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奥中英 2024-04-03 09:47:03

血脂检验报告单

拿到检验报告后,上上下下的箭头都有,但是最重要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论数值多少都没有箭头?为什么呢?究竟与心脑血管病有什么关系?

且听博士继续支招......

01 血脂四项是什么?

血脂四项,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四项。

若出现甘油三酯或总胆固醇水平的明显升高到一定程度并符合相应的标准,即可诊断“高脂血症”,其主要与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02 血脂具体指标及影响因素

1、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主要来源于肠道吸收和肝脏合成,其合成及代谢受到营养状况、饮食成分、多种激素水平等影响。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肝、慢性肾脏病等疾病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约为35%-50%。

血清甘油三酯≥1.7mmol/L即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需定期复查,健康饮食、减少饮酒,改善血糖控制和管理,规律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对于严格改变生活方式后 TG 水平降低不满意的患者,可寻求药物治疗。当甘油三酯重度升高(≥5.6mmol/L)时,会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需要积极干预。

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影响极大,检测前建议清淡饮食3天,不要暴饮暴食、高脂饮食、大量喝酒。

-高脂饮食可引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2、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是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酯的总和,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评估和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胆固醇主要包含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HDL-C将肝外组织(如血管)中的胆固醇转运出来,在肝脏分解代谢。这一作用可以减少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堆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HDL-C浓度每升高1mg/ dl,冠心病的发病几率会下降 2%~3%,其与冠心病呈负相关。

血清HDL-C<1.0mmol/L以下即为异常。可以通过积极运动、服用鱼油等方法,提高其浓度。

“好”“坏”胆固醇的作用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其将肝脏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如血管)。血中LDL-C浓度的升高可导致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发生有着重大的作用。在用药物进行调脂治疗时,作为首要目标的是降低LDL-C。

其增高可见于饮食中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低甲状腺素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糖尿病、神经性厌食以及妊娠等情况。

03 预防心脑血管病,需要个性化管理LDL-C水平

LDL-C高的人群,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甚至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引起心脑血管病发生。但是LDL-C究竟高不高,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标准。所以LDL-C需要分层管理,即评估个人的心脑血管病危险程度(包括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然后根据危险程度,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个性化管理。

-LDL-C的分层管理及控制目标-

04 控制LDL-C的方法

1.戒烟,避免二手烟问题;

2.减少熬夜;

3.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饮食均衡,多吃果蔬;

4.如果通过生活方式仍旧无法改善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时,可以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或者联合用药来控制血脂。

总结: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控制理想体重、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血脂、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等手段,来调节血脂水平,是有效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简而言之,恰当地识别和管理高脂血症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0 阅读:4

奥中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