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现象:比起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子,70后父母开始认同这件事

豆芽社会说啊 2025-04-27 17:24:43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面对现在年轻人的躺平,你怎么看?

话说现在年轻人之间刮起了一阵“躺平”风,原因是他们毕业后工资太低,不够租房吃喝等日常开销,还得倒贴,且身心受到摧残,于是干脆不上班在家待着,起码还能身心健康。

单身2.4亿人,一群人的狂欢

结婚生子,曾被国人认为是人生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和阶段。

三十而立,先成家再立业,也是人们对成长男子的一种规劝。

但是,世事变迁,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的结婚率、生育率持续下降。不仅初婚年龄推迟,2020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 28.67岁,男性29.38岁,女性27.95岁,比10年前推迟 3-4岁;

而且,结婚登记数量也是持续下降,2022年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结婚登记 683.3万对,较2013年的1346.9万对下降近 50%,创37年新低。

结婚的人少了,生孩子的自然更少,很多结了婚的夫妇也选择丁克。

我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繁荣的人口大国,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 956万,首次跌破1000万,死亡人口 1041万,进入 人口负增长 时代。

就有人口专家预测,如果未来人口没有显著提高,到本世纪末,我国将剩余5亿人。

未来,我国不仅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还将面临单身社会的现状。

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单身人口规模也在持续攀升,2023年,中国 15岁以上单身人口超2.4亿(含未婚、离异、丧偶),其中20-39岁青年占比超40%。

据预计,到2030年,我国独居人口将达 1.5-2亿。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这已然成为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00后为什么不愿意结婚生孩子

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了?

社会学家温铁军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根本不怪年轻人!”社会现象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经济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不得不说,这届年轻人实在是太难了。

赶上了最差的经济周期,由技术推动的康波长周期,一个周期40—60年,可以说一轮结束,一个人的大半辈子就没了。

猪在风口上都能起飞,如果赶上不好的时期,纵使个人再不服命运的摆布,最终也是无奈躺平。

有人说,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会躺平,因为他们不认为父辈所经历的财富周期是真正靠他们的能力取得的。

经济好的时候,人们辞去稳定的工作下海经商,稍微有点生意头脑,都比上班强;然而现在,大批的高学历人才,头破血流去争一份所谓稳定的工作。

年轻人毕业即失业,就业压力大,2024届毕业生总数为1179万人,有四百多万的毕业生工作没有着落。

曾经就有一北大教授发表惊人言论,寄语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

此番言论引起年轻人极大反感,大家纷纷直言:生存都是问题,拿什么养育孩子?

无论是找不工作,还是在职场上996、007,被当作牛马,巨大的生存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心理重压下的社会“退行“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被称作”退行“。

退行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或焦虑时,退回到早期发展阶段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现实中的挑战。

现代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一种退行的表现:

比如说,依赖父母、当啃老一族,不愿意长大,经济生活不独立;

选择躺平,不结婚不恋爱,避免进入婚姻角色,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

身边一些50+的姐姐,提起自己的孩子也是非常无奈,孩子白天上上班,业余时间就都用来打游戏,丝毫相亲恋爱的心情都没有。

父母稍微一催,孩子就非常不耐烦,甩过去一句话: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结婚养孩子?还是打游戏最轻松。

一方面年轻人拒绝进入另一段关系,开始新的生活,是因为消费主义鼓励他们及时满足,强化了这种行为;一方也是因为“习得性无助“造成。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经历多次失败后,认为努力无法改变结果,从而放弃尝试。

日益攀升的房价、高额的彩礼、育儿成本的加剧都强化了年轻人这种不敢进入婚姻,不敢生育孩子的无助感。

另外,职场对女性的歧视,超 50% 企业承认存在“隐性婚育歧视”,不愿意招聘未婚未育女性。

而女性在怀孕生子、抚养孩子最初的几年内,都是或多或少受到职业停滞、下岗、失业的风险。

第三,观念变迁下的顺其自然

随着个人主义的崛起,中国传统守儒家文化强调的“传宗接代“受到冲刷和洗礼,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个人的体验,认为,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

豆瓣“不婚不育”小组超10万成员,年轻人分享不婚生活。

小红书上分享一人食、独身旅居生活、和宠物相处的片段不在少数。

据2023年《中国青年婚恋观报告》显示,43% 女性认为“不结婚也能幸福”,男性占比 35%。

大家都越过越独了,年轻人对婚姻的理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单身社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所谓的异类。

现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更加理性,更多关注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成长。

尤其是女性,在婚姻中付出的更多,还会经历“丧偶式育儿“,于是干脆不结婚,如果有需要,也会选择”去父留子“,独自抚养孩子长大。

70后父母认同并支持

重新回到70后这一代人身上,现在选择躺平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一般是70后,都说70后是“最后一代传统中国人”:成长于集体主义时代,重视家庭责任,但他们的子女,90后、00后更崇尚个人主义。

平日经常去健身的一位大姐,今年刚满50岁,独生子女已经大学毕业,丝毫没有相亲结婚的意愿,她说自己也看开了,与其在孩子后面催促唠叨,不如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70年代出生的人,如今大多在45—54岁之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阶段最有压力的阶段。

面对子女躺平不婚,有的表示无奈,无法左右孩子的思想;

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70后父母掏空积蓄帮子女买房,但年轻人仍不愿结婚生子。

有的则对孩子也表示同情,不愿意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如果一个人活得很精彩,不一定非要走上结婚生子的道路。

总之,不少70后的老爸老妈,居然开始认同孩子的观念,并且支持了。

父母会体贴的说:孩子,不想结就不结,只要你过得开心就好,反正家里也不缺你这口饭吃。

总之,无论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抱着怎样悲观的态度,其实婚姻仍然是社会的主流选择,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良好的亲密关系可以使人幸福长寿、延缓心理退行,促进人格成熟,彼此相携成长;

而孩子则是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能够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无论如何,尊重自我内心的选择,活在当下即好。

你认为现在年轻人不婚不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0 阅读:89

豆芽社会说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