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老。
每个人到老了活着都不容易。
首先是有年轻时候的状态相比较。
年轻时候能跑能跳。
到老了,很多在年轻时候很容易做到的事,都做不到了。
有的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吃喝拉撒都要靠人伺候。
能够自理就算是很不错了。
为什么说五十岁是人生的转折点?
五十岁之前的人生是上坡路;
五十岁之后,人生是开始往下走的。
不管年轻的时候有多风光,老了都得接受时过境迁的无奈。
老了,就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体验的吗?
在年轻的时候去经历,到老了,懂得道理了,看懂世界的真相了,也就能心平气和的接受人都会衰老的事实。
有福的老人,想得开,看得开,不较劲,越活越通透。
有的老人,到老了,反而特别精怪,倚老卖老。
总觉得儿女都要放下一切围着她转。
总觉得儿女照顾得不周到,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
怨这个怪那个。
到最后,儿女反目成仇,谁也不想管。
我五十岁,发现很多老人的晚年凄凉,可能都是自己“作”的。

老家邻居李阿姨今年86岁了,有三个儿女。
在别人眼里,李阿姨算是有福气的人了。
儿女虽然都很普通,也都没想着推脱责任。
年轻的时候,跟着二儿子。
什么都帮着二儿子家做,和二儿媳妇关系还挺好,比亲女儿还亲。
和大媳妇关系不好。
大媳妇觉得她偏心,两个人吵了一辈子。
能干的时候,和二儿子住一起。
等到老得不能动了,只能吃饭,啥也干不了。
二媳妇觉得,大家的娘,她们一家养,不公平。
提出要四个人轮流赡养。
轮就轮吧,也没人说什么。该轮到谁,谁就管。
住在大儿子家,媳妇不理她,她也不理媳妇。
七八十岁的年纪了,一天到晚因为一点点事儿,和大媳妇计较,和大媳妇吵。
年纪大了,一点儿都不示弱,一点儿不肯忍让。
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长里短的事,各说各有理。哪有对错?
最后,被大儿媳妇赶出家门,不让她在家里住。
李阿姨一说起大儿媳妇,就气得浑身哆嗦,要和大媳妇断绝关系,死了都不让近前。
不给媳妇面子,也是不给儿子面子。
本来还算孝顺的大儿子,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
都六七十岁了,不能因为一个娘和媳妇离婚吧?
管吧?媳妇天天和他吵;不管吧,毕竟是自己的娘呢,也于心不忍。
最后,李阿姨住在了二儿子家里。

李阿姨和二媳妇本来关系还挺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
二媳妇觉得婆婆不种足,做为媳妇,对她算是好的了,她还天天这事儿那事;
有时候,媳妇给她说话,她都不理。
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
大媳妇都不想看见她,是死是活都不近前。
二媳妇愿意照顾她,她还嫌二媳妇不着调。
背地里,嫌二媳妇没本事,不会管孩子,日子也过得不像个过日子的样子。
住在二儿子家,二儿子在外面打工,媳妇在家里带孩子,也顺便照顾她。
有一次,二媳妇的娘来家,二媳妇炖了鸡肉。
先给婆婆盛了一碗,然后又给娘装了一碗。
李阿姨觉得二媳妇给她的一碗,都是汤,就一块儿鸡肉也都是骨头。
给她娘盛了一碗鸡肉。
李阿姨越想越气,打电话给大儿子,要回他家去。
又打电话给自己的儿女,给自己的侄子,闹得隔壁村里的人都知道她受了委屈。
二媳妇也觉得委屈。
到最后也不想管了。

说起来,一个娘能养三个孩子,三个孩子养不了一个娘。
好像孩子都不孝顺。
自己的娘,再生气,该管也得管。
在儿子家里,和媳妇生气。
轮到女儿家的时候,和女儿女婿生气。
都是对不住她。
女儿也都五六十岁了,还在外面打工。
姊妹几个说好的,轮到谁了谁管。自己不管的就出钱请人照顾。
轮到大女儿的时候,辞了工作把她接到家里照顾。
想着就算出钱,也不可能有自己照顾得好。
在儿子家,受媳妇的气,轮到自己的时候,让娘享几天福。
结果,到女儿家没几天,就开始打电话给儿子,说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
在儿子家,媳妇也最多是给她端碗饭,都是一天到晚忙着糊口,哪里有时间天天坐在身边陪着?
她觉得媳妇对她不好。
到了女儿家,还是不舒服。
嫌女儿每天太忙了,在女儿家里,村里人也都不认识,没人陪着说话。
结果,轮到女儿的时间还没有住够,就打电话让儿子接她回家,不住女儿家了。
女儿辞了职回去伺候,她又不让伺候。
让女儿出钱,让她儿子请人照顾。
女婿气得直接不想让管。
回到家里,儿子要上班,媳妇不愿管。
她又着急着,没人管了,咋办咋办?
▽
谁都会老,谁都不想老了没人管,谁都不想做个不孝顺的人,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但是,如果老人不知自,一天到晚地还没事找事。
寒了儿女的心,到最后就会落得个,儿女再多都没人管的地步。
前天看到一个老奶奶,个子小小的,走路一拧一拧的。
来女儿家做客。
问她多大年纪了,都98岁了。
能够自己洗衣服,能够自己晒背子。
她觉得,儿女每天都很忙,不能给他们添麻烦。
所以,自己能做的事,谁都不指望。
虽然九十多岁了,住在谁家都是开开心心的。
人老了,一定不能那么多事。
很多时候,晚年凄凉,没人管的老人,可能都是自己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