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胜,华中农大11名学生成功举报老师,代价太大了!

李砍柴 2024-01-22 20:09:17

看到这个消息,小柴松了一口气。

有些人,该遭的报应,一个都少不了!

那位被学生联名举报的导师,终于迎来了正义的宣判。

1月19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通报了一则消息,

初步认定教师黄某若学术造假、打压学生的行为属实,目前已停职。

消息一出,全网沸腾。

有人感慨,从整顿职场到规范学术圈,这届00后真的不一般;

有人欢呼,天下苦秦久矣!这些长期压榨学生的败类,早就该彻底清除;

也有人担忧,这一事件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罪恶没被人们发现。

但不管怎样,华中农业大学在这件事上,处理的干净利落,仅三天就下了通报,比鼠头鸭脖那位可迅速多了,值得表扬。

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发酵出来的呢?一起来看看。

时间回到1月16日。

这一天, 一封举报信犹如重磅炸弹,在华中农业大学炸响。

一课题组的11名学生,公开举报他们的导师存在学术不端、有违师德的行为。

他们不仅以真实身份发声,更是在举报材料上郑重地按下手印;

一系列举动,让他们的一切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无所遁形。

这也意味着,若举报不能成功,他们将背负造谣的罪名,可能会被勒令退学、会遭受舆论的谴责,说不定还得负担刑事责任,毁了一生。

他们不知道这种后果吗?

当然不会,这11个人肯定已经想过了最坏的结果,但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孤注一掷。

“如果是出于自身考虑,我们大可只向学校反映,但是为了后来者,我们斟酌再三,还是选择了公开举报。”

消息一经传播,很快便占据了热搜。

无数网友不免捏了一把汗,毕竟以往鲜有这方面成功的先例。

果不其然,在事件发酵的第二天,这位黄老师便迅速展开了他的“公关三部曲”。

第一步,全盘否认。

面对记者的提问,黄老师表示,自己平日一向对学生严格教导,导致有人对自己心生怨恨,煽动其他成员进行报复。

他们所指控的一切行为,都与自己无关。

第二步,卖惨。

提及事件对自己的影响,黄老师潸然泪下,称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每天都会被好几百个电话骚扰,茶饭不思。

总而言之,他也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第三步,立人设。

黄老师称,自己已经针对举报材料写好了情况说明,但拒绝公之于众。

问其原因,他义正言辞地表示:

“不公开,是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发展。”

听听,他还成受害者了?

好在,最终的结果如众人所愿,皆大欢喜。

11名勇士为整顿学术圈开了一个好头,其影响力不亚于“天临元年”。

正应了那句老话: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只不过有些时候,正义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怎么说呢……

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制度。

想象一下,一名学生苦读了20年,好不容易才熬到学业最后的时刻,然而这时,他却发现的“身家性命,前途事业”都与导师牢牢捆绑,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多少学生为了能毕业,没日没夜的给导师做项目,导师让往东,他们不敢往西。

这种情况下,你义无反顾地跳出来说要举报导师,估计导师都会觉得,你脑子是不是瓦特掉了?不想毕业了?

再一个,你不想毕业,其他人还想毕业呢?你们自己不要命就算了,还把别人拉过来垫背不成?

所以这11名学生站出来公开举报的行为,不亚于古时候的死谏。

因为他们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三个无解的局面:

其一,几年的努力,全部付之一炬。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责任制,学生的毕业成绩和导师息息相关。

倘若导师中途“塌房”,那么在更换导师的同时,毕业课题、实验项目都会发生改变。

这11人里,年龄最大的举报者已经读博两年,课题组突然变动的话,他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那就是之前所付出的实验努力,将全部化为泡影,更为严重的是,他很有可能被迫肄业。

彼时的他已然快三十岁,无论是考公还是找工作,都将陷入危机。

其二,牵扯进更多的人。

这位黄老师作为一名211大学的教授,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倘若他被认定为学术造假,那么所有曾引用过他数据的论文,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

这就意味着,大量的相关论文将被撤稿,一些学生甚至可能会因此被取消学位,给他们的职业生涯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而这些学生到头来会怨谁呢?怨黄老师还是怨这11个人?

这么说吧,不是每个人都心存正义,一定会有人觉得他们多管闲事的。

他们会觉得,好好毕业不好吗?为什么非要闹的这么大?

现在好了,大家一起玩完?

其三,就业将遇到麻烦

经此事件后,11名举报人的信息被完完本本地暴露在了网上。

当他们步入社会、求职于公司时,这段过往很可能让他们成为HR的“眼中钉”。

这不是没可能啊。

他们会认为,一个善于利用网络,在网上掀起惊涛骇浪的人,谁能保证将来他们在公司里遇到不公,就不会再来一次?

别因为招来一个员工,却把自己葬送了,这样风险大可不必冒。

如此一来,11名学生或将陷入“无人敢聘”的窘境。

当决心牺牲自己,为后辈造福的那一刻,他们的举止就如同“飞蛾扑火”,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是想说他们不应该选择这样激烈的方式,反而,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更伟大!

跳出这次事件,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面临着相似的境遇:

你有没有被关系户顶掉过晋升名额?

有没有被要求无偿加班,还PUA你卷的不够努力?

有没有被违规收取费用,你还得对对方感恩戴德?

诚然,明哲保身是一种智慧,它能让我们远离更大的麻烦。

但正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们应该感谢这11位勇士,是他们告诉我们,面对不公行为,我们可以退让,可以回避,但千万不要认为是理所当然。

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不管是职场霸凌还是学业压迫,都应该为自己,为他人呼吁呐喊。

“为众人报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唯有那些冲破沉默的呐喊得到共鸣,正义才会有迹可循。

接下来,给黄老师的未来鼓鼓掌吧,希望没有“躲过这个风头”,而是整治到底!

举头三尺有神明,大伙都看着呢。

0 阅读:43

李砍柴

简介: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