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作为日本近代连任最多,任期最长的日本首相,其主张的日美友好,以及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深深为我国民众所厌恶。以至于安倍晋三卸任首相后,仍有人时不时对他破口大骂。
2022年,安倍晋三在一次演讲活动中被枪杀,国内的网络上一片欢腾,纷纷为枪杀安倍晋三的义士叫好。最终,安倍晋三被送往医院时已经停止心跳,并在医院对他进行多次抢救后仍然身亡。
作为支持日本亲美的首相,安倍晋三无疑是敌视中国的,但偏偏安倍晋三的墓碑上,却明明白白地刻写着汉字。为什么仇视中国的安倍晋三,他的墓碑上却没有半点日语?其实还算是有的。

安倍晋三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五个汉字“安倍家之墓”,任谁看见都能能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墓碑下方是两个方台,方台两侧也有石块堆成的侧栏,在墓碑前方,则是一个石头刻成的香炉。
墓碑两侧常摆放着鲜花,应当是经常有人打理。对于安倍晋三的墓碑上全是汉字,安倍晋三在墓下会不高兴吗?这大概是多虑了。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安倍晋三的墓碑上全是汉字很解气,但日语中本来就多汉字,即使有些汉字的意思与中文中相同汉字的意思并不一样。
日语在长久以来的发展中,早就融入了汉字作为书面文字,因此,安倍晋三多半不会因为墓碑上的汉字而气得复活。在日语的体系里,认识汉字也是认识日语的一部分。

日语在构成上可以分为和语、汉语、西洋语三部分,这三部分共同组成了日本人现在使用的日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官方从未指明过用日语作为日本的官方语言,但在各项事务的处理,包括学校课程中,日语都是必须使用的语言。
有人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出海寻找仙山,但实际上是带着五百童男童女去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岛上就定居下来,因此日语中混杂着汉字,也可能是徐福带去的并传播的。
但关于日语的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猜测,没有任何史实证据来证明。日本最早并没有文字,在一本全是汉字写成的日本古籍中记载,日本古代的时候,没有文字,历史与文化全凭语言传播下来。

而日本最早接触的汉字也并不是中国古代某个朝代带去的,而是与日本更近的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百济国多年与日本接触,并将中国的《论语》等典籍带到了日本,从这里开始,日本才慢慢用上了汉字作为他们的文字。
而一直到了三国时代,日本才接触到了更多的汉字,并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来,由于女性的地位低下,不允许被使用汉字,在古代日本女性的交流中,逐渐产生了假名来作为替代。
古代日本的官方文字使用的则是承袭至中国的文言文,并且从唐代开始,日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汉文化,日语也与汉字更加密不可分起来。但由于日本极其浓重的等级制度,日语的使用中掺杂了大量因为等级、性别、年龄而划分的敬语,上文所说的假名正是由于性别区分产生的。

另外一种日语的不同就是大量的敬语,小辈对长辈,陌生人,属下对长官,统统都需要使用敬语。通过上述多种原因以及日本人本身语言——和语的影响,日语的演化最终变得更加复杂,也形成了虽然使用汉字却逐渐偏离汉语体系的情况。
到了近代时期,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翻译了众多外文著作,这些外文著作也逐渐地传到了日本,传教士在翻译中发明的新词汇也慢慢为日语接纳,组成了日语中各种词汇的一部分。
再往后一些,处于反华思想的兴起以及外国文化的入侵,日语开始主张使用假名来替换一部分的汉字,对于更多的西方新兴事物则是采用音译后使用假名书写的方法来摆脱汉语的影响。

因此,汉字逐渐在日语中成为了本来就有的和语词汇的代表,和语中没有的词,日本人更倾向于使用假名书写。在这一角度上,可以从一个日语词汇中是否存在汉语而判断这个词汇是否是日本以前没有的。
现在,日语中汉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即便如此,汉字在日语的使用中也占据了四五成的比例。不可否认的是,汉字仍然会持续地在日语中发挥着作用。
日本小学规定所需要学习的汉字数量只有中国小学所要学习汉字数量的三分之一,但实际上,融合了多种语言的日语,日本消息规定的汉字数量已经足够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使用。

在现在的书面日语中,通常有很多像汉字又不是汉字的符号一样的字,这些就是假名,而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这两种假名其实也与汉字有脱不开的关系。
起初,日语的名词多数都是两个音组成,但汉字往往用一个字就能表示同一个事物,但为了不至于直接使用汉语,古时候,日本常常使用谐音的汉语来表示和语中的名词。
但一个事物用两个汉字表示太麻烦了,渐渐地,两个汉字就被简化成各自的部首偏旁,而由此,这些部首偏旁又经过异化,最终成为了现在的片假名。平假名也差不多如此,它是从草书汉字变来的,日语中带着大量弧形的文字就是平假名。

在汉字影响了日语后,现代日语其实也在反过来影响其他语言。例如很多新词汇,像现在常说的“cosplay”,其实就是经由日语将英语简化组合后,又传回去的。
而汉语也受到了日语的影响,很多新科技事物的名字,都是日语翻译后我们直接拿来使用的。比如电话、汽车、绝对、哲学、警察等词语,都是首先由日本人使用,后来才传播到中国的。

除了日语,其实韩国也深受汉语汉字的影响。尽管现在的韩语根本看不出来汉字的影子,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都使用汉语来作为官方文字,而现在的韩语,则是吸收了中国的阴阳思想,再创造符号表示不同的发音而演化来的。
现在,朝鲜和韩国的户口本上还是会有一个汉字书写的名字,原因则是,韩语作为表音文字,太多发音相同意思不同的词汇,只有通过汉字来区分姓名,一面混淆。
而除了日韩两个国家,中国周边其他的国家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越南的春节也是中国传去的,再往南去,新加坡中还有很多华裔生活在那里。
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是十分深入的,在古代,中国凭借丰厚的实力,向周边国家输送着汉文化,使得周边国家的文化中融合了汉文化的影子。而现在,中国的实力也越发强大,来自中国的商品远销海外。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免签政策的施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终于打破看西方媒体自上个世纪以来就一直编织的抹黑中国的大网,了解到真正的中国。相信在将来,中国也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持续地影响着这个世界。
信息来源:日语——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