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PPI连续19个月负增长,如何走出寒冬?(一)

钱诚溢彰 2024-05-14 09:33:08

随着时光的流转,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然而,在经济的领域中,似乎仍有一股寒意萦绕。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5%,这已是连续第19个月出现负增长。这一数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和趋势,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讨。

有专家表示:“短时间内推动物价尽快回到2%的轨道是必要且重要的。PPI回升到2%,企业才能盈利。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里,微观个体预期长期物价停滞、收入下降,投资和创新活力受阻。”

有专家分析:“都在收杠杆,清负债,压缩成本,准备长期过冬的储备粮食,区分必要和想要的,控制至少三五年的正向现金流,日本刺破房地产泡沫用了20-30年时间为曾经的纸醉金迷买了单,美国次贷危机两房爆仓,也花了六年时间重拾信心。

“我们从2021年三条红线刺破房地产泡沫,已经三年了,应该在美国日本的参考数值区间,还有三年到17年来消化疯狂的房地产投机带来的泡沫伤害,全面放开限购政策,到重拾信心拉抬激活房市,作为中国资产最庞大的冻结资金池,一举一动都牵扯到大家的心。

“房子的本质不产生任何收益就是一个居住的消费品,过去五倍杠杠和金融属性让房子成了金融工具,趋势向下之后,杠杆原理也凸显出来风控的重要性,谁率先去了杠杆,逃离火山口,可以过得好一些。”

对此,笔者认为,PPI的下降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和价格的拖累尤为明显。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起伏,一度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政策调控的深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房地产行业的泡沫问题逐渐显现,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这不仅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这个寒冬?笔者认为,答案或许在于“信心”二字。信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前形势下,重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市场信心得到恢复和增强时,企业才能敢于投资、扩大生产;消费者才能敢于消费、享受生活。因此,短时间内推动物价尽快回到合理区间是必要且重要的。只有当PPI回升到合理水平时,企业才能实现盈利、消费者才能享受实惠、经济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这种信心建立在中国经济的强大潜力和韧性基础上。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但始终能够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多元性和韧性,以及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走出当前的困境。

寒冬终将过去!

1 阅读:277
评论列表
  • 游客 10
    2024-05-15 20:33

    口袋捂紧,捂紧钱袋子。!

  • 2024-05-15 20:34

    喷子太多了,懒得评论。!

  • 2024-05-15 07:39

    也许等到的是更冷的冬天。

  • 2024-05-15 20:33

    通胀,通缩,贫富分化。!

  • 2024-05-15 20:30

    评论区的人都知道,评论区的人都清楚,评论比文章更真实,评论区都是明白人,评论区的人厉害👍👍👍[点赞][点赞][点赞]。!

钱诚溢彰

简介:心顺、言顺、事顺,千顺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