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人都知潘金莲坏,武大郎却不休妻?你看武松被她撩时说了啥

耳东品文史 2024-05-19 00:03:46

武松是《水浒传》中人气最高的角色,这得益于作者施耐庵在他身上花费了最多的笔墨,所以熟悉《水浒传》的人都一定听过“武十回”的说法,而武松这个角色的出彩也同样带火了与他关系密切的几个角色,比如他的哥哥武大郎以及嫂嫂潘金莲。

那武松为兄长报仇怒杀嫂嫂的桥段也算得上是人尽皆知,不过其实他们之间原本可以不用闹得如此不体面的,毕竟那潘金莲风流成性是人尽皆知的事,既然如此,武大郎为何不直接休了潘金莲?

一、可耻的潘金莲

潘金莲虽坏,但不可否认,这女子确实是生得如仙女一般。

书中只道:“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潘金莲、武大郎剧照)

不过细品这描述也不难看出,作者是明褒暗损,哪毕竟这里也强调了她这“花”是容易招蜂引蝶的,言下之意也并不是因为花本身美而已,还是因为这花在主动卖弄自己。

其实你不用深究也能知晓潘金莲的为人,因为几乎整个清河县的人都知道潘金莲的为人。

毕竟作者还提到过这么一句:“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

所以潘金莲在勾搭西门庆之前,就已经与县里的几个奸诈浪子勾搭上了,当然,从这里来看,仅仅只能说明是那些浪子对她有非分之想,可常言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若潘金莲真的洁身自好,果断拒绝那些浪子的好意,这些破事又如何能闹得人尽皆知?

那些汉子也没少奚落她丈夫,他们形容潘金莲是一块好羊肉,落在狗口里,武大郎还因为这些风言风语而从清河县搬走,住到了阳谷县来。

(武大郎、潘金莲剧照)

窝囊,着实窝囊,不过这也是最奇怪的地方,既然武大郎与潘金莲在一起受了如此大的委屈,为何就没想过休妻呢?

二、武大郎的态度

武大郎不休妻莫不是因为宋朝的礼法约束?

并非如此,其实自唐朝起,休妻的规矩就是“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很明显,这第一条和第二条,潘金莲都占了,她与武大郎确实是没有孩子,而且也常常与其他男人勾搭,武大郎完全可以休了她。

事实上《水浒传》中也有“休妻”的先例。

比如那“豹子头”林冲就因为自己的妻子被高衙内看上,他不愿再被此事牵累,于是做出休妻的决定。

显然武大郎有充分的理由休妻,笔者是向来讨厌“红颜祸水”这种向女性泼脏水的评价,但潘金莲却毋庸置疑是个祸水,对于武大郎而言,甩了这女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他为何没这么做?

或许潘金莲撩拨武松时,就已经说出了答案。

(西门庆、潘金莲剧照)

武大郎得知武松归来,还是以“打虎英雄”的身份归来之后,他是喜出望外,不过那种喜悦倒不仅仅只是“兄弟回家了”的喜悦,同时他还有几分要让兄弟替自己扬眉吐气的意思,他是立马领着武松回了家。

书中是这么写的:“武大道:兄弟,我前日在街上听得人沸沸地说道:‘景阳冈上一个打虎的壮士,姓武,县里知县参他做个都头。’我也八分猜道是你,原来今日才得撞见。我且不做买卖,一同和你家去。”

而后武大郎便热情的向潘金莲介绍起武松,此时武大的意图十分值得玩味。

毕竟武大郎早已知道潘金莲是个怎样的人,他还让精壮帅气的武松与妻子独处,他是何用意?

自然不是把弟弟往火坑里推,也不是让妻子有机会勾搭弟弟,而是为了给潘金莲一个下马威。

(武松、潘金莲剧照)

其实后来潘金莲撩拨武松时,武松的态度也在武大郎的意料之中。

书中只道:“(潘金莲)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你看,潘金莲以为自己的美貌能诱惑住武松,她失算了。

相反,武大郎可没失算,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三、自作孽的武大郎

为何说武大郎是自作孽呢?

这一点从后来他捉奸时的那番话就能看出来,他是这么说的:“武大叫老婆来分付道:‘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扶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肯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他不仅从来都没有休妻的想法,反倒拿武松这兄弟当王牌来威胁潘金莲。

你看,所谓的老实人,好丈夫,也不过是包装出来的形象。

别忘了他是怎么娶到潘金莲这老婆的,书中写得很清楚:“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潘金莲剧照)

潘金莲也曾是个烈女,不愿屈从那大户人家,这才被那大户人家报复性的送给了武大郎,武大郎也没可怜她的处境而放过她,反而拿武松来压她,这算哪门子的好人?

这是受害者有罪论?

非也。

要说的话,潘金莲一样是受害者,当然,这不是为她洗白,这女子确实该死,只能说在整个事件中,武大郎和潘金莲都不是什么好人,是他们联手制造了这场悲剧。

2 阅读:201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4:55

    武大也是没办法,他知道自己什么样。休妻,只能一个人过,天上不可能再掉天鹅肉,显然武大不敢。那就只能利用武松压她,除此,还能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