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低空经济迎来新赛道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2024-04-26 12:38:15

导语:2023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 “低空经济”,这充分展示了国家对发展“低空经济”的坚定决心。2024年1月18日,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围绕未来智慧空中交通需求,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智能高效航空物流装备等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月27日,工信部、民航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2027年和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提出具体目标。目前,国内各省市基本都已将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什么是低空空域和低空经济?

低空空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军航和通用航空的主要活动区域,像土地资源、海洋资源一样,蕴藏着极大的经济、国防和社会价值。

根据《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离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含)以下的空间范围。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三类。

管制空域通常划设在飞行比较繁忙的地区,机场起降地带、空中禁区、空中危险区、空中限制区、地面重要目标、国(边)境地带等区域的上空。在此空域内的一切空域使用活动,必须经过飞行管制部门批准并接受飞行管制。

监视空域通常划设在管制空域周围。在此空域内的一切空域使用活动,空域用户向飞行管制部门报备飞行计划后,即可自行组织实施并对飞行安全负责,飞行管制部门严密监视空域使用活动,并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

报告空域通常划设在远离空中禁区、空中危险区、空中限制区、国(边)境地带、地面重要目标以及飞行密集地区、机场管制地带等区域的上空。在此空域内的一切空域使用活动,空域用户向飞行管制部门报备飞行计划后,即可自行组织实施并对飞行安全负责,飞行管制部门根据用户需要提供航行情报服务。

低空空域作为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而低空经济就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各种航空器在低空飞行,从而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而形成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通过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通用直升机等各类飞行器进行的飞行活动,构成了低空经济的核心。

低空经济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通航服务、科研教育、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众多行业的经济业态,既延续了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又产生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赋能,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继而形成不同的新型经济业态。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作为低空经济主导的无人机产业迈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新阶段。

低空经济产业链及发展现状

由于低空经济所涵盖的产业范围较广,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可以把低空经济产业链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上游产业,主要涉及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领域研发、制造和供应,如芯片、电池等;第二部分:中游产业,主要涉及无人机、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飞行器的生产设计和制造,飞行人员培训以及相关的配套软硬件产品、基础设施、保障服务等产业;第三部分:下游产业,主要涉及低空经济庞大的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目前仍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在低空经济的产业布局中,低空应用是核心。低空经济的下游应用主要是与各种产业的融合,目前常见的低空经济城市应用场景,主要是快递物流、消防救援、基建巡检、农林植保、娱乐拍摄等场景。未来,低空经济可以向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航空消费三大领域持续拓宽应用场景,提供牧业飞行、电力作业、医疗救护、娱乐飞行等服务。

在传统航空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在低空经济这一赛道上,目前与美欧地区整体水平相当,但航空级电机仍高度依赖进口。目前国外电机可提供750kW的输出功率(可扩展到1MW),而我国只能为工业无人机及1-2座eVTOL提供功率密度2kW-30kW的电机,为4座载人eVTOL提供的50kW-175kW的电机现在仍在研发中。

我国低空经济迎来新赛道

低空经济已成当下最火的赛道之一,各国都在争相推进eVTOL研发及适航工作。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产业链比较成熟,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低空经济是以eVTOL为代表的相关产业。2024年4月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广州为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颁发生产许可证,加上去年取得的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这架无人机成为全球首架“三证齐全”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航空器从生产到商业化运营必须要有三类证件,即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单机适航证AC。其中,TC是用以证明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符合相应适航规章的证件,也是“三证”中最难攻克的。“三证齐全”意味着eVTOL飞行器已具备量产的资质,为全面开展规模化商业运营奠定了基础。摩根士丹利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预计到2040年,全球范围内仅eVTOL机票收入就可能达6740亿美元,这也是许多企业前瞻布局电动飞行汽车的主要原因。

另据航空产业网,全球已研发或正在研发适航阶段产品、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企业约50家,目前仅有亿航智能一家企业获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标准适航证,小鹏汇天、沃飞长空等少数企业获得特飞许可证。

2024年3月29日,民航局召开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介绍说,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通航企业690家,运营航空器2900架,月均飞行11.4万小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运营无人机的企业1.9万家;有统计的民用无人机全年飞行2311万小时,全国通用机场449个,地方政府与民航空管单位共建成28个飞行服务站,联网服务26个省份。民航局累计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17个试验区和3个试验基地,实现了城市场景、海岛场景、支线物流和综合应用拓展等典型运行场景和应用的覆盖。

在国内eVOTL持续突破的同时,欧美海外制造商也在发力,加速布局eVTOL市场。近日,美国eVTOL制造商Archer宣布推出一款有人驾驶的四座飞机,并计划于明年年底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开始其电动空中出租车的商业运营。

美国本土另一家eVTOL制造商Joby称,已与迪拜相关机构签署协议,拥有未来6年在该国运营空中“飞的”(飞行出租汽车)的独家权利。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英国将于2026年首次测试飞行出租车,并将设立供垂直起飞的电动飞机使用的机场。英国航空和技术大臣安东尼·布朗称,尖端电池技术将彻底改变交通运输。总部设立在英国布里斯托的一家eVTOL制造商Vertical正在研发的五座有人驾驶空中出租车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200英里(约合321.9公里)。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布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 “低空经济”,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也都将低空经济列入了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中。从产业聚集情况来看,珠三角、长三角是目前低空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域,北京拥有丰富的低空产业科技资源,而合肥虽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在加快产业链的完善,试图在低空经济领域弯道超车。

深圳作为珠三角的代表,是全球闻名的“无人机之都”,集聚了大疆、丰翼科技、天鹰装备等无人机行业头部企业,深圳的消费级无人机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在全球占比超过50%。2023年深圳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达1730家,年产值960亿元,覆盖了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软件开发等上下游全部环节,在产业上形成了互补闭环。

珠海拥有传统航空制造和航展品牌影响力,广州在电动航空技术上有一定优势,广东省出台了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相关政策,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北京拥有航天、航空、航发、电科等央企和清华、北航、中科院等院所的天然科研力量,在无人机领域科技创新资源得天独厚,智能蜂群、交叉双旋翼、大载重系留等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中关村延庆园是北京无人机产业重点承载区,航天时代飞鸿、远度互联、清航装备、航天宏图等一批优质企业,总投资超12亿元的国内首个无人智能产业数字化生产基地已启动建设,近日也出台了文件《关于促进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进一步发展低空经济。

合肥靠近航空工业发达的长三角,虽然自身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培育了多家独角兽企业,聚集了亿航智能、中科星图、国电高科、航天宏图、雷图科技、中科卫星、零重力等一批空天信息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低空经济科技创新经验。这意味着,当前合肥初步形成了涵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空探测的产业生态格局,以及覆盖研发设计、测试验证、核心制造、运营服务的全链条框架。此外,川渝地区目前也正在对低空产业进行探索建设,江苏、安徽以及江西,目前也在做跨省域的低空产业尝试。

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称,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其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率接近55%,围绕供应链、生产服务、消费、交通等经济活动带来的贡献接近40%。

我国低空经济面临的困境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吴桐水说,通用航空产业在未来十年将迎来持续高速增长,将有可能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但必须突破现有的政策壁垒和产业发展的其他瓶颈。

一、低空空域开放管理改革亟待深化。低空空域开放改革虽然说了很多年了,行业主管部门也宣布我国低空开放改革将在全国推广,但有关低空空域管理的区域划定、使用管理等非常重要的配套规定仍未出台。

二、基础设施极其匮乏。,我国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024年3月29日,民航局召开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目前仅有499个通用机场,而美国已经有近2万个左右。

三、通航专业人才稀缺。随着通航产业的迅猛发展,将需要大量的专业设计人员、飞行人员和维修人员。而目前国内的相关培训体系并不完备,这将导致专业人才进一步紧缺。

四、国家配套政策滞后。通航产业是对国家政策高度依赖的行业,但目前国家配套政策明显滞后,比如通航保险业务,现在要找一家保险公司投保通航产业很难, 不仅是保费昂贵,而且一般的保险公司根本就不开展此类业务。

结语:在房地产、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调整期后,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各地都亟需找到新的产业发动机。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未来有望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从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等维度审视,低空经济符合新质生产力和新动能的特征要求。有业内机构预测,到 2040 年,仅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 7 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占据全球 30%,但我国的低空经济要想行稳致远,还需要多方共同发力,任重而道远!

编辑整理:宋金泰

0 阅读:188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简介:《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