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抉择,一览武昌起义时期清末诸省地方督抚大员(1911年)

恒鼎谈历史 2025-02-23 03:46:52

直隶总督 陈夔龙(1909年11月任),贵州贵筑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清末保守派官僚,以“巧宦”著称,与洋务派、维新派等革新势力均保持距离‌,被视为清廷“股肱之臣”‌。

两江总督 张人骏(1909年9月任),直隶丰润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清末传统士大夫官僚,其凭借维护南海主权的功绩跻身历史名臣之列,但在辛亥革命期间面对革命军的攻势,他却以“箩筐悬城”方式弃南京逃亡,被世人讥为“箩筐总督”。

江苏巡抚 程德全(1910年4月任),四川云阳(今属重庆)人,原徐世昌旧部。他于1910年调任江苏巡抚,在此期间主导地方新政,参与预备立宪运动,被视为清廷在东南的统治支柱‌。但在1911年11月,他迫于江苏立宪派与革命党压力,被推举为江苏都督,成为首位响应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

安徽巡抚 朱家宝(1908年7月任),云南华宁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他早年为直隶总督袁世凯所赏识,被袁推为“近畿循吏第一”。1911年武昌起义后,安徽革命党人迅速响应,朱家宝迫于形势压力宣布“反正”,但其态度摇摆不定,最终导致安徽政局短期内陷入混乱‌。

江西巡抚 冯汝骙(1908年4月任),河南祥符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其主政江西期间推行“新政”,但强调“量力而行”,侧重于整顿吏治、兴办教育等有限改革。1911年武昌起义后,南昌新军响应革命,冯汝骙被推举为江西军政府都督,但其以“君臣大义”为由严词拒绝,革命军未对其采取强硬措施,将其礼送出境,但其行至九江时遭马毓宝部扣留软禁,最终于1911年11月11日服鸦片自尽‌。

湖广总督 博尔济吉特·瑞澂(1909年11月任),蒙古族,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琦善之孙。他以“能吏”自居,对革命党人采取高压政策,但同时却在舆论管控上敷衍塞责。武昌起义前夕,新军中革命势力已渗透广泛,瑞澂未能予以有效整肃,为起义爆发埋下隐患‌。最终不仅未能稳固清朝统治,反而成为武昌起义成功的“推手”之一‌。

湖南巡抚 余诚格(1911年8月任),安徽望江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余诚格对湖南新军高度戒备,通过收缴武器、调离部队等手段削弱革命力量,导致湖南革命党人未能及时响应湖北起义‌。但在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于10月22日发动起义时,余已失去对局面的控制,被迫逃离巡抚衙门,湖南最终宣布独立‌。

两广总督 张鸣岐(1910年10月任),山东无棣人。他以权术攀附庆亲王奕劻上位,成为清末最年轻的总督之一。武昌起义后,广东新军与民军于1911年11月5日联合逼宫,张鸣岐迫于压力宣布“广东独立”,却拒绝出任都督,次日即携家眷逃入沙面英国租界‌。

广西巡抚 沈秉堃(1910年10月任),湖南善化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邻省湖南率先独立,广西革命势力迅速响应。面对梧州等地相继宣布独立、桂林起义计划受挫的局面,沈秉堃被迫于1911年9月17日宣布广西独立,但因其非广西籍且缺乏地方根基而迅速失势,最终以“援鄂”名义离桂赴南京。

陕甘总督 伊尔根觉罗·长庚(1909年6月任),满洲正黄旗人。他凭借军事才能和边疆治理经验成为清末西北核心人物。陕西革命爆发后,他与前陕甘总督升允策划“东征勤王”‌,试图以甘肃为基地,联合蒙古王公“迎驾西北”,计划将宣统帝迎至西安重建政权。

陕西巡抚 钱能训(1911年7月任),浙江嘉善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1911年武昌起义后,陕西革命党人迅速响应并攻占西安,钱能训试图抵抗但被俘,后举枪自杀未击中要害,革命党人将其救治后释放‌。

四川总督 托忒克·端方(1910年11月任)满洲正白旗人。他因主张立宪改革,推动新式教育,被誉为“满人翘楚”与“新政先锋”‌。保路运动期间,其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但因哗变被起义新军枭首。

闽浙总督 佟佳·松寿(1907年3月由福州将军兼),满洲正白旗人。他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著称,虽无显著政绩但仍被清廷视为“能员”。1911年11月,福建革命党要求其和平交权时,松寿严词拒绝,称“必以武力镇压到底”,并紧急调集八旗兵部署福州城防,试图以军事手段维持清廷统治‌。革命军被迫提前起义,双方在福州城内激战整夜,清军最终因士气溃散而败退‌。松寿战败后拒绝逃亡,于11月9日吞金自杀,成为清朝灭亡时唯一殉职的总督。

浙江巡抚 增韫(1908年5月任),蒙古镶黄旗人。1911年11月4日,浙江新军响应武昌起义,攻入巡抚衙门,增韫试图抵抗但被俘。因他与革命党人汤寿潜有旧交,获释后未再参与反清活动。

云贵总督 李经羲(1902年2月任),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侄子。他凭借家族政治资源快速晋升,成为清末西南封疆大吏‌。1911年10月30日云南新军起义时,李经羲试图调兵镇压,但因讲武堂学员倒戈迅速溃败‌,其本人亦被起义军俘虏,最终因蔡锷等旧部斡旋得以“礼送出境”,未遭处决‌。

贵州巡抚 沈瑜庆(1911年5月任),福建侯官人,沈葆桢第四子。1911年武昌起义后,贵州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沈瑜庆试图以“鸿门宴”诱捕新军中的革命领袖,但因新军倒戈而计划破产‌。面对新军与民众的联合压力,其权威迅速瓦解,最终被迫交出巡抚印信。

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1911年4月任),汉军正蓝旗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他在任东三省总督期间整顿吏治与军制,力保清朝“龙兴之地”稳定。1911年武昌起义后,东北革命党联合新军(如蓝天蔚部)及绿林势力发起反清活动,赵尔巽调张作霖旧部镇压,勉强维持局面‌。

吉林巡抚 陈昭常(1908年7月任),广东新会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东北革命呼声高涨,陈昭常成立“吉林保安会”,表面维持清廷统治,实则静观时局变化。此举既缓解地方动荡压力,又为后续政治转向留出空间‌。

黑龙江巡抚 周树模(1908年3月任),湖北天门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周树模与赵尔巽(东三省总督)、陈夔龙(直隶总督)等北方官僚组成“保皇派联盟”,握有重兵并公开支持清廷‌。其控制的黑龙江地区未响应革命,成为清廷在北方的重要据点,客观上延缓了革命势力向东北的蔓延‌。

山东巡抚 孙宝琦(1909年11月任),浙江杭州人。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宝琦作为山东巡抚,迫于革命压力宣布山东独立,自任都督,成为少数响应革命的北方官员‌。但在袁世凯施压下,仅12天后便取消独立。

山西巡抚 陆钟琦(1911年7月任),顺天宛平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1911年10月29日,太原新军发动起义,攻入巡抚衙门。陆钟琦父子率卫兵抵抗,最终双双被杀,全家十余口遇害,成为辛亥革命中唯一被灭门的省级高官‌。

河南巡抚 宝棻(1910年4月任),蒙古正蓝旗人。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宝棻在河南境内大肆捕杀革命党人及爱国会成员,配合袁世凯北洋军对湖北革命势力的围剿,试图切断南北革命力量的联动‌。其举延缓了河南独立的进程,使河南成为北方少数未宣布脱离清廷的省份之一‌。

新疆巡抚 袁大化(1910年11月署),安徽涡阳人,原淮军幕僚。1911年11月,伊犁革命党宣布独立并拥立广福为都督,袁大化立即派兵西进,与伊犁起义军在果子沟、大河沿、精河等地展开激战。清帝退位后(1912年2月),北京政府多次电令停战,袁大化仍以“戕害长官”为由出兵镇压焉耆、库车等地义军,并亲赴哈密督战,持续对抗革命势力‌,试图恢复清廷统治‌。但随着革命军反攻迪化,袁大化在军事压力下于1912年6月深夜出逃,结束其新疆巡抚任期。

4 阅读: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