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就在,一切都可以重来!”火灾事故现场,她是警察;受灾孩子身边,她是“妈妈”

扬眼 2024-03-21 19:06:28

扬子晚报网3月21日讯(通讯员 邵臻 记者 万凌云)灾难无情,人有情。一场大火,让丹阳市延陵镇一户村民的房屋顷刻间化为灰烬,所幸,无人员受伤。事发时,丹阳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副教导员薛晓静正好途经现场,她帮助维持秩序,是一名不顾危险的人民警察。事后,她和同事带着助学礼包看望孩子,是让受灾孩子感到温暖的“警察妈妈”。

安慰受灾孩子,中间女警为薛晓静。

3月的一天傍晚,丹阳市一河道旁某间房屋突发大火,薛晓静正好下班驾车途经该处。看到不远处有滚滚浓烟升起,一户村民家门口不断有人跑出并“啊啊”大喊,薛晓静立即意识到出事了。她赶忙下车查看,并迅速作出判断。

这种情况下,自主灭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薛晓静一边奔跑上前呼喊,让周边群众撤离,一边先后拨打了119火警电话和110报警电话。就在其接听119电话向对方详细描述事发地址时,一直出于焦急状态的薛晓静眼角余光看到,现场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一边哭喊着要救火,一边向不断伸出火舌的房屋里冲。薛晓静见状,一个箭步追上去,一把拽住女孩就往外拉。

“我的书和书包都在里面……”女孩已经十五六岁,一门心思想往里冲,薛晓静只得使出洪荒之力,紧紧拽住,生怕手上稍一松劲孩子就挣脱了。期间,薛晓静搂住女孩不住地安抚:“不能进去,太危险了,我是警察,我会帮你想办法的!”

薛晓静在疏散人群的同时注意到,正值下班时间,河边道路狭窄,通行车辆极易堵塞交通。为了让消防救援车辆可以通畅无阻地进入事故中心现场,薛晓静在安排同事对女孩继续安抚的同时,果断联系丹阳市交警大队延陵中队,请他们与派出所民辅警一道,从路的两端对车辆人员进行分流,并在中心现场周边拉起警戒线……

因处置及时,事故周边道路未出现大范围堵塞,消防车得以迅速进入事故中心现场开展灭火等救援工作。

慰问现场

看到救援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薛晓静没有急于离开,转身走向受灾事主一家:“你们今晚有地方可以住吗?”经过耐心询问,薛晓静了解到,着火的这户人家全家6口人,系外来人员,在丹阳已经居住了十余年。家中有两个孩子,姐姐读中专,弟弟还在上幼儿园,今晚一家人可以暂时居住在丹阳的亲戚家。

此后几天,薛晓静的心始终惦记着这户人家的两姐弟,她和社区民警俞福军积极跟进此事,希望能够和村委会一道,对这个家庭提供帮助,逐步解决他们住宿、生活、上学等问题。

3月20日晚,薛晓静和俞福军来到两姐弟的临时居住地,送上助学金、助学礼包和生活物资,并多方宽慰孩子,鼓励他俩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坎坷。

“人在、家就在,一切都可以重来!你们可以把我当作你们的‘警察妈妈’,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跟妈妈说,好不好?”薛晓静温柔的话语让姐姐王某红了眼眶。

据了解,薛晓静除了是一名人民警察,还是丹阳市蒲公英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协会成立十余年来,薛晓静牵头组建了“警察妈妈工作室”“警察妈妈心理团队”“蒲公英宣讲团”,影响带动了近500名以“警察爸爸”“警察妈妈”“代理家长”身份的志愿者加入,陆续实施“蒲公英公益课堂、”“蒲公英少年警校”“蒲律未来”等关爱服务项目。期间,年捐款捐物30余万元,先后结对帮扶900余名弱势儿童。

2023年,薛晓静所在延陵派出所成为镇江公安未成年人保护“守望联盟”的成员单位,让这份大爱普及到了更多家庭与孩子。薛晓静本人更是陆续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江苏省最美警察、江苏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等荣誉。今年3月,她刚刚被授予“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心一意系人民。“我们会持续跟进王某姐弟一家,用温情守护、用关爱滋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警察爸爸’‘警察妈妈’的关爱。”薛晓静说话语气坚定,看向孩子的目光充满柔情。

校对 徐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