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惨遭吕后处死,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4-05-06 01:09:39

前言

韩信的悲剧也是历史的一个遗憾,可以说虽然刘邦并没有大肆屠杀功臣,但是韩信的死终究是他抹不去的污点。

其实纵观韩信的一生,他最后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他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像是后人对于韩信的评价一样“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蠢材”。在韩信被吕后处死之际说了一句话,听闻此话的刘邦脊背发凉。

一、性格决定成败

可以说在与韩信同时代的武将们相比,韩信是其中最没有政治头脑的一位。当然也正是因为他所缺失对政治的敏感度,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

后世在提到韩信的时候总是说他政治理想落后,简单来说就是他终其一生的追求也不过就是做一方诸侯。但在当时那个乱世中是有机会最后成就一方霸业的一个时代,韩信也因为他政治理想的落后,从而丧失了最佳时机。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说的就是韩信,韩信最终的目标就是裂土分封,但却不符合当前的发展。众所周知分封制是从周朝开始的,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诸侯林立、各自为王了。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封制已经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刘邦为了得到天下,早期是能用得上韩信的,所以他也会如韩信所愿,给他封王。但在刘邦登基称帝后,韩信的诸侯王就成了刘邦中央集权的阻碍,除掉他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韩信缺乏政治头脑是众所周知的,他不懂得应该怎么调节他与刘邦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应该怎么察言观色,更不懂“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简单来说就是在政治上过于单纯,单纯得有一些愚蠢。

就像是韩信拒绝了项羽派遣的武涉还有蒯通劝说他自立就可以看出。可以说在政治方面两人看得十分地通透,虽然两人都是抱有最终目的告诉韩信这件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人所言确实是实情。

遗憾的是韩信不仅没有政治头脑,并且还十分地固执,他执意认为自己为大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是一定会给他一个王当当的。可以说直到死,韩信都没有看懂帝王的冷酷与无情。

二、不听劝告

其实历史上的韩信是有机会能够翻身的,但无一都被他错过了。别人对韩信的劝告就不说了。单单看蒯通对韩信的劝告。可以说若是在当年楚汉争霸的时候韩信就能够听从蒯通的意思,历史未必不能够改写。

可以说论野心韩信还不及蒯通,为什么蒯通一直待在韩信身边就是想要通过韩信以达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蒯通一直在鼓励韩信自立。众所周知在韩信最辉煌的时候,他手中的军队是远远地超过刘邦和项羽两人的。

此时正是最好起事的机会。于是蒯通就向韩信进言,表明当今天下的战局就决定在你韩信一人的身上。若是你依附刘邦则刘邦胜,若是你依附项羽则项羽胜。既然如此你何不自己自立为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待到楚汉两败俱伤之际,你再坐收渔翁之利。

其实这也不是韩信第一次听到,当年项羽也曾经派人鼓动韩信反叛。相信大家了解韩信的都知道他从来都是志不在此,他想要的无非就是成一方诸侯而已。

韩信一直记挂着当年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当即就拒绝了,与项羽派来的人相比韩信也会更信任蒯通。遗憾的是即使是蒯通,也没有让韩信改变自己的想法。面对蒯通的进言韩信只是淡淡的说出四个字“虽死不易”。

即使是死了也不会背叛刘邦的,听到他的话后,蒯通只能将自己的劝告咽进肚子里,拂袖而走,对于韩信的执拗也让蒯通无语。

在第二次劝告的时候,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此时正是改立楚王之前。当前的韩信已经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就像是蒯通所言的,他投靠刘邦刘邦忌惮他,去项羽那,项羽也忌惮他。到了这种程度了,整个天下都已经没有你韩信的容身之处了,只有你自己给自己创造出一个可以容得下自己的地方。

可以说蒯通已经将话说到这个地步了,韩信怎么说也能够听进去了。但韩信却是沉默不说话,让蒯通先回去,自己再想想。

无奈的蒯通只能是回到营帐,第二天韩信突然派人来叫蒯通。听到这个消息的蒯通激动不已,他以为韩信终于听进去他的话了。但没有想到的是韩信见面就给蒯通浇了一头凉水。

韩信直言,当年是刘邦收留了他,给了他衣服和食物,当前自己又怎么能忍心背叛刘邦呢?听到韩信的话后,蒯通简直是失望极了,当即就表示:“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若是韩信错过当前这个天赐良机,日后是一定会遭殃的。

遗憾的是即使这样韩信依旧没有选择相信蒯通,在韩信看来自己的功劳如此之大,刘邦是断然不会对他出手的,一定会对他嘉奖的。但是韩信却忘记了一件事,狡兔死走狗烹。当然韩信最终也为自己的自信从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三、悲剧下场

前201年,韩信被刘邦从自己的属地抓都京城,值得一说的是这一次进京也让韩信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早期的韩信一直都是信誓旦旦,他坚信刘邦不会对他出手,事实狠狠地打了韩信一巴掌。

刘邦不仅将他的王位给削了并且还将他囚禁在京城。在那之后韩信颇有一副破罐子破摔之态,他借故不去上朝,每日都待在家中。

可以说韩信多年征战,还是有不少的手下的。一次他的老部下陈豨在上任前夕,来找韩信告别。韩信于是就鼓动陈豨造反,并且允诺会在京城帮助他。

不久后陈豨果真造反,刘邦带领军队亲自前往镇压,此时的韩信在京城也想要对吕后和太子出手,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却惨死在吕后的手中。韩信死前仰天长叹:“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这边刘邦在回来后听说韩信死了,心中松了一口气,于是就询问韩信在死前说过什么话,听闻此话后刘邦脊背发凉,当即就要将蒯通给杀了。

蒯通又岂是泛泛之辈,刘邦最后被蒯通说服,从而宽恕了他。

结语

在历史的痕迹中韩信向来都是一位悲剧人物“长于谋天下,却短于谋自身”。韩信自始至终想要的不过就是荣华富贵、占地称王,遗憾的是功高盖主是每一个帝王都不能容忍的事情,等待韩信的也只有这一条路。

0 阅读:76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