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全国推广!餐饮“用工荒”,迎来终极解决方案

餐宝典 2024-03-01 18:08:56

“缺人!”“急招!”

春节过后,餐饮又现用工荒,一些餐饮店纷纷在门口摆出了“急招”“诚聘”的告示牌,最新一波抢人大战正在上演。

当然,众所周知,对于餐饮业来说,不光是春节后,一年中的其他日子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人社部2022年按季度发布的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餐厅服务员”一直排名前五。

餐饮“招工难”“用工荒”,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

1 灵活用工

餐饮用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用工方和求职者的需求严重不匹配。用人单位想要踏实肯干能长久的员工,求职者想要的则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餐饮工作的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则进一步劝退了求职者,更是让现在的95后、00后敬而远之。可以预见,像“餐厅服务员”这样的职业,还将长期在“最缺工”职业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为了解决用工荒问题,餐饮业内外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迄今为止,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案,是灵活用工。

灵活用工是指全日制劳动用工以外的四种形态,包含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以业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以平台型用工为代表的就业形式上的灵活。

灵活用工不是个新事物,不过它在疫情期间才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灵活用工因为“灵活”,尤其适用于餐饮业,能够帮助餐厅合理应对一天中的高峰期、一年中的淡旺季,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用工风险。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18年、2019年餐饮业灵活用工数约占全职员工的9%和15%,疫情后部分连锁饮品企业灵活用工占比甚至达到40%。

现如今,市面上提供灵活用工服务的企业,绝大多数也都是疫情以来成立的。天眼查显示,当前存续/在业的灵活用工相关企业共有4904家,其中成立于2020年及以后的有4678家,占比95.4%。

疫情结束后,灵活用工并没有就此退出舞台,反倒是凭借其优越性而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像“好多帮工”这样的灵活用工2.0版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灵活”用工。

而2.0的出现,正是因为1.0已经满足不了打工人的需求了。

2 打工人的根本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00后成为适龄劳动力,打工人对工作的期待正在发生变化。我们也该重新认识一下打工人最根本、最真实的需求了,那是什么呢?

钱多事少离家近,想必是每一个打工人最大的期待。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鱼和熊掌常常不可兼得。那么,在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三大诉求当中,哪个才是最根本的呢?

答案是,事少。

根据“好多帮工”创始人卢松林的观察,对于95后、00后的打工人来说,“事少”是他们对工作的第一诉求。只要能满足“事少”,那么,钱多一点少一点、离家近一点远一点,问题其实都不大。

不过,这里说的“事少”,并不是简单地指工作量少,而是指约束少,不再要求有固定场所、固定组织。他们宁可多找几份临时工,也不愿被什么条条框框束缚住。如果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刚好有份工可以做,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显然,这里的“事少”已经等同于“灵活”,年轻的求职者们青睐更加灵活的工作。而这也是全社会用工状况的一个缩影。前程无忧发布的《2023职场代际群体洞察》显示,95/00后的求职行为更主动,超3成00后受访者平均每份工作在职时间为“6—12个月”,其次是“3个月以内”。

一些餐饮店的用工状况也验证了这一点。在这些门店,服务员的平均在职时间已经缩短到了不足4个月,一年几乎就要(被迫)更换3批服务员。

现在,既然“灵活”已经成了打工人最根本的诉求,那餐饮店的诉求又是什么呢?二者能匹配上吗?

3 餐饮店的根本需求

据餐宝典观察,对绝大多数餐饮店来说,灵活用工常常等同于招兼职。于是他们会在灵活用工平台上发布招聘需求,然后搜集、筛选简历,接着面试、谈薪资,再决定是否录用。这是一套标准的行为方式,但却越来越不适合现在的餐饮业。

因为成本高而成效低。辛辛苦苦费了半天劲招进来、培训过的兼职员工,结果干了不到三天就跑了,任谁看了都觉得不值。然而即便如此,无数餐饮企业也还是会继续筛选简历、面试招人、培训上岗,无奈地陷进这低水平的重复。

这正是现实的吊诡之处:之所以要招兼职,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全职难招,没想到兼职也跟全职一样难招。而且明明市场上有大量的待就业人员,有不知多少年轻人在寻觅一份工作,咋就招不到人呢?

答案只有一个:餐饮企业的用工诉求,与年轻求职者的诉求不匹配。餐饮店把兼职当全职招的做法,已不适应时代潮流。

那该怎样才能匹配呢?别无他法,唯有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

餐饮店招兼职,招的到底是什么?

一定要连续在岗一个月甚至更长吗?

其实不需要,只要能在指定时间有人就行。比如某个午高峰需要人,那就只需要午间三个小时就够了。

一定要是某个指定的人吗?

其实也不需要,只要有资历相当的人就行。

也就是说,餐饮店招兼职,只要能确保在指定的时间有人去完成某些工作,这就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这才是餐饮店的根本需求。而且原本就是招兼职,又何必又是筛选、又是培训、又是面试,搞得像招全职那么复杂?

换个角度讲,既然求职者青睐更灵活的工作,那么餐饮店自然就应该提供更灵活的工作,这本是没有疑问的。

而灵活用工2.0,便很好地满足了双方的需求。

4 灵活用工2.0

灵活用工2.0,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是比1.0要更“灵活”,能同时满足用工方和求职者的根本需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在此类平台上,求职者能够像滴滴上等着接单的司机一样,去认领餐饮店发布的用工需求。接单成功后,在指定时间去到指定门店完成指定工作,然后等着薪资到账即可。这样避免了繁琐的面试沟通,对社恐也更加友好。

餐饮店的用工需求,则不再以月为单位,也不以周为单位,甚至也不以天为单位,而是细分到小时,这样一天可以分成多个兼职需求。只要有人接单,那便只需在指定时间等人上门干活,然后按事先约定的价格支付薪资即可。从而省去了筛选、面试等环节,也避免了陷入低水平重复,成本更低同时效率更高。

不难看出,灵活用工2.0是真正意义上的“灵活”用工,并且跟一般意义上的招聘截然不同。

是的,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工时租赁”。在这里,求职者出租工时,用工方支付报酬,双方之间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租赁关系。“用工”这样一件原本人性化的事,变得数字化、模块化。这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我们都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可以预见,餐饮用工市场将产生不小的变化(甚或一场“革命”)。

在变化的大幕将开未开之际,已经有企业开始布局了,“好多帮工”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它具备前文所说的灵活用工2.0平台的所有特点,对于求职者和用工方来说都足够“灵活”。而且它还有几大特色:

一是借助AI手段,使得平台上有足够多的有经验的求职者;

二是通过算法和标签,给求职者优先推荐离家近的、品类相同或相近的门店(比如都是湘菜馆),给用工方优先推荐在类似门店做过的、勤快积极的求职者;

三是为了保障履约成功,求职者需事先缴纳10元的保证金(完工即退),门店如在接单后临时取消,则要被扣除一定费用,以补偿接单人的交通费;

四是薪酬日结,求职者在门店完成工作,通过验收后,当天就能收到薪酬,薪酬多少则在接单时便已知晓。

总的来看,除了足够“灵活”,“好多帮工”还足够“确定”:门店知道在约定的时间就一定会有人来干活,求职者知道在约定的时间去干完活就一定能拿到说好的报酬。——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能够给人以确定性,这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目前,“好多帮工”已经开了4座城市(广州、深圳、厦门、成都),餐饮店对它的评价是“店长福音”,求职者对它的评价是“僧多粥少”,很多用工信息一发出来,几乎都是“秒光”。

5 结语

像“好多帮工”这样的模式,在美国和日本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应用,在国内则比较新鲜,让人知道兼职原来还可以这样找;而它在实际中的应用则表明,全职同样也可以这样找。

所需要做的改变,无非是把兼职的用工需求“复制粘贴”。例如原来是1天3个工时的,现在把它复制30份,变成30天90个工时,从而变相地实现了一个月的招工,进而自然也能实现一年的招工——这不就是全职了吗?

当然,这样的全职和传统意义上的全职还是有所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用到的这个“工”,不一定是同一个人。他可以是系统推荐的所有满足要求的求职者之一,也就是属于一个“用工池”。

至此,全职也实现了灵活用工,成为了“兼职的全职”。这可真是彻底的“灵活”。

餐饮业凭借这份彻底的灵活,将从此告别用工荒。

0 阅读:208

餐宝典

简介:专注于新餐饮的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