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多是“吃”出来的!中医这一思路,藏着降糖良方

沛珊说健康 2025-04-30 02:15:37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如同一个隐形的“健康杀手”,悄然侵蚀着人们的健康。然而,当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审视这一疾病时,会发现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治疗思路。

仔细思索不难发现,很多人在确诊高血糖后便彻底告别所有含糖食物,可血糖数值依旧居高不下。究其本质,糖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血糖升高实则意味着能量过剩。而这一现象的根源,往往在于脾胃功能虚弱,难以承受每餐的过量饮食。当摄入远超身体运化能力时,能量自然过剩堆积。

事实上,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吃”出来的疾病,日常毫无节制地胡吃海塞,缺乏对饮食的正确认知与控制,加之运动量不足,共同导致了病症的发生。倘若无法认清这一关键因素,即便遍寻天下良药,也难以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

脾胃如同国家的粮仓与物流中心,一旦运转失常,本该转化为气血精微的营养物质就会四处流窜,表现为血糖、尿糖异常。历代医家早已认识到"消渴"病的本质在于"中焦失运",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脾气不足,则津液不生"的病理机制。

更关键的是,脾胃虚弱会产生连锁反应——土虚不能制水,导致水湿内停;气虚不能布津,引发口干多饮;阳损及阴,最终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特别强调:"消渴之病,本于中焦。"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与 “苓桂术甘汤” 加减方,正是针对糖尿病根源的一剂良方:干姜15g,黄连15g,党参15g,茯苓20g,桂枝15g,白术10g,炙甘草10g,天花粉15g。

方中干姜温中散寒,恢复脾胃阳气;黄连清热燥湿,平衡寒热;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之力;茯苓利水渗湿,助脾胃运化水湿;桂枝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天花粉生津止渴,缓解消渴症状。诸药配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复,血糖自然平稳。

如果你有什么与疾病防治或中医学习相关的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