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总统要求英国归还马岛,马岛真属于阿根廷吗?英阿马岛之争真相

梦菡评历史 2023-12-02 12:44:27

新上任的米莱,也是一个表演型人格?

顶着一个不羁的发型,成为了好斗的电视明星,喜欢侮辱批评他人,竞选过程中,奉行“亲美”,表示“不会与中国做生意”,且不再要求加入“金砖国家”组织。

话说的漂亮,真办起事的时候,却忙不迭瞄准西方国家,“效仿”中国,向英国再次讨要马岛。

西方与米莱,到底谁是谁的垫脚石?如此作为,米莱所图究竟又是什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激进的代言人

出生在1970年的匈牙利后裔家庭,青少年时,父亲绝对是米莱的噩梦一大来源。

他是个商人,却并不是个合格的父亲。

生意有好有坏是正常,可每当父亲的生意进入短暂的困境,米莱总会挨上一顿拳打脚踢,他甚至不让儿子去学自己感兴趣的经济学。

不健康的关系,让米莱对这个家没有太大的感情,他鲜少与父母联系,隔断的距离并未切断畸形三观的形成,米莱的性格始终内向,未婚未育。

唯一“破格”的就是逆父亲之意坚持要学的经济学,从贝尔格拉诺大学毕业之后,米莱先后进入过多个金融机构,也曾给一些企业当过经济顾问。

体面的工作,并不能让米莱满足,被充分利用的时间中,他还撰写了多部经济学专著。

激进的“休克疗法”震惊了阿根廷的学术界和舆论,热度随之而来,电视节目的邀约一个接着一个,当然,作为表演者,米莱没有让人失望。

上到政客权贵,下到百万富翁,都遭受到了米莱雨露均沾的讽刺怒骂,大批对现实不满的电视观众成为了米莱的忠实粉丝。

金主们的推波助澜让“自由前进党横空出世”,成为议员的米莱,表现依旧不俗。

他是从“基层”走上来的,尝过普通人之滋味,他自然更懂如何拿捏底层人民之心。

经济衰退、物价上涨、事业攀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都是米莱可为的领域,借此强化自己的“救世主”形象,就连政府未能解决的社会长期困顿,米莱也是大胆提出“全盘美元、废除央行“的主张。

他自诩是“无政府的资本主义者”,拥护“没有国家的社会比有国家的社会运转的更好”,2021年从政,到2023年,米莱已经以高票当选了下一任的总统,当地民众认为他是阿根廷的“特朗普”。

特朗普闻之米莱当选的好消息,也是第一时间送上祝贺,毕竟,虽然自己还在与拜登争下一任的总统之位,但米莱“效忠”的是美国,他在竞选的时候就表示过,如果自己当选,就会奉行“亲美”的外交路线。

人在有求于人的时候,说的话,其实是没有可信度的,就像米莱,追随美国的事情还没做,第一把大刀就砍向了与美国同为西方国家的英国,向英国索要马岛。

1997年7月1日,英国都能把香港“还给”中国,2023年的现在,米莱也觉得到了马岛“回家”的时候。

马岛战争再回首

这马岛,也真是一片神奇的地方。

在英国航海学家戴维斯遥望一眼定终身之前,这里只是一个没人在意的荒岛,可这第一个冒出来之后,马岛就成了块香饽饽。

法国航海学家在马岛建立了定居点,这么一看,法国才是马岛真正的主人,可为何八竿子打不着的阿根廷,会说这里是自己的领土呢?

这一切,都和一场战争有关,不过在说战争之前,还是得说明白,法国是什么时候退出战场的。

“日不落帝国”鼎盛时期的霸道与美国一脉相承,自己不要可以,一旦冒出第二个人,就要争抢过来,由于岛上的法国人并不多,所以英国很轻易的就将马岛的属权给夺了回来,还留下了一块界碑,宣誓英国女王对马岛的所有权。

阿根廷加入马岛之争,是觉得两个国家在自家门口抢地盘,想着自己才是南美洲无可争议的霸主,1982年的4月2日,马岛战争爆发,面对两号头铁的国家,在形势尚有回转余地的时候,法国选择了退出,算是幸免于战火。

战争是阿根廷挑起来的,它之自信,源自对美国的“友好”让之觉得美国和北约会保持中立而非倒向英国。

“清除殖民残余”的口号被阿根廷高举,只能说,它错的离谱。

于美国而言,阿根廷的价值只是一个“地区合作伙伴”,冷战结束之后的英国对其来说,依旧是可以充当全球合作伙伴的存在。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战争开始,英国就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支持。

外交的“统一战线”并未形成,外线作战的军事指挥也没有考虑到,说的是马岛之战,但阿军在马岛的防守上,却是非常消极。

只想战争却未仔细分析过后果,马岛战争,以阿根廷的失败宣告结束,“主场”的地利被英国踩在地上摩擦,它虽然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马岛却还是被英国重新占领。

你争我抢的最开始,英法阿三个国家,更多只是斗气而已,是为了面子而战,真正值得让马岛一战的,是20世纪70年代后的两场能源危机。

能源有限,需求无限,在全球都在节能减排的时候,英国却在马岛有了意外之喜,勘测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苍凉成为了藏宝的黄金屋,这才是马岛战争双方争夺的本质,既然英国已经占领,阿根廷也没有军事实力硬“抢”回来,米莱又是为何非要碰瓷“香港回归”。

但这个“公式”根本就是不能套用的。

香港回归 主动权不在英国之手

1841年1月26日,英军强占香港,为了这一天,他们在18世纪初,就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

签订的《南京条约》第三条规定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甲午战争又失败之后,趁乱起歹的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缔结《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要与中国签订“新界”的99年租约。

1997年的6月30,是期满的日子,并且清政府属于过去,新中国不受过去不平等条约的约束,香港就是中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嚣张的是百年之前的“日不落帝国”,1997年的英国已经不敢和中国硬碰硬,中国的战斗史就摆在那,美国、日本一个接一个,都没将中国打趴下,它并不觉得辉煌不再的自己真的能经受中国的怒火,和平交接,是英国能选的,最好的选择。

但阿根廷不同,它之实力比不上英国,这般的嚣张自是不妥的,当然,英国也并没有给米莱面子。

“马岛属于英国,这件事情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且不可否认”。

从英国时任国防大臣格兰特·沙普斯嘴里说出的这句话,对冲米莱的那句“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不容谈判,马尔维纳斯群岛属于阿根廷”,文字的硝烟,会否激起新一轮的战争?

这一点,米莱还是清醒的,他说战争不是解决之道,应当通过外交手段“收复”,这话音还在舆论中发酵,英国方面就传出了将会继续派遣舰艇前往马岛周边巡逻的消息。

即便战败,阿根廷国内有关马岛所有权的声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2022年是马岛战争的40周年,时任外交部长的圣地亚哥·卡菲罗就曾发出过呼吁,要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上位第一枪,先向西方,“亲美”的米莱在竞选总统的时候看不上中国,可中国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却足够让米莱羞红了脸。

6月20日的时候,联合国公开举行了关于马岛的会议,耿爽强调“中国坚定支持阿根廷对马岛主权的正当要求,始终主张根据《联合国宪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

英国不是加强武力吓唬就是拒绝沟通的态度,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中国会对敦促英国作为当事方避免采取可能加强紧张对立的举措。

可真正当上总统之后,米莱对华的态度好像发生了改变。

拒绝加入金砖国家的时候,他说“我们的地缘政治盟友是美国和以色列”,可现在他渐渐开始认真考虑加入金砖国家的可能性,毕竟这对阿根廷来说,是机会而非风险。

日不落帝国虽然盛况不复当年,于美国来说,却是比之很多国家都更为重要的存在,也许是马岛战争“倒戈”的先例在前,也许是中国对任何国家主权完整的拥护在后,正在发生的,是米莱对中国的态度在渐渐软化。

人们爱称米莱是好斗的电视明星,但录节目的时候,为了效果可做出格之举动,真正坐上总统之位,一念之间关系到的一国民众之生计,米莱还是要好好想一想,马岛之事到底该怎么办?阿根廷的未来,又该往哪去走!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