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鳄鱼》,在国内完成罪恶,在美国完成救赎

耿说来意 2024-05-15 08:38:51

莫言的又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鳄鱼》登上了话剧舞台,观者如潮,好评迭起,据说掌声不断响起来。

《鳄鱼》的故事比较简单,故事主角单无惮是一位官员,作恶多端,亡命美国,最后葬身鳄鱼腹。

按照因果报应,《鳄鱼》的故事符合正常的大众审美,作恶多端葬身鱼腹是罪有应得。然而假如这样安排就不是莫言的行事风格了,莫言的风格是把坏人当好人写,一定要写出坏人的人性来。

于是,单无惮作恶多端而良心未泯,身在美国而热爱祖国。这是“鳄鱼”对单无惮的审判,与其说是审判,不如说是褒扬。

对故事的场景安排,莫言也不是无心之作,单无惮的罪恶,是在国内完成的,他从一个优秀的青年才俊,走上了贪腐之路。而单无惮的救赎,则完成于美国。55岁的单无惮畏罪潜逃美国,一待十年,住豪宅,揽美女,往来有亲友,好不快活。在这十年里,他有闲情逸致把一只30厘米长的鳄鱼由小爬虫养到了4米长的庞然大物。

单无惮承认自己有罪,但标榜自己爱国,他的论调是“我是贪官,但我没卖国,甚至我还爱国,很爱国,我从来没像现在这么爱国。”最终借鳄鱼之口,完成这一盖棺定论,通过投身鳄鱼之腹,实现人性救赎,他到岸了,因为他坚信那条鳄鱼来自圣经,投身鳄鱼腹是合二为一,是他的归宿,是他对神的皈依。

莫言《鳄鱼》创作的这一桥段并不新鲜,早在《丰乳肥臀》中瑞典神父的出现,跟“鳄鱼”的出现,都是类似的隐喻,恰到好处。神父让上官家实现了男丁的希望,鳄鱼让无惮实现了灵魂摆渡。

抛开这些不说,莫言将一个大贪官单无惮的后半生安排在美国,享尽荣华,不受追究,没有受到法律的审判,这起到了很不好的暗示作用,会不会诱使更多的贪官往美国跑呢?会不会让更多的人把美国当成天堂呢?

今天看到了一海外华人网一篇报道,说中国移民刚交了3.5万美元偷渡费,就被美国遣返了,满载被遣返中国移民的美国包机,降落在了沈阳。报道说,去年往美国偷渡的创了新高。

这么多人往美国跑,跟文学作品把美国描写的太好了有没有关系?一个贪官在美国都活得那么滋润,还有闲心养鳄鱼玩,这可能给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一个错误的信号,美国太天堂了,快去过天堂的日子吧。

莫言,你可想过《鳄鱼》可能带来的这一负面影响?

0 阅读:39

耿说来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