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个特点,说明将来大有可为,家长别再嫌烦

陪宝宝写日记 2024-05-27 16:07:09

五一假期,约上同事孩子一起去附近最大的湿地公园游玩。

一路上,两个孩子很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爸爸看,那里有小鸟!”

“妈妈,这个是什么花花?它怎么有这么多颜色?”

“妈妈,这个是什么路?为什么这里的路跟刚刚的路不一样?”

“爸爸看,我可以自己跳过去!”

如果我们不回应,他们会一直反复喊到我们搭理为止。

不一会儿,同事被叨烦了,拿出两个棒棒糖堵住他们的嘴:

“你们歇停会,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脑子都被你们吵疼了!”

孩子吃糖的间隙,同事继续抱怨道:

“自从会说话,嘴巴没一刻停,太烦人了!我真佩服你们夫妻俩,还能这么有耐心得回应!”

我笑笑说:“因为我们很珍惜他现在这段喋喋不休的时光呀!”

孩子有爱说话这个特点,说明将来大有可为,家长别再嫌烦!

孩子话多是好事

其实我们也曾因为儿子话多而厌烦过,但深入研究后就非常珍惜他的这一特质了。因为我们发现,这“聒噪”的背后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1.话多可以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孩子脑功能发育的催化剂。

因为人的大脑里有两个跟语言相关的区域,一个是布洛卡区,负责组织语言;一个是韦尼克区,负责理解语言。

当我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大脑里相应的区域就会被充分激活,进一步提高神经元的灵敏度。

孩子看似在说“废话”,实际上他们的大脑在快速运转中。

2.话多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留心观察我们跟人第一次见面时,大都通过闲聊达到破冰的目的。

当孩子话多且父母愿意耐心倾听并认真与之对话时,他们间的亲子关系往往会非常融洽。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尊重和信任。

朋友青青工作很忙,孩子上幼儿园前,都是放在老家给爷爷奶奶带。

刚接过来时,女儿非常抵触她,但过了短短一个月时间,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我好奇问她有什么秘诀,她告诉我六个字:陪孩子说废话。

原来有一次,她带女儿去动物园。女儿看到大象很兴奋,情不自禁得说道:“哇,大象这么大。”

她立马回应道,还趁机跟女儿说了很多大象的知识。自此,两个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了。

3.话多可以让孩子更快乐。

心理学家发现:

“一个人说的话若90%以上是废话,她就快乐。若废话不足50%,快乐感则不足。”

因为在交流中,没有太强目的性的语言,更容易让人亲近,而这往往能获得更多其他人的善意。

除此之外,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过程中,他们的那些负面情绪都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话多的孩子,一般观察力都很强,他们总能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因此幸福指数特别高。

粗暴制止 后患无穷

作为父母的我们,有着来自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所以面对孩子聒噪时,难免会有厌烦情绪。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简单粗暴得制止,因为这样做,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1.孩子的倾诉欲丧失。

试想一下,你兴冲冲得和父母说一个好消息,满心以为他们会和你一样开心,结果他们根本不想听。

这一刻的你,是不是有种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的失落感?为了避免再难过,之后你是不是就会不想再和父母聊天?

孩子也是一样,当你不愿听他说废话,他索性就什么都不说了。

2.孩子会变自卑。

看过这样一幕:

一位爸爸带儿子去旅游,儿子兴奋得问这问那,但爸爸从始至终眼睛就没离开过手机,很敷衍得回答孩子问题。

渐渐地,孩子发现自己在唱独角戏,整个人瞬间焉了下去,连风景都不想看了。

很多时候,孩子说个不停,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邀请父母走进他的小世界。

但如果每一次我们都粗暴得拒绝,他们就会产生“爸爸妈妈不再爱我”的负面想法,变得越来越自卑。

3.亲子关系会变糟糕。

因为父母不愿听孩子说废话,所以当父母一开口时,孩子也只会感到厌烦,自顾自关上沟通的心门。

当亲子间变得无话可说时,双方就成了只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彼此关系只会日渐疏远。

老公的表妹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从小到大,父母因为忙碌都不怎么管表妹。偶尔空闲坐在一起吃饭,表妹想跟他们聊聊生活中的趣事。结果没说两句,就会被打断,要求她别讲废话,抓紧时间说说成绩的事。

为了逃离父母,她背井离乡去了上海打拼,就算逢年过节,也不都回来。

每次老公劝说她回来时,她都冷冷回答:

“回去干嘛?跟他们大眼瞪小眼吗?”

如何正确引导

孩子话痨也是有有效期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好引导,最大限度得保护好孩子这一珍贵的特质。

1.认真倾听,及时回应。

当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放下手头的事,竖起耳朵认真倾听并及时积极回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如果真得有不得已的情况,无法做到倾听和回应,也应该温柔得摸摸孩子的头,用手势示意孩子自己正在忙,请他等待一会,而不是粗暴得推开他。

朋友菲菲已经30好几了,但每天和爸妈仍有说不完的话。

每晚睡觉前,她都要和爸妈视频,聊聊这一天发生的各种趣事。

据她说:“从小到大,只要我跟爸妈说‘我想跟你们说件事’,他们就会立马放下手头的事,坐在我身边认真听我讲话。”

在我们面前,她不止一次幸福得感叹,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遇到了世上最理解她的父母。

对孩子来说,积极回应就是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2.趣味提问,启发思维。

交流沟通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需要父母花心思投入,多问些具有趣味性、开放式的问题,从而调动孩子的思维,进一步延伸话题。

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聊天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还能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继续说下去。

每次接儿子放学回来的路上,他都会跟我聊学校今天的点心是什么。

这个时候,我都会围绕点心提出以下的问题:

“那你喜欢吃吗?你吃了几个呢?”

“它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咸咸的?”

“跟昨天的点心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除了在学校吃过,你还记得在哪里吃过吗?”

“你想不想买点放家里吃?你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吗?你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子吗?”

聊着聊着,我们很快就到家了,而儿子每次都意犹未尽,还要缠着我继续聊下去。

3.多说废话,少讲道理。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跟父母聊天,是因为我们总是很扫兴,一言不合就开始长篇大论得讲道理。

在孩子看来,这犹如唐僧念经,只想拼了命得摆脱。

跟孩子聊天,我们应该减少教育的目的性,做一个单纯的倾听者。

当你希望帮助孩子处理问题时,不要只是讲道理,而是告诉他们自己类似的经历。在这个闲聊分享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会明白正确的处理方式。

有一天,表哥的儿子告诉他:

“自己喜欢班上一个女生,不知道该怎么办?”

表哥当下一惊,害怕儿子早恋,耽误学业。

但他明白这时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于是冷静一会后,他跟儿子讲了自己学生时代暗恋女生的经历。

儿子听得津津有味,问表哥:

“那你跟她表白了吗?你们有在一起吗?”

这时,表哥才说道:

“没有,我把这份爱藏在了心里,希望等我有能力了再跟她表白。而我当时暗恋的人就是你的妈妈。”

儿子听完,跟表哥说了声谢谢,表示自己明白怎么做了。

有些父母说:

“与孩子闲聊是在浪费时间。”

可家不是只讲有用的话,只讲道理的地方。

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多倾听孩子的废话,多跟孩子说些无用的废话。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5

陪宝宝写日记

简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多平台育儿原创,专注育儿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