦?

于是在朝廷中,还未亲政的赵煦暗中与旧党对着干,各种逆反心理挑战高滔滔的极限。这种情况让高滔滔很不满,于是对于赵煦亲政的问题闭口不谈,各种拖延赵煦亲政的时间。有些朝廷大臣看不下去了,主动上书提亲政的事,反而遭到了高滔滔和旧党大臣的打击报复。如此一来,赵煦对高滔滔等人不满逐渐升级为仇恨,所以就有了后来绍圣年间的各种以牙还牙。赵煦亲政后大量启用新党,就是对旧党完全不信任和怨恨,借用新党的力量打压旧党,使自己能够快速掌握朝廷大权,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

高滔滔去世后,没有人能挡住赵煦亲政的步伐,于是新皇帝迟来的打击报复接踵而至。赵煦除了针对旧党大臣动手外,还想对高滔滔本人进行报复,甚至提出了废除高滔滔尊号的事情。很多史书上说这个事情是新起复的新党大臣章惇等人挑拨的,实际上这是给赵煦作遮掩而已。因为太皇太后的尊号既是朝廷赐予的,也是皇家尊号,不是朝廷单方面能操作的。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这种事情根本做不起来。而且从当时的情况看,赵煦对此表现得非常积极,不仅把声势搞得很大,甚至把废后的诏书都起草完成了。

可以说只要赵煦按流程签字盖章,高滔滔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孙儿废除太后之位的太皇太后。以孙儿废除祖母之位,这在礼法上可以说是大逆不道。这件事闹得很大,以至于朝野轰动,很多大臣都认为不妥,主动站出来劝阻。作为皇太后的向氏也坐不住了,她虽然不是赵煦的亲母,但好歹是宋神宗的正宫皇后,也主动到赵煦面前哭诉。赵煦根本不搭理这些,一心要报复前几年高滔滔对自己伤害,坚持要废除其太后之位。好在关键时刻皇太妃朱氏来了,对于亲妈劝告,赵煦还是要给面子的,这才熄灭了废除高滔滔的心思。

总的来说,赵煦之所以反对旧党,根本原因还是高滔滔带着旧党走极端造成的。高滔滔在执政时期的所做所为激起了赵煦的逆反心理,而旧党的强势霸道也让赵煦感到不安,使他的情绪从不满上升到了仇恨。赵煦敌视高滔滔,甚至想废除其太后的尊号,不但是对其进行报复,也有彻底将旧党连根拔起的打算。旧党在元祐更化中赶尽杀绝,赵煦在绍圣改革中以牙还牙,这就是当时宋朝新旧党争的乱象。在这种乱象下,由政治理念不同引发的仇恨开始了失控的发酵,最终走上了不可回头的双方互相毁灭的道路。

0 阅读:10

惊心鸟

简介: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与大家分享不同的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