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曼陀菲尔7:“大德意志”师——东线战场上独树一帜的存在

巴巴维维 2024-05-13 09:17:43
【人物篇】曼陀菲尔7:“大德意志”师——东线战场上的一只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军队改称“帝国防卫军”,并依据《凡尔赛条约》将陆军缩编为7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一些边防部队。

1921年初,帝国防卫军成立“柏林卫戍团”,几个月后又以此为基础成立“总部卫戍队”。这是一个礼仪性的部队,每周的一、三、五、六,他们会组织具有观赏性的换岗仪式;其余的三天则会在柏林城内举行阅兵,队伍从兵营出发,穿过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然后直达战争纪念碑。

总部卫戍队的官兵是从各地抽调的,全国7个步兵师各抽出一个连的兵力,每个连在卫戍队服役三个月,然后再由本师新抽出的连队替换。

1934年,总部卫戍队增加了一个“本部连”,负责整个卫队的指挥管理。

1937年,总部卫戍队的番号又改回“柏林卫戍团”。考虑到军队的规模已经大大扩大,陆军总司令弗里奇亲自下令:所有加入总部卫戍队的成员必须是其原部队中操练成绩最优秀的,且身高必须超过1.80米;每名成员可以获得额外津贴,服役期至少6个月,甚至更久。

1939年4月12日,也就是希特勒决定入侵波兰的前一天,他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称“大德意志步兵团”,将其作为实现“统一大德意志地区”理想的符号。部队此后也改为固定服役制,且对个人条件做出更详细的规定——无犯罪前科、良好的教育水平、身高1.75米以上,志愿加入。

这支部队在元首的精心培养下,逐渐成长为战斗部队。自1940年参加法国战役以后,该部几乎打遍了欧洲所有战场。1942年春,大德意志步兵团返回后方整补,并扩编为“大德意志”步兵师(简称“GD师”),随即参加了德军在东线实施的“蓝色行动”。

1944年11月,该师再次扩编为“大德意志装甲军”。

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先后有15万人服役于这支部队,其中战死4.5万,负伤8万,失踪1.5万。与此同时,这支部队是国防军中获得铁十字勋章最多的部队,也是最优先获得兵员、物资和新式武器的作战单元。

这支部队跟众多德军高级将领也颇有渊源。战争开始前,国防军总部从大德意志步兵团抽调一部分兵力承担希特勒的近侍任务,其指挥官就是大名鼎鼎的隆美尔。法国战役前,该部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并在他的刻意安排下,第一个渡过了马斯河。

1944年1月底,GD师迎来了新任指挥官——哈索·冯·曼陀菲尔少将。

1944年1月27日,曼陀菲尔卸任第7装甲师师长,赴南方集团军群第8集团军报到。此时GD师正在参加“切尔卡瑟口袋战役”,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第2方面军在这里合围了德军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各一部,共6万余人。为了将被围部队救出,曼施坦因派出第3和第47装甲军从外围展开营救,隶属于第47装甲军的GD师为此已经打得筋疲力尽。

当曼陀菲尔接管部队时,苏军已经将包围圈扎紧。他尝试着发起了一次进攻,但很快就遭遇挫折。2月初,曼陀菲尔率部奉命撤退。

在担任第7装甲师师长的六个月里,曼陀菲尔饱受部队缺编、缺装备之苦。坦克团可用的坦克数量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所以部队缺乏突击能力。兵员来不及补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基层军官和有经验的老兵一点点地消耗掉。

不过在GD师就不同了。自2月该师转入休整后,他们很快就收到了补充兵和重型武器。曼陀菲尔利用跟元首的亲密关系,开始对臃肿的GD师进行重组。

GD师的编制与步兵师和掷弹兵师不同,也不同于国防军其他装甲师。该师辖1个坦克团,1个装甲掷弹兵团、1个燧发枪团和1个炮兵团。此外师直属营级作战单位还包括1个侦察营、1个防空营、1个突击炮兵营、1个突击工兵营、1个坦克歼击营、1个警卫营以及其他辅助作战单元。

其中,坦克团师采用三营制,两个营装备有三号和四号坦克,另一个营则是重型坦克营,装备有虎式坦克,这在师级作战单元中是独一无二的。

装甲掷弹兵团是四营制,除了三个掷弹兵营,还编有一个重机枪营。燧发枪团同样是四营制,编制与掷弹兵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这个团更强调战场侦察能力,在车辆和火力配备上比掷弹兵团更强调机动性和灵活性。

突击炮兵营拥有40辆三号突击炮。防空营有4个连,其中三个连配备了88毫米高射炮。

总之,GD师不仅集中了所有各类师级作战单位的精华,还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重型坦克营。

曼陀菲尔进行的结构重组,目标是在增强作战能力的前提下削减兵员,从总体上提高GD师的装甲车数量和质量,增加使用这些装备的作战部队的数量,从而将GD师建成实力最强劲的装甲师。

为此,GD师的坦克歼击营、掷弹兵团第4营、燧发枪兵团第4营以及高射炮营的一个连被裁撤,这些裁撤的兵员立即被转为直属各团团部,坦克歼击营官兵也被其他各部直接吸纳。与此同时,所有装甲掷弹兵营都从原先的5个连缩减为4个连。

随着补充兵员和装备的陆续抵达,各部队很快齐装满员。坦克团团长布辛上校在2~3月间接收了17辆四号坦克、16辆豹式坦克和16辆虎式坦克;洛伦兹上校的装甲掷弹兵团全部装备了装甲运兵车;燧发枪团(团长尼马克上校)的一个营装备了半履带车,两个营装备了搜索侦察车;装甲工兵营和侦察营全部配齐装甲运兵车,高炮营的88炮和37炮也全部配齐。

1944年的春天,GD师兵力恢复至2万余人,拥有160辆坦克和40门突击炮。曼陀菲尔本人也在就任师长的第5天(2月1日)被晋升为陆军中将。不久之后(2月21日),统帅部授予他“骑士十字勋章双剑橡叶饰”。

被粉刷一新的GD师有些鹤立鸡群。此时的东线战场,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已经从列宁格勒退守波罗的海地区的“猎豹防线”,暂时安全;中央集团军群从斯摩棱斯克后撤后,在明斯克以东构筑了“白俄罗斯阳台”。

在南线,A集团军群已经退守克里米亚半岛,而南方集团军群刚刚经历几场劫难。在集团军群的北翼,苏军结束“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后,又发起了罗夫诺——卢茨克战役,曼陀菲尔曾经指挥的第7装甲师驻守在舍佩托夫卡,继任师长舒尔茨在1月28日被苏军炮火击中阵亡。2月1日,也就是曼陀菲尔晋升中将的那一天,第7装甲师撤离该地。

第7装甲师的境况才是整个南方集团军群的缩影。全军共4个集团军60多个师,其中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共17个,除了GD师之外,没有完整的师。就连党卫军的几个装甲师也同样如此。

战场对阵形势是德军第4、第1装甲集团军(16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1个炮兵师、1个警备师)在北面抵御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德军第8和第6集团军(23个步兵师、7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抵御南翼的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

德军统帅部认为苏军不会在泥泞的春季发动大规模攻势,因为重型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寸步难行。但希特勒判断错了。进入三月以后,前线开始出现大量“令人不安”的迹象,苏军似乎正在准备一场决定性的进攻。

曼施坦因请求把部队撤到苏联边境线,那里可以依托喀尔巴阡山的地形长期据守。但这样的要求被希特勒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1944年3月4日,苏军三个方面军发起了被曼施坦因称为“清算日”的进攻,史称“第聂伯河右岸攻势”。

GD师此时驻守在基洛夫格勒以西,它位于第聂伯河中游的西岸。苏军发起进攻后,曼陀菲尔很快就判断出苏军的主要进攻方向——5个苏军师在相当数量的机械化部队的配合下向他的装甲掷弹兵团阵地发起进攻。

曼陀菲尔命令布辛率领坦克团前去增援,但几个小时后他收到报告,布辛在反击时被苏军迫击炮炸成重伤,几个小时后身亡。

GD师守住了阵地,但第8集团军乃至整个南方集团军群正在崩溃。3月9日,部队接到后撤命令,曼陀菲尔命令部队交替掩护,在蜂拥而至的苏联步兵、T-34坦克的追击下,GD师全身而退,保全了所有的重型装备。

在之后的20多天里,德军一退再退,最终抵达罗马尼亚边境地区的雅西——基什尼奥夫一线。这里西面是喀尔巴阡山东麓,东南面是黑海,身后则是德国人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地——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曼陀菲尔在回顾这一阶段的行动时曾说:“GD师与苏军一路并行西进,不停地在侧翼打击对手。齐膝的泥泞加上时常出现的暴风雪,使得西行之路困难至极,甚至无法行进。但我们必须苦战,必须挡住敌军推进的势头。3月31日我和师部抵达了基什尼奥夫,而我的先头部队之前已在雅西东面占领了有利的阵地。就在先头部队进入阵地不久,成群的T-34坦克搭载着步兵出现了,显然其目标就是通向雅西的道路。另一个不速之客是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暴风雪和奇寒。”

1944年3月的最后几天,曼陀菲尔和GD师彻底告别了乌克兰,此后再也没有踏上苏联疆界一步。曼施坦因经此役丢掉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南方集团军群从此一分为二——撤到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地区的第1和第4装甲集团军改编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集团军群司令由莫德尔接任。撤到罗马尼亚边境的第6和第8集团军,与同样被裁撤的A集团军群所属第17集团军(该集团军驻守在克里米亚半岛)合并为南乌克兰集团军群,集团军群司令则是舍尔纳。GD师依然隶属于第8集团军,集团军司令沃勒尔。

人们都很熟悉1944年8月爆发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苏军在那场战役中将德军第6集团军几乎全歼,第8集团军也损失过半。而1944年4月至8月期间,苏德双方其实在这一地区的战斗也从没有间断过,尤其是4~6月,携胜利之勇的苏军试图一举冲垮德军的防线,但最终因战线拉开太长,加上德军的顽强抵抗,在损失了大量兵力后,没能突破德军的阵地。其间GD师曾有多次上佳表现。

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部署在雅西,当面是苏军3个步兵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GD师和第23装甲师组成机动兵力,在雅西以西布防,任务是确保这一带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线。

最先抵达德军防线的是苏军第6坦克集团军。自四月初开始,该集团军就持续不断地冲击着德军的阵地。第8集团军的作战日志中写道:“曼陀菲尔师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阻止了苏军向西南的突破,摧毁了89辆苏军坦克,还消灭和俘虏了大量红军步兵。”

一名GD师的掷弹兵记录得更具体:“T-34就像我们的虎式坦克,而我们GD师不仅有虎式坦克,还有威力更大的虎王。如果某辆T-34通过我们的防区,突击工兵一般会先躲进房子的地窖里。等坦克从屋外经过后,突击工兵们会从地窖出来,从后面爬上坦克并将装满炸药的木盒子置放在履带上。苏军坦克开不了几米履带就会被炸坏,随后就动弹不得了,俄国人会马上打开舱盖逃出来。这时突击工兵会把手榴弹扔进舱盖大开的坦克里,或用机枪扫射逃出的坦克乘员。稍想一下你就会意识到,这种行动需要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因为在这种攻击中无人能确保炸药一定能将坦克炸得动弹不得,攻击者本身也可能被炸死,或被苏军射杀。风险无疑是巨大的。”

随着部队陆续抵达,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科涅夫也改变了零敲碎打的办法。他命令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继续进攻雅西,同时命令后续抵达的第2坦克集团军、第40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沿特尔古——弗鲁莫斯南下进攻。

4月9日,苏军消灭特尔古——弗鲁莫斯(一座城镇)的罗军,随后迅速在雅西以西地区扩大突破口。

注意力一直被吸引到雅西及以东地区的第8集团军司令沃勒尔急忙命令曼陀菲尔率领部队向那里增援。接到命令后,GD师强行军一昼夜,突然出现在苏军面前。此时苏军在特尔古——弗鲁莫斯的兵力并不强,只有第27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他们此时已经南下,准备越过铁路线向德军纵深推进。留守在特尔古——弗鲁莫斯的只有一些二线部队和后勤单位。

这部分苏军本来可以获得第2坦克集团军的增援,但他们在途中被德军第24装甲师拖住了。

4月10日清晨,GD师在150余辆坦克和突击炮支援下,沿着波杜伊罗埃至特尔古-弗鲁莫斯的铁路两侧向西推进。尼马克上校的装甲燧发枪兵团首先担任箭头,在装甲炮兵团一个营的支援下迅速夺取了达瑙附近的高地,有效屏障了行进中的GD师北翼。

随后西进的先锋改为装甲掷弹兵团。他们先是营救出一批罗军被围部队,并在他们的配合下,反将包围他们的众多苏军俘虏。随后装甲掷弹兵团继续向波杜伊罗埃攻击前进,将守军击溃。

当天夜里,曼陀菲尔率领坦克团逼近特尔古——弗鲁莫斯城,猛烈的炮火轰击后GD师突破了苏军阵地,城内守军大部借着夜色撤到城北地带。到晚上10时,GD装甲掷弹兵团在特尔古-弗鲁莫斯外围建起了环形防御阵地,城内各处的零星抵抗也渐次平息。

已经南下的三个苏军师顿时陷入险境,他们发现自己的补给线已经被切断,而且四面八方都有敌军。三个苏军师倒也没慌乱,他们趁着德军还没有将其包围,利用两天的时间绕道返回了己方阵地。

第一次特尔古——弗鲁莫斯战役就这样结束了。德军恢复了自己的交通线。曼陀菲尔将所部沿特尔古——弗鲁莫斯东西布防,并将防线向北延伸。

得知进攻受挫的科涅夫非常震惊,随即命令2个步兵师在70辆坦克的支援下再次向波杜伊罗埃发起进攻,结果被那里的德军第24装甲师击退。

科涅夫这才意识到单凭一股冲劲儿是打不垮德军的。他决定等待更多部队抵达后,再继续采取攻势……

1 阅读:69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