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对内江地委书记说:“厉”不是好字,周厉王就不好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23 10:37:05

1958年毛主席的一次特别旅程。那时候,毛主席从成都出发,打算去参加武昌的会议。他和一些中南、华东地区的协作区长,坐上了一辆蒋介石以前专用的火车,就这么启程了。路上,他们还冒着雨去看了隆昌气矿。到了重庆,大家稍微歇了歇脚,接着又去参观了重庆钢铁公司的大轧钢车间、大平炉车间,还有重庆建设机床厂。之后,他们换了条水路,坐上一艘叫“江峡”号的轮船,一路沿着三峡,顺流而下,直接到了武昌。

说起来,27号一早,成都那边的会开完了,毛主席大概在上午11点55分的时候,就坐上了他的专列火车。

因为火车要经过内江,所以中共内江地委的一把手张励就上车去迎接并陪同毛主席。

火车离开成都市后,没多久就开进了简阳县的红安地段。

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带着张励,走进了毛主席所在的火车车厢。他向毛主席介绍道:“主席,这位是张励,内江地区的党委书记。”

毛主席站了起来,伸出他那结实的手掌跟张励握了握手,然后指了指自己对面的座位,让张励坐下。

毛主席用他那特别的说话方式,开玩笑似的说:“你叫张厉啊!这个‘厉’字可不是啥吉利字眼儿!想想楚国的楚厉王、鲁国的鲁厉公、郑国的郑厉公,还有周厉王,他们可都不是啥善茬儿。”

李井泉连忙澄清道:“主席,他写的那个‘励’呀,是表示鼓励的那个‘励’,可不是周厉王的那个‘厉’字。”

毛主席乐了,讲道:“原来是这个‘励’字啊,这个字挺不错的。”

毛主席那几句随口而出、好像并不经意的话,不光展现了他深厚的历史知识,还一下子让车厢里的氛围热络起来,很快就把他和张励的关系给拉近了。

一开始,张励头一回和毛主席当面打交道,心里头那个紧张啊,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可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俩就变得特别亲近,啥都能聊,跟老朋友似的。

专列抵达资阳站,停下来加水,毛主席很自然地走出车厢,其他领导也连忙跟上,一起来到了站台上。

资阳县委副书记李仲明早早就站在站台上等着了,他一看到身材魁梧、精神焕发的毛主席从火车上下来,立马迎了上去。他陪着毛主席走出资阳火车站,然后在车站周边进行了考察。

毛主席走到站外面的路边,来到一片甘蔗地前,嗅着地里泥土的香味。他指着刚冒出来的甘蔗嫩芽,满脸笑意地对李井泉、张励他们说:“甘蔗在咱们南方可是个宝贝,做糖的主要原料,还能变成乙醇当能源用,得好好发展。瞧瞧,农民朋友们连这些坡坡坎坎的地都种上了甘蔗,土地算是被他们用活了。”

张励抓了抓脑袋,开口道:“这些甘蔗地紧挨着铁路轨道下面,铁路局的人说,在那旁边种地会搞坏路基。我们已经通知下去了,等小春这一季的甘蔗收完,这儿就不能再接着种了。”

“嗯?”毛主席一听,就走过去靠近路基,弯下腰仔细观察,接着诚恳地讲:“铁路部门说的有道理,农民种地时确实得科学利用土地,别影响了路基稳固。”

回到火车上,毛主席仔细询问张励关于内江那边工农业的一些具体情况。他问了产值、产量,还有甘蔗、食糖的生产多少,生猪养殖咋样,煤铁这些资源丰不丰富。问题问得既全面又细致。此外,他还关心内江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农民一年到头能吃上多少粮食,一年能挣多少钱,大米、面粉、猪肉、鸡鸭、蔬菜这些日常吃的,一斤都是啥价钱。

张励有啥说啥,一点不藏着掖着。

毛主席真的非常关心内江老百姓的日子。他跟张励讲:“你们得再加把劲儿,让工人农民都更有干劲儿,把工业和农业生产都弄得更好才行。”

大概下午3点的时候,火车缓缓开进了内江蟠龙坝站,就停在了最靠边的那个站台上。

内江市的一把手王世昌书记和市长黄清涟他们,还有好多人在站台上,都盼着眼睛等呢。

毛主席随后便下车,亲自去跟他们打了招呼。

张励挨着毛主席站着,给主席介绍王世昌他们一行人。

毛主席接着就离开了车站,他绕过车站,去到了临江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参观考察。

大家正忙得不亦乐乎,有的人忙着刨甘蔗地的土,有的人在播种玉米,还有的人在翻晒干田。

张励扯开喉咙,高声喊道:“各位社员朋友,快瞅瞅,谁来啦?是咱们的毛主席来探望大家了!”

村民们压根儿没想过毛主席会亲自到田埂边来瞧瞧大伙儿,一抬头,还真是毛主席!大伙儿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又是大叫好,又是拍手欢迎。

毛主席连连摆手,跟社员们打招呼、问好。

毛主席跟一位正忙着割猪草的大嫂碰了碰手,还特地祝福她一家子,还有全天下的老百姓,以后的日子都能过得越来越兴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