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丨与时代同行——扬州市国画院院藏研究展

艺术百科运营 2023-11-29 14:31:41

主办单位

扬州市国画院

承办单位

扬州市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3年11月30日—12月20日

展览地点

扬州市美术馆4、5号展厅

项目负责

徐 震

策展人

曹国桥

展 览 前 言

—策展人语—

笔墨与时代,是中国画创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同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时代指引,其服务对象与内涵的不断深化见证了时代变革。扬州市国画院成立于1960年,在六十余年的历程中与时代同行同向,画院画家用丹青笔墨书写了建国以来扬州美术事业的辉煌篇章。本展览从院藏作品中梳理出50余位画家的近120件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以“笔墨与时代”为主题,以画家进入画院创作队伍的时间为序,呈现他们在具有时代和笔墨气息的艺术作品,在自我审视的同时不断思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为当下中国画笔墨的时代化拓展提供些许思考。诚然,扬州作为背负深厚传统美术资源的中小型城市代表,既不同于北、上、广在20世纪的某一维度上代表了中国画的发展进程,又不可与南京等一些省会城市的美术力量与资源相比,本展览更似在古与今的对比中,以画院之名管窥中国画当代化在传统与地域维度中呈现出的时代变革。

在文化自信的当下,中国画几千年的传统再次被正视。作为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画的当代化不应该以西方艺术为坐标,当代中国画拓展无论如何求新求变,无论是“形新”“意新”,还是“为新”,都应以“古”为考,都应建立在几千年的传统之上。而早在扬州八怪崛起之前,晚年移居扬州的石涛在写给忘年交高翔的诗中有言:“书画图章本一体,精雄老丑贵传神。秦汉相形新出古,今人作意古从新……。”虽然时代语境早已不同往昔,对于“古”和“新”的认识与理解也迥然有别,但是以当下视角站在展厅之中反观八怪后人之作,除去在尺度上的差异外,难免发生同样的感慨,毕竟不论时空如何转变“古”与“新”在概念上的相对性是不变的。难得的是在传统美术资源比较深厚的扬州,中国画的拓展历来都是围绕传统展开的,而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使其完成现代性转化,成为文化自信当下的重要课题 ,也必定是扬州市国画院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面向与时代使命。

策展人:曹国桥

部分作品欣赏

第一单元:形新出古

(1960-1977)

画院成立伊始,为响应“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任院长江轸光组织画院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把为农村服务作为全院创作活动的重点,送画到农村,写生在农村。

描绘现实、展现当代社会精神风貌,是新中国文艺建设的基本任务。中国画一方面深植传统,以保留中国画之根本,而变革的方式多在形式上,或题材或色彩或其他,往往直观可见。清新艳丽的色调、激昂慷慨的情调成为一个时代的典型风格面貌。

百花齐放 万古长青   152x320cm   1961年

江轸光、吴砚耕

大地春回   100x48cm   1977年

李圣和

大寨红花遍地开   190x98cm   1974年

吴砚耕

毛泽东词意   110x68cm   1961年

宗静风

油田暮韵   59x44cm   1978年

董庆生

归燕觅居图   68x138cm   1974年

王板哉

南水北调   158x95cm   1974年

鞠伏强

水乡大寨   178x94cm   1972年

高顺康

古峡新装   123x68cm   1976年

郭 荣

踏遍社队建大寨   158x90cm   1976年

朱 旭

第二单元:意古从新

(1978-2005)

1977年,坐落于盐阜西路19号的扬州市国画院办公楼建成,结束了院址不定的历史。至80年代又进入繁荣时期,画院老中青三代并存,是江苏画坛中有朝气、有实力的一支劲旅。

中国画创作开始回归形式本身,画家在自己的创作方向上,深耕笔墨,注重视觉图式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创作面目和风格逐渐个性和多元化,映照出新时期的审美品格。

周恩来故居   136x68cm   1981年

李亚如

壮哉祁连   257x128cm   1984年

杨 麟

寻 源   110x80cm   1983年

顾 扬

阳光雨露   117x103cm   1984年

陈绍棣

忆写雁北所见   107x102cm   1980年

郑小珊

望 岳   143x36cm   1985年

葛 昕

硕果图   118x40cm   1987年

唐雨堤

黄山无处不在画屏中   68x68cm   1989年

周鹤云

云雾山屋   136x68cm   1988年

吴德荣

革命流血不流泪   180x96cm   1979年

徐 中

湘西风情   68x68cm   1988年

舒建新

雅集图   96x96cm   1992年

王野翔

第三单元:与古为新

(2006至今)

2006年以来,先后通过考核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陆续有十余人充实到画院创作队伍之中,大大增强了画院活力。

中国画创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当代语境。适时探究,永不停步,新的事物不断涌现,题材更加贴近现实的同时,作品愈加注重艺术性、自由化和个性化的表达呈现。

梦扬州   178x98cm   2010年

刘南平

扶 夏   69x138cm   2022年

安玉民

观庐写生   45x60cm   2022年

徐 震

我住江南君逾南山   138x34cm   2022年

贾修森

行书 姜夔词《疏影》   138x68cm   2022年

苏如春

锦绣湖山   68x68cm   2022年

滕 强

初日行云   68x68cm   2022年

施鹏向

玉兰图   138x68cm   2022年

王长栓

荷塘清趣   68x138cm   2022年

李云飞

淡淡清风   69x138cm   2022年

钟丹群

山 水   138x68cm   2022年

曹国桥

没骨绣球   68x68cm   2022年

韩 震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