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死后,北洋裂变!袁世凯身后的乱世纷争

蒲子纨说历史 2025-03-17 12:06:05

1916年6月6日,中南海居仁堂内,气氛压抑而沉重。袁世凯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这位曾经在中国政坛翻云覆雨的人物,终因尿毒症等多种病症,在全国的声讨与反对中,带着未竟的皇帝梦,黯然离世,时年57岁。他的死,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本就不平静的湖面,宣告北洋军阀集团失去了唯一的核心,中国自此陷入了军阀纷争的乱世,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黑暗与动荡。

袁世凯离世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掌握着实权。然而,这两人很快就因权力分配产生了激烈矛盾,史称“府院之争”。黎元洪,这位被推上高位的湖北黄陂人,身材敦实,面容和善,骨子里却有着一股倔强。他空有总统之名,手中却无实权,不甘心被段祺瑞摆布,试图凭借总统的身份,在政治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段祺瑞,安徽合肥人,眼神犀利,为人刚愎自用,凭借北洋军的支持,在政府中独揽大权,根本不把黎元洪放在眼里。

1917年,围绕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宣战问题,“府院之争”达到了白热化。段祺瑞主张参战,希望借此获取日本的援助,扩充自己的实力;黎元洪则在国会和部分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坚决反对参战,认为这是段祺瑞为一己私利而将国家拖入战争泥潭。双方僵持不下,段祺瑞甚至指使督军团向黎元洪施压,迫使他同意参战。黎元洪一怒之下,免去了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前往天津,策划武力倒黎。

此时,一直觊觎北京政权的安徽督军张勋看到了机会。张勋,江西奉新人,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脑后还留着一条长辫,是个十足的守旧派。他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领5000“辫子军”于1917年6月14日开进北京。张勋进城后,并未真正调解矛盾,而是在7月1日拥戴溥仪复辟,妄图恢复清朝统治。一时间,北京街头龙旗飘扬,遗老遗少们纷纷出来,弹冠相庆。溥仪在养心殿重新坐上龙椅,颁布了一系列“上谕”,任命张勋为内阁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要职。

张勋的复辟行径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段祺瑞见时机成熟,在天津马厂誓师,组织“讨逆军”,讨伐张勋。“讨逆军”迅速向北京进发,张勋的“辫子军”不堪一击,很快便土崩瓦解。7月12日,溥仪再次宣布退位,张勋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复辟闹剧仅12天就宣告失败。“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的闹剧,让中国社会陷入了更深的混乱。在这一过程中,各路军阀纷纷拥兵自重,扩充实力,为争夺地盘和权力展开了激烈角逐。

直皖相争:权力角逐的首轮碰撞

段祺瑞在击败张勋后,重新掌握北京政权,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旧国会,妄图武力统一全国,建立以他为首的独裁统治。他的这一行为,遭到了南方革命党人和部分地方军阀的强烈反对。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组建护法军政府,与段祺瑞的北京政府分庭抗礼。

在北方,直系军阀逐渐崛起,与皖系军阀段祺瑞的矛盾日益尖锐。直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主要势力范围在直隶(今河北)、江苏、江西、湖北等地。冯国璋,直隶河间人,体态肥胖,为人圆滑世故,善于投机钻营。他凭借在北洋军中的资历和人脉,与段祺瑞争夺北洋集团的领导权。1918年,冯国璋去世,曹锟成为直系军阀的新首领,吴佩孚则成为直系的军事骨干。曹锟,直隶天津人,性格豪爽,但政治上较为短视。吴佩孚,山东蓬莱人,身材挺拔,军事才能出众,以“儒将”自诩,有着强烈的政治野心。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双方在京汉铁路沿线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等地展开激战。皖系军队装备精良,且有日本的支持,但内部矛盾重重,指挥混乱;直系军队则得到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支持,士气高昂,战斗力较强。吴佩孚亲自指挥直系军队,采用灵活的战术,迂回包抄皖系军队。经过数日激战,皖系军队大败,段祺瑞被迫下野,皖系军阀从此一蹶不振。直皖战争后,直系和奉系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但双方很快就因权力分配和地盘划分问题产生了矛盾,一场新的战争正在悄然酝酿。

直奉交锋:关外势力卷入中原纷争

奉系军阀张作霖,辽宁海城人,个子不高,却眼神凌厉,野心勃勃。他出身绿林,凭借着自己的狡黠和狠辣,在东北逐渐崛起,成为称霸一方的“东北王”。直皖战争后,张作霖的势力迅速扩张到关内,与直系军阀产生了利益冲突。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在京奉铁路沿线的长辛店、马厂等地展开激战。张作霖亲自率领奉军主力入关,试图一举击败直系,掌控北京政权。然而,奉军内部派系林立,指挥不统一,战斗力参差不齐;直系军队则在吴佩孚的精心部署下,严阵以待。战争初期,奉军攻势猛烈,但随着战斗的进行,直系军队逐渐占据上风。吴佩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奉军引入包围圈,然后发起猛烈反击。奉军大败,被迫退回关外。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与直系军阀形成对峙局面。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独霸北京政权,曹锟一心想当总统。1923年10月,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总统,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他用5000元一张的选票,收买国会议员,让他们投票选举自己为总统,史称“曹锟贿选”。这一丑闻让直系军阀的声誉一落千丈,也引发了国内各界的强烈不满。

张作霖在退回关外后,积极整军经武,扩充实力,准备卷土重来。他大量引进日本的军事装备和技术,聘请日本顾问,训练军队。同时,他还与南方的孙中山、北方的段祺瑞结成反直三角同盟,共同对抗直系军阀。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率领奉军20万人分两路入关,向直系军队发起进攻。直系军队则在吴佩孚的指挥下,在山海关、九门口等地进行顽强抵抗。战争初期,双方互有胜负,但随着战事的发展,直系军队内部出现了分裂。直系将领冯玉祥对曹锟、吴佩孚的统治不满,暗中与张作霖勾结,于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推翻了直系在北京的政权。吴佩孚腹背受敌,被迫率残部南逃。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军阀势力达到了顶峰,张作霖控制了北京、天津及直隶、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成为全国最有实力的军阀。冯玉祥则在北京组建了国民军,试图在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奉系和国民军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加深,新的战争隐患正在悄然滋生。

北伐前夕:乱世中的割据与混战

在直系和奉系军阀争斗的同时,南方的军阀也在进行着激烈的角逐。桂系军阀陆荣廷,广西武鸣人,凭借着在广西的根基和人脉,称霸广西,并将势力扩展到广东、湖南等地。他为人狡黠,善于见风使舵,在政治上摇摆不定,时而与北洋军阀合作,时而又与南方革命党人联合。

滇系军阀唐继尧,云南会泽人,野心勃勃,妄图称霸西南。他控制着云南、贵州等地,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周边省份的军阀发生冲突。唐继尧表面上拥护共和,实际上却在自己的地盘上实行独裁统治,搜刮民脂民膏,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

四川则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刘湘、杨森、刘文辉等军阀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百姓苦不堪言。刘湘,四川大邑人,身材魁梧,为人豪爽,在四川军阀中实力较强。他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逐渐成为四川军阀的首领。杨森,四川广安人,性格残暴,野心勃勃,为了扩充地盘,不择手段。刘文辉,刘湘的叔叔,同样野心勃勃,与刘湘之间为争夺四川的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这些地方军阀各自为政,拥兵自重,在自己的地盘上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百姓。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田园荒芜,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秩序极度混乱。

1926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决定发起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此时的中国,历经多年军阀混战,早已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北伐战争的号角,如同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这片黑暗的大地,也为结束军阀纷争的乱世带来了一丝曙光。

从袁世凯死后到北伐战争前夕,中国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军阀纷争。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权力和地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他们的争斗,让中国社会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混乱之中,也让无数百姓失去了生命和家园。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沉重的记忆,它见证了旧时代的腐朽与黑暗,也为新时代的到来敲响了警钟。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