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血压波动大?原因在这里

长岳看健康 2024-05-02 19:12:40

门诊有很多高血压的患者

经常提出疑问:

为什么我的血压波动这么大?

这里边涉及很多因素

不单是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问题

还跟情绪、气候、身体状况

等多种因素相关

【血压的正常范围和正常波动】

正常人的血压范围应该在90-130/60-80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安静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测血压,如果每次都出现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才能诊断高血压病,而不能够因为一次的血压升高,就胡乱诊断,只能说是一过性的血压升高。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血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一直维持某个数值,在正常人一天中,夜间血压最低,晨起活动后逐渐上升,血压变化可以达到10-20mmHg,呈“两峰一谷”分布,在早上6点-10点,下午4点-8点为血压高峰,继之缓慢下降。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幅度比正常人要更大,而且影响的因素也更多,有些患者夜间血压反而更高,这些都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只要规范治疗,不需过于担心害怕。

【如何准确测量血压】

血压的测量方法是有一定技巧的,测量血压要做到“定时、定体位、定血压计”,这样量的血压才是最有比较性的。(重复连续测量也会导致不同,特别是第一次量的血压偏高,后边可能会越量越高),同时每个人的左右手血压是有区别的,相差可达20mmHg,所以应该固定测量某一侧血压。

图片来源:人卫健康

从测得血压的可信度而言,目前的共识是,24h动态血压>家庭监测血压>诊室监测血压,有种高血压我们称之为“白大衣高血压”(医护人员给这类患者测血压时往往会明显升高,而非医务人员测量时,甚至可以是正常的),所以诊室血压有时不可信。

图片来源:淄博市中心医院

当然了,家庭血压要获得比较高的可信度,前提有3点:好的血压计、正确的测量方法、没有其他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做到心平气和地测量血压,要求起码静坐5—10min进行测量,即使稍有波动,也应耐心等待下一时间段测量结果,不需要短时间内紧张地重复测量。

【谁会打乱您的血压?】

临床上太多的病人血压控制不好了,其中原因复杂,需要专业人士去识别分析,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降压药力度不够

当然了,首先医生应该反思降压药物的使用是否得当,目前市面上的降压药共有6种,它们之间并没有很明显的孰优孰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但总体而言,长效降压药物优于短效,有利于平稳控制血压。而不同高血压患者,究竟选择哪种降压药物,是服用1种还是多种,因人而异,并没有所谓的万能降压药或保健品,这确实需要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医师来定夺,而且是“用药-监测-调整”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官方微信

二、服药方式不当

上边讲了长效药物跟短效药物的不同,总体而言,长效药物一般1天服用1次,多于晨起空腹服用,而短效药物需每天服用2—3次,像“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片”这类短效药物,不仅服药繁琐,还容易引起血压波动,目前多用于临时紧急降压用,不作为常规降压药物。

其次,不能按时服药也是引起血压波动的很大原因,患者往往随意服药,想起来才吃,几天吃一次,甚至偶尔量血压偏高了才吃,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这样的服药方式,比不服药更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对全身血管危害更大,切不可采取这种方式折磨自己。

三、情绪不稳定

烦躁、失眠、焦虑、压力大等,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而且波动的程度因人而异,没有意识到这个状况可频发调整降压药物,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危害健康,这也是医生们普遍面临的困扰。在调整药物之前,应该首先解决情绪、作息等问题,若血压仍偏高,再调整药物也不迟。

图片来源:健康时报

四、某种疾病继发的血压波动

当患者突然出现某种新的疾病,或者原有基础病出现病情变化时,血压也会出现明显的波动。常见的有:

突发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

冠心病病情加重,反复胸闷发作的患者;

近期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

身体某处疼痛的患者;

或者各种可能引起血压波动的情况。

医生也需要擦亮眼睛去识别、去纠正,患者也不应该盲目紧张、焦虑,盲目加药、换药,甚至病急乱投医。

综上,多种因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平稳的血压出现短时间升高,又没有明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症状时,可以先平静休息,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如果血压持续上升或开始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心血管病科就诊,由医生来判断血压波动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图片除标注外,由科室供稿,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13

长岳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