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俄乌之间的冲突,已经拖拖拉拉三年多时间了。想当年,乌克兰还差点儿就成了欧盟的一员,可瞧瞧现在,到处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象。说实话,乌克兰的未来,现在看来真的是挺渺茫的。
想当年,苏联分崩离析的时候,乌克兰接手了苏联差不多五分之一的核武器,这一下子,乌克兰就成了全球核武库里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之外的第三号人物。
你知道吗,苏联垮掉没几年后,也就十年光景吧,乌克兰就把他们手里的核弹头都给处理掉了。外人一看,这简直就是自己把自己的保护伞给拆了,感觉特别不明智,甚至有些傻。但话说回来,乌克兰这么做,真的就只是因为头脑发热吗?
说到俄罗斯和美国当初劝乌克兰放弃核武器这事儿,他们给了乌克兰啥甜头呢?那会儿,俄罗斯和美国都向乌克兰抛出了橄榄枝,说只要乌克兰愿意销毁自家的核武器,好处大大的有。俄罗斯呢,可能是想着跟乌克兰关系更进一步,以后合作啥的也方便;美国呢,估计是想减少核武器威胁,让世界更安全点。具体来说,他们给的好处可不少。经济援助啊、技术支持啊,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想想看,乌克兰当时经济也不算多好,有了这些援助,日子肯定好过不少。而且,技术支持对乌克兰的发展也很重要,能学到不少先进的东西呢。还有啊,他们在国际地位上也给了乌克兰不少承诺。比如说,乌克兰要是这么做了,那在国际上肯定能得到更多尊重,说话也更有分量。这对乌克兰来说,也是不小的诱惑。当然了,这些都是当时的情况。现在回过头来看,事情发展得咋样,大家也都知道了。但不管怎样,俄罗斯和美国当初为了劝乌克兰放弃核武器,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给了不少好处的。
在冷战那会儿,美苏两个大国疯狂地比拼军备,核武器都堆到了3万多枚。后来苏联垮了,它那大堆的核武器里,有80%都落到了俄罗斯手里,剩下的20%呢,就被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还有乌克兰这些国家给分了。
1991年,乌克兰宣布自个儿单干了,那时候它接手了不少大家伙,其中包括176枚SS-24和SS-N-19这两种厉害的导弹,还有2500枚战术核武器。说起来,它还有1272枚洲际导弹的核弹头,170个核弹发射井,外加44架能扔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这可都不是小数目,乌克兰一下子就成了拥有不少核实力的国家。
有这么一大堆核武器,对一个自立的国家而言,表面上看似乎是件挺威风的事儿,毕竟手里有了这玩意儿,说话底气都足了。不过呢,换到俄罗斯的角度想想,它能容忍旁边有个强大的对手一直虎视眈眈吗?肯定是不行的。
苏联分开后,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很多事情上都闹得不太愉快。比如独联体以后该怎么走,克里米亚这块地方到底归谁,黑海舰队怎么分,还有一堆经济上的问题,他们俩一直都有分歧。
幸运的是,在苏联解体那会儿,乌克兰地界上的核武器密码都由俄罗斯掌握着。不过,要解开这些密码其实没那么费劲儿。有些俄罗斯的核专家推测,乌克兰可能只用一两年时间,就能完全搞定这些核武器的技术和密码。到那时候,如果乌克兰重新改造了导弹的发射装置和程序,再把导弹对准俄罗斯,那可就麻烦大了,后果难以预料。
说到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啊,他们觉得苏联的核武器这事儿得有个老大来统一管着,绝对不能拆开来让好多小国家拿着。你想啊,万一这些核武器落到了恐怖分子或者敌对国家的手里,那可就乱套了,后果严重得不敢想。
因此,美国和苏联对于乌克兰放弃核武器这事儿,意见统一了。他们计划联手,在20世纪末之前,把乌克兰手里的核武器都给处理掉。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俄罗斯和美国在国际事务上常常采取一软一硬的策略,就像是配合默契的搭档,一个扮演和蔼可亲的角色,另一个则挥舞着大棒施加压力。他们通过这种一正一反、软硬兼施的方式,来应对各种国际挑战和问题。具体来说,俄罗斯或美国中的一方可能会选择以温和的姿态出现,通过外交手段、经济援助或是文化交流等方式,试图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而另一方则可能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通过军事威胁、经济制裁或是政治施压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这种策略就像是给人们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给予甜头,另一方面也不忘展示实力。它使得俄罗斯和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既能够展现合作与友好的一面,又能够在必要时展现出强硬和决心。当然,这种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双方的需要而进行调整。但无论如何,俄罗斯和美国通过这种相互配合的方式,都在努力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乌克兰是个农业超级大国,大家都说它是“粮食的金库”,因为它有着大片肥沃的黑土地。不过呢,这个国家在能源方面可就差了点儿,能源短缺是个大问题。为了能让工厂正常生产、交通顺畅运行,还有让老百姓家里暖和和的,乌克兰得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才行。
后来,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施加压力,让他们把国内所有的核武器都送到俄罗斯那边去销毁。如果不这么做,俄罗斯就威胁要停止对乌克兰供应石油和天然气。
那时候,乌克兰正被苏联解体留下的烂摊子搞得焦头烂额,经济一落千丈,一下子失业的人竟然多达四成。外国投资者也纷纷跑了,政府的钱袋子越来越空,还得不停地借钱,物价也嗖嗖地往上涨,超过了一半。这种情况下,再被这么一搞,简直就是往伤口上撒盐,难上加难啊。
1991年年底,就在那一年的12月份,美国那边也有了新动作。他们的国务卿贝克跑到乌克兰去了一趟,跟乌克兰方面说了这么一件事:苏联垮了之后,他们的核武器啊,只能由俄罗斯一个国家来接手,别的国家可不行。
那时候,乌克兰手头挺紧的。1992年5月,总统卡拉夫丘克带着一大堆随行人员,从基辅直飞华盛顿,去美国进行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国事访问。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能从美国那儿得到点经济上的支援。
不过呢,老布什压根儿就没搭理他,连见个面的机会都不给。但话说回来,乌克兰手里攥着的那些核弹,可都是冲着美国去的。要是乌克兰像东欧那些小国一样垮了,万一这些核武器落到了跟美国对着干的人手里,那结果可就不敢想了。
结果呢,美国就拿经济援助当做了个甜头,说要是乌克兰不先确保自己变成无核国家,那美国和乌克兰在其他方面就没法搞合作。
克林顿当了总统后,接着推行老布什那一套。他明确说了,乌克兰不点头那个核协议之前,他是绝不会跟克拉夫丘克总统见面的,经济援助的事儿更是想都别想。
乌克兰刚获得自由那会儿,一门心思想得到全世界的承认,所以他们老说自己要当个没核武器、也不站队的中立国。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在国内,有些人大代表和军方的人觉得,乌克兰自家地界上的核武器,那自然是乌克兰说了算。这些核武器,乌克兰是想卖掉还是拿去换别的东西,都得乌克兰自己做主,哪能就这么轻易地交给别的国家去销毁呢?这事儿,乌克兰得自己拿主意。
后来,在乌克兰国内,有人站出来提了个挺折中的法子,说要把那些战术核武器给处理掉,但战略核武器得留着。
1992年7月那会儿,乌克兰为了争取点时间,就宣布说要把国内好几百枚战术核武器送到俄罗斯去销毁。至于战略核武器嘛,他们打算等到1994年再动手。不过说实话,乌克兰那时候手里的战术核弹头也就176枚,但战略核武器却有上千枚之多。
这时候,乌克兰心里头也开始犯嘀咕,觉得美国对待他们和俄罗斯可真是两码事。明明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怎么美国给俄罗斯的援助就那么多,而他们却得到的少呢?这么一想,乌克兰就琢磨着,要不自己也拿核武器来“撑撑场面”,好让美国多重视他们一些,多给点儿援助。
1993年的时候,乌克兰的那个最高议会里,想留着核武器的议员变得越来越多。他们中间,甚至有162个人一起给总统和议长写了封信,说乌克兰得有核武器才行。克拉夫丘克也站出来说:“咱们不能为了得到点好评,就放弃核武器,结果最后被人给忘了。”
乌克兰在放弃核武器这事儿上迟迟拿不定主意,这让俄罗斯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到了1993年,俄乌之间的关系紧张得都快绷断了。美国见状觉得,光靠强硬手段可不成,还得给人家点儿甜头尝尝。
后来,克林顿派了特使斯特罗布·塔尔博特,在1993年5月的中旬,他突然跑到基辅去了一趟。他说啊,美国打算跟乌克兰“联手合作”,要给乌克兰提供一大堆军事上的帮忙,还要使劲儿调解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土地纠纷。
为了安抚乌克兰,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后来亲自跑到乌克兰,他表示美国会出手,帮乌克兰解决来自邻国俄罗斯的威胁。而且,他还给乌克兰许下更多好处,说只要乌克兰放弃核武器,美国给他们的补偿会大大超过之前说的1.75亿美元。
对乌克兰而言,那些让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核武器,其实更像是个烫手山芋。想象一下,要维护那176枚战术核弹、1500枚核弹头,还有42架战略轰炸机,这些费用高到简直没法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再说了,乌克兰没有像联合国里的那五个大国那样,拥有一整套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它自己没法独立完成核武器的研发和生产。这事儿就像苏联散伙后,俄罗斯造不出航母那样,因为俄罗斯不给提供关键的核武器部件,乌克兰就没法保持核武器的战斗力。
要是一个国家想自个儿拥有核武器,那可得花上好几百亿美金,去建一个全套的科研和制造系统。这对以前的乌克兰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别说造核武器了,他们连拆核武器的能力都没有。那时候,他们只能把核武器送到俄罗斯去,让俄罗斯帮忙拆。
所以,克拉夫丘克实话实说:“咱们虽然有核武器,但缺少了管理、检验和再造的那一套,这就好像猴子手里拿了个手榴弹,瞎晃悠。”再说了,核武器可不是永久的,都有个“保质期”。要是维护系统跟不上,一到期就变得超级不安全。
结果,乌克兰在俄罗斯和美国的软硬兼施之下,没能扛住诱惑。到了1994年1月份,乌克兰、美国和俄罗斯三方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说的是要把乌克兰手里的所有核武器都给销毁掉。
按照这份约定,美国将给乌克兰1.75亿美金,专门用来帮助他们拆掉核武器。而且,美国还会再多给乌克兰1.55亿美金的经济支持。
1994年12月份,具体是5号那天,克林顿、梅杰、叶利钦,还有乌克兰的领导人库奇马,四个人一起搞了个大动作,签了个叫做《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的东西。
在俄罗斯、美国和乌克兰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共同达成了一项协议后,他们聚在一起,各自伸出了手,来了个友好的握手仪式。这三位总统,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在这一刻,他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把彼此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这个握手,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他们决心携手合作,共同迈向未来的象征。条约的签署,意味着三方在经过了多次的沟通和协商后,终于达成了一致。这个条约的内容,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旨在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而握手这一举动,更是将这份协议的精神,以一种直观且生动的方式,展现给了全世界。所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握手,它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是深远而重大的。这三位总统,用他们的行动,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个备忘录说的主要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三个国家打算加入那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它们决定不再拥有核武器,而是要把这些武器都交给俄罗斯。为了这个事儿,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三国呢,会给乌克兰做个保证,让它们觉得安全有保障。
但话说回来,那个东西其实就只是个备忘录,英国、美国、俄罗斯这些大国的议会压根儿没点头,所以它也没啥真正的法律约束力。说白了,就是给乌克兰一点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心里稍微好受点,就这么简单。
《布达佩斯安全协议概要》说起来大概就是这样:这个协议啊,其实就是大家伙儿一起商量好的一个安全保障的小本本,名叫《布达佩斯安全协议概要》。它里面讲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几个国家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和稳定,一块儿达成的共识。具体来说呢,这个协议它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就是实实在在地说了,大家要相互尊重,别搞小动作,别破坏和平。就像是邻里之间,得有个规矩,不能随便捣乱,得一起维护这个院子的安宁。而且啊,这个协议还特别强调了,大家要说到做到,不能光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却不干事。得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咱们是真心想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安全和稳定的。所以啊,总的来说,《布达佩斯安全协议概要》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东西,它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共同守护好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咱们得尊重那些已经签字画押的国家,他们的地界儿、自个儿当家作主的权利,还有他们的主权,这些都不能少。换句话说,就是得认可他们的独立性,不去干涉他们的内政,也不去侵犯他们的领土。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互不干扰,这样才能都高兴嘛。
在跟签署国打交道时,咱们得保证不动武,也不去威胁人家的领土完整。当然啦,要是自卫,或者是按照联合国宪章来的,那就另当别论了。反正呢,就是得讲和气,别轻易动手,除非真的是没办法的事儿。
关于乌克兰的事情,咱们得说清楚,英国、美国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可不能通过经济手段去逼乌克兰听他们的话或者服从其他国家。
要是乌克兰碰到了“可能被核武器打击或者受到其他国家入侵”这种大事儿,那联合国安理会就得赶紧站出来,得给乌克兰帮忙,不能袖手旁观。他们得采取行动,给乌克兰一些支持和援助,确保乌克兰能应对这种危机。
5、英国、美国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都保证,不会对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的乌克兰动用核武器。
要是有人对这些保证表示怀疑,英国、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就会坐到一块儿商量商量。
乌克兰动手销毁核武器的事儿很快就行动起来了。到了1996年5月31号那天,最后一批“SS-24”洲际弹道导弹被运走了。时间一晃,到了2001年10月30日,乌克兰又在五一城那边,把最后一座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给拆掉了。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乌克兰算是彻彻底底地告别了核武器,成了一个无核国家。
在美国,一群监督人员站在已经被拆解的图-160轰炸机残骸前,他们面带笑容,拍了一张合照。这架图-160轰炸机曾经辉煌一时,但如今却只剩下一些破碎的部件。而站在这些残骸前的美国监督员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感慨或惋惜,反而以一种轻松的态度面对这一幕。他们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仿佛在庆祝一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张照片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虽然图-160已经不复存在,但美国监督员们的态度却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或变化,他们都能保持冷静和乐观,以专业的精神去应对。这种精神,或许正是他们能够站在被拆毁的图-160前方微笑合影的原因所在。
不过,美国人可没就此罢休,他们还非得让乌克兰把那些战略轰炸机给处理掉,其中不乏图-160和图-95这样的大家伙。时间来到了2001年2月2日,乌克兰那边,最后一架图-160轰炸机也被大卸八块了。
第二年,美国方面看着,乌克兰把最后一架大型战略轰炸机,就是图-95,给拆掉了。不光这个,那一年他们还销毁了31架图-22轰炸机,另外还处理了225枚巡航导弹。
说到那架被拆掉了脑袋的图-22轰炸机,可真是个大事儿。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震惊的,一架原本应该在天空中翱翔的轰炸机,不知道怎么的,头部竟然被整个砍掉了。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得是多大的力量,或者是多精准的操作,才能让一架庞大的轰炸机变成这样。图-22轰炸机,那可不是一般的飞机,它在军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这事儿一出,立刻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人们都在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起事件,是意外还是有人故意为之?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事儿都已经发生了,而且后果相当严重。一架失去了头部的轰炸机,那基本上就是报废了,别说再飞上天,就连当个废铁回收都费劲。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不管是飞机还是其他任何东西,只要涉及到安全,那就得小心翼翼,不能有任何马虎。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所以,希望以后这样的事儿能少发生,最好是不发生。大家都平平安安的,那该多好啊。
从那以后,乌克兰把所有的核武器和那些能发射核弹的家伙都处理干净了,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无核国家”。咱们回头瞅瞅历史,乌克兰一咬牙签了《核不扩散条约》,走上了“无核”这条路,嘿,还真换来了不少好处。它拿到了一些经济上的帮忙,再也不用为养活那些核武器发愁了,那可是笔天文数字啊。这么一来,乌克兰的经济算是从悬崖边上被拉回来了,政治局面也慢慢安稳下来。这么说吧,至少短期内,这事儿办得还是挺值的。
往以后的日子想一想,要是乌克兰没了核武器,那它在国际上说话的分量可就大大降低了。遇到俄罗斯这样的威胁,乌克兰也会觉得很难应对。就像2014年俄罗斯攻占克里米亚半岛,还有2022年俄乌之间的冲突,俄罗斯对乌克兰可一点也没怕过。
说白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其实就是英美俄三国合起来给乌克兰下的一个套。俄罗斯压根儿就没按协议来,没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和英国呢,也没兑现承诺,没守护好乌克兰的领土安全。这事儿,明摆着就是个骗局。
俄乌冲突之后啊,有人拿出了照片,提醒大家:《布达佩斯安全保障》这事儿,咱得牢记心头。美国啊,你得说话算话,履行你的承诺!
要是乌克兰当初没丢掉核武器,那会咋样呢?其实想想也知道,这事儿不太可能。乌克兰在苏联那会儿,确实是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的生产大户,但说白了,它就像是个大型加工厂和仓库管理员,手里的货虽然看起来挺唬人,但实际上就像是没了扳机的老枪,中看不中用。乌克兰那时候虽然有核武器,但它并没有真正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就像是只有枪没子弹,或者枪还坏了没法用一样。它更像是个被委托保管贵重物品的人,东西虽好,却不是自己的,也用不了。所以,要是说乌克兰当初没放弃核武器,那也只是个假设罢了。毕竟,实际情况是,乌克兰那时候虽然有核武器,但跟没有也没啥区别,因为它根本没法真正使用和控制这些武器。
美国国防部的一行人,站在乌克兰那片被破坏的导弹发射井废墟前,摆着笑容拍了个合照。不过呢,站在合照正中央的那位,以前是第43火箭军的司令,弗拉基米尔·米赫图克,但现在他的部队已经解散了。你看他,脸上可没半点笑意。
从乌克兰的立场出发,他们既没有研发核武器的技术,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所以啊,留着那些棘手的问题不如想办法换成实实在在的钱。这么做其实也不算什么不光彩的事儿,更谈不上是自我削弱。咱们不能硬把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经验套用到乌克兰头上,毕竟情况不同嘛。
核武器这玩意儿,威力巨大,就像手里拿了块烫手山芋,就算你没想惹事,但有了这东西,麻烦可能就自己找上门了。本来嘛,一个人要是安分守己,不惹是生非,那他本该是清清白白的。可要是他无意间得到了核武器这种超级武器,那就像是平民百姓怀里揣了块宝玉,虽然宝玉无罪,但因为太过珍贵,难免会让人心生觊觎,从而给自己招来祸端。所以说啊,核武器这东西,真不是谁都能碰的。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力量,更多的是责任和风险。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驾驭它,最好还是别轻易沾染,免得引火烧身,后悔莫及。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