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6号那天,朱镕基参加了咱们国家的“两会”。跟以前不一样的是,这回他还特地去了湖南省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跟大家伙一起聊了聊。
朱镕基同志是湖南人,当跟来自湖南的人大代表聊天时,他坦诚地说:“讲真话,我平时确实很挂念老家。再坦白点,在政策、项目、资金这些方面,我可没给湖南开过什么小灶。”
朱镕基心里明白,身为国家总理,他确实有权调动各种资源。但他不打算这么做,因为如果开了这个先例,从国务院往下,各级部门的头头脑脑都可能跟着效仿。这在党的纪律上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参加会议的湖南代表们被朱镕基的一番玩笑话逗乐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可没一会儿,他们的神情就变得专注起来,全神贯注地聆听朱镕基的发言。
朱镕基说话直截了当,从不啰嗦,也不爱堆砌那些高深的概念,简单明了,但每句话都很有分量。他聊起反腐败、国企改革、削减过剩产能这些事儿,说着说着,话头一转,就谈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今年,咱们的重点工作是好好整治一下市场经济秩序。”朱镕基同志话锋一转,问大家,“去年年底那期《焦点访谈》,你们有人看了没?”
大家都知道,朱镕基在工作空闲时爱看那个《焦点访谈》节目。那时候,《焦点访谈》经常讲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事儿,比如产品质量有问题、地方政府乱搞或者不干事等等。这节目因为敢说实话,挺受大家好评的。
2000年11月26号,《焦点访谈》节目揭露了河南尉氏县大桥乡的一个丑闻,说是那儿的供销社旗下三家棉花厂,在打包车间里搞了个猫腻角落,把一堆破烂玩意儿,像废棉花、棉籽、各种杂七杂八的纤维,甚至还有滑石粉、鸡毛这类不该有的东西,都给混进了棉花包里头。
有个棉花包,表面上看挺正常,其实里头废品垃圾占了一大块,大概三分之一到一半呢。你要是想查查看,随手在表面抓两把,都是好的,可往里头一扒拉,全都是假的。
这几个劣质棉包作坊偷偷摸摸开了好多年,十几年都有了,它们卖出去的货加起来得好几万吨。那些没良心的老板赚得盆满钵满,这种行为不光是贪婪暴利,简直就是对老百姓的严重伤害。
真不敢相信,这种劣质棉花包竟然在全国范围内被消费者用了这么多年,有的甚至用了十几年,对大伙儿的身体得有多大害处啊!
那时候,朱镕基同志正发着高烧,身体不舒服,但他还是坚持看了那期节目。看完之后,他火冒三丈,立刻就拿起电话,拨通了河南省领导的号码。
朱镕基在电话里头跟当时的省长李同志说了,语气特别坚定:“你得赶紧安排人,把那些家伙先给逮了,要不抓起来,这还了得!”
第二天,朱镕基再次找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盛华仁,那时候盛华仁后来还当过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镕基直接跟他说,得赶紧想办法,发个紧急通知,好好整治一下棉花收购的乱象。
尤其是对各个县级、乡级的供销社加工厂,咱们得下大力气整治,严抓质量这一关。哪怕暂时停收十天半个月,也得先把市场秩序给理顺了!
26号晚上,河南省政府火速集结,开了个紧急碰头会。会上决定,让负责这块儿的副省长带头,拉上省公安厅、技术监督局、供销社,还有省政府办公厅这些单位,一起组个专项小组。大家二话不说,立马动身,连夜往尉氏县赶,准备好好查一查这事儿。
消息从开封市传到尉氏县,再到大桥乡,速度很快。大桥乡的警察当晚就动手了,把尉氏县第一棉绒厂给封了。第二天早上,记者到现场一看,厂牌已经被警察摘掉,大堆大堆的劣质棉花被搬了出来,堆在厂门口,跟小山似的。
12月4号,盛华仁下了决心,要全国范围内动手打击棉花造假,专门搞个督查行动。到了12月16号,他亲自带着经贸委的一帮人,跑到河南省去了,深入到那些收棉花的、加工棉花的,还有纺织厂里,实地考察、检查,还给人家指导指导。
全国上下很快就掀起了一场大力度的打击“劣质棉”专项行动。这次行动范围广泛,目标直指那些存在问题的“劣质棉”。各地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清查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决心要把这些害人的“劣质棉”彻底清除出去,确保市场上流通的都是合格的棉花产品。
仅仅一个月时间,全国范围内就查办并销毁了2.85万吨的问题棉花,这些案子涉及的钱款快接近3亿了。同时,我们还取缔了635个非法交易场所和造假地点,收缴并销毁了4875台小轧花机和土打包机,另外还拆除了679台套造假设备。
上次朱镕基总理看了《焦点访谈》后,那些做假棉花制品的厂家可就惨了。这回,湖南省的代表们都绷紧了神经,心里直嘀咕,不知道朱总理这回又要布置啥新任务。
没错,朱镕基严肃地指出了两个问题。
2000年12月头一天,《焦点访谈》节目揭露了河北衡水那边猪肉市场的问题,说是市场上到处都是注了水的猪肉。不光是那些黑心的小商贩,他们偷偷摸摸地卖注水肉和没检查过的猪肉,就连那些官方的肉联厂,也干起了给猪肉注水的勾当。
更糟糕的是,他们给猪喂的水根本不是干净的自来水,而是直接从阴沟里抽上来的脏水,灌进猪嘴里,那场景真是让人心里发憷。当时拍摄现场的记者还发现,旁边站着两位工商局的检查人员,可他们却对这样的残忍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像完全没看见一样。
朱镕基同志看完那个节目,心里头又犯恶心又生气,立马就让河北省的政府部门去好好查一查衡水的生猪屠宰和工商监管那块儿,得严查。
事儿还没消停,没隔几天,《焦点访谈》里头又报道了一起大事儿,说的是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那边儿,有人做“黑心棉被”坑老百姓。
在中坝村,苏坡乡那边,汪德好、张良善、汪立新这些人,他们干着违法的勾当。他们从医院弄来一堆用过的破纱布、烂棉花,偷偷加工成那种“黑心棉”。你说这黑心棉有多恶心,上面还有好多病人的脓血呢。
他们把这些看得人心里发毛的破烂玩意儿丢进梳棉机和研磨机里一压,弄出来就变成了平平的棉花,随便套个被罩就开卖了。你凑近一闻,那味儿,简直臭烘烘的。
这些人的名字听起来倒是挺不错,什么“德好”,什么“良善”,但一看他们为了钱干的事儿,真是让人怀疑他们的心是不是被啥给吞了?哎,说被狗吃了都对不起狗!
朱镕基同志性情直爽,看到眼前的情景,他忍不住猛地一拍桌子,大声问道:“咱们的政府部门怎么都不见了呢?”
但电视上紧接着出现的那一幕,直接让他看傻了眼,心里头那股热血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随后,记者又去问了问金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局长,想了解他对“黑心棉”这事儿的看法。没想到,局长挺认真地回答:“现在咱们这儿,还真没法儿靠法律来管这事儿呢。”
这家伙真是太过分了,居然懒政到这个程度,看着老百姓的利益被损害,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居然还能编个这么离谱的理由来糊弄人,这简直太不像话了,真是气人!
朱镕基同志那天晚上直接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当时的局长李传卿打电话,他是后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电话里他问:“今晚的《焦点访谈》你看过没?”
没等李传卿开口,他就一连串地说开了:“那局长纯粹是瞎扯!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这不就是最根本的法律吗?还扯啥别的法律呢!”
随后,李传卿在电话里听到朱总理急着说:“赶紧奔四川去,和那边的领导碰个头,得依法好好收拾那些家伙!”
过了二十多年,现在想想朱镕基同志那特有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讲话,真的是让人心里头特别激动,感觉全身热血沸腾。
过了好几个月,朱总理一想到那时候的事儿还是气不打一处来:“政府要是都不管老百姓的性命健康,那还有谁管呢?如今这世道,违法乱纪的、卖假货的,还有那些不把老百姓死活放心上的人,实在太多了!”
12月快结束时,国家质检总局派了个工作组到四川,专门去督办金堂那边的“黑心棉”案子。这个工作组是由副局长王秦平和中国纤维检验局局长陆阳带队的。四川省这边呢,副省长王金祥和成都市副市长王川平负责跟他们配合工作。
2001年1月13号半夜,成都的质检、工商还有公安几个部门,突然跑到苏坡乡中坝村,查了几家做棉花的厂家。他们当场扣下了二十多车的“黑心棉”,还逮住了正在做假棉花的12个人。
那天下午,政府部门直接在垃圾场把所有没收的劣质棉花给烧掉了,当时成都的市委书记王荣轩也在场看着整个过程。
在金堂,记者亲眼目睹了警方封存的一批原材料,里面混杂着烂掉的棉花、破布条子,还有带血的绷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说白了,这些东西跟垃圾没啥两样。
听说从90年代开始,这家厂就一直在生产、贩卖那种“黑心棉”。警察当场就把6个涉案的人给抓起来,刑事拘留了。
听说啊,那个厂的老板叫汪修良,这个名字挺有意思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啥特别的意思,说是“修良心”啥的。
金堂发生的“劣质棉”事情,又给朱镕基总理和国务院的大家伙提了个醒:对付假冒伪劣产品,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这是一场得长期努力、不能松懈的硬仗!
说到这,朱总理望着家乡的人大代表们,真心实意地讲:“政府官员不能整天就坐在那,不干正事,乱管一气。你们的职责,就是要守护好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得实实在在增强这股力量,守护好老百姓的权益,还得维护市场的公正比拼。要是满大街都是假货次货,咱们中国哪还有未来可言呢?
这时候,在场的很多人都开始琢磨起事儿来了。
朱镕基总理一直特别重视打击假货这事儿。眼看着咱们国家就要加入世贸组织了,可这时候国际上却传出这么个消息:说咱们中国是全世界造假烟最多的国家,出口的假烟还占了全球的15%。
这事儿总理一直记在心里,他提醒国务院的同事们说:“再这么搞,经济全乱套了,国家的脸面都丢尽了!”
说说朱镕基同志的从政行动,早在领导上海那会儿,他就搞了个“厂长对质量负责”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产品质量抽查两次不过关,那厂长就得卷铺盖走人。
有些同事有些疑惑,他们觉得质量的事儿应该归管生产的副厂长管。但朱镕基态度坚决地说:“那些不把质量放心上的人,根本没资格当厂长。要是质量都把控不好,产品压根卖不出去,那还怎么当厂长呢?”
过了这么多年,他现在最操心的是:中国进了世贸组织后,要是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拼不过人家,那之前中国外交和商务人员十多年辛辛苦苦谈下来的成果,不就全泡汤了吗!
还有个更吓人的事儿:要是外国的东西做得比咱们中国的好,那他们的产品就会像潮水一样涌进咱们的市场,把咱们的企业给挤垮。这样一来,咱们中国可就得小心了,说不定会重演1946年那会儿的悲剧,整个国内市场都被外国货给霸占了,咱们自己的工业也差点儿全玩儿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以后的发展是个大事情。但要想这事儿真对国家、对咱老百姓有好处,关键得看咱中国的东西能不能在国际上闯出名堂。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尝到打开国际市场带来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