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青年京剧团最辉煌的时期,最好的五位名角儿

凝梦娱娱 2025-05-01 13:44:52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创建于1984年8月,当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亲自主抓,推出了一批尖子人才,在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用他们精彩的表演,为观众们奉献了一场场视觉盛宴。天津市青年京剧团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实力雄厚、行当齐全、剧目丰富、流派纷呈的京剧劲旅。

那时的天青团,可谓是戏曲界的“梦之队”,舞台上,名角荟萃,流光溢彩,雷英端庄秀丽的扮相,深沉凝炼的表演,一出场便光照舞台,魅力无限;张克的杨派唱腔高亢激昂,一曲《失空斩》唱得观众热血沸腾;王立军的武生表演干净利落,一招一式都透着扎实的功底;金少山夸李多爷“中锋嗓子亮堂音,蜂蜜滋味秋凉韵”,这在蓝文云身上简直是传神的再现;卢松的二路老生韵味十足,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他们的名字,是当时戏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天青团辉煌岁月的最佳见证。

在天津青年京剧团最辉煌的时期,有最好的五位名角儿,他们是雷英、蓝文云、王立军、张克、孟广禄。他们生正逢时,是压台子有号召力的角儿。我认为,在戏剧舞台上,压台的才叫角儿,上面几位都是,一上台一亮相一张嘴就什么都有了。 (可惜的是,现在著名的不少,角儿却不多,轻飘,不压台。)

可以说,雷英是中国京剧界的一颗璀璨明星。1986年3月,天津日报社为庆祝张君秋舞台生活50周年,特邀全国各地的张派传人在天津举办张派艺术展览演出。市长李瑞环以此为契机,向张君秋力荐雷英作他的徒弟。此前,张君秋曾经几次看过雷英演出,对她各方面专业条件都很满意,于是慨然应允,当年雷英23岁,当时的雷英天时地利人和,她一人全占了。

雷英饰演秦香莲

雷英走了,青年团不声不响地出来了刘桂娟、李佩红、董圆圆、刘淑云、赵秀君等。李佩红1984年进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先后求教于刘秀荣多位等名家,1988年拜关肃霜为师。她的《刘金定》确实是满场好,可以说在当时无出其右者。甚至可以说,青年团当时的武旦只有李佩红拿得出手。李佩红长久以来酷爱程派艺术,1992年受程派名家王吟秋老师亲授,主演了程派名剧《六月雪》,一举成功。

李佩红

说到天青团的角儿,必须要提的一位,那就是蓝文云。

蓝文云老师,她可以说是天津青年京剧团的台柱子,一度京剧界称其为“第一老旦”,试想一位老旦演员能够如此火爆,甚至于超过了剧团内的老生和青衣演员,这不就是能力的象征吗?蓝文云老师宗李派,其师承著名的京剧琴师周文贵。她行腔老到,韵味醇厚,神完气足,一气呵成。润腔不仅细腻古朴,而且饱孕人物感情,可谓寓情于声,声情并茂。

行内外的一致评价,蓝大姑是京剧老旦的里程碑,只是可惜后来蓝文云老师退出了舞台,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就是时至今日京剧界哪一位京剧老旦演员能够超过她。

蓝文云老师被天津戏迷称为"蓝大姑“

张克老师1986年同时拜程正泰、谭元寿、马长礼及香港名票丁存坤为师,是天津青年京剧团的头牌老生演员。张克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象征京剧艺术巅峰的“梅兰芳金奖”,以及“文华表演奖”,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但是近些年张克老师嗓子也出现了问题,演出也是经常唱劈了挨倒好。

说到张克必须要提及卢松老师,卢松老师以前陪张克演二路老生居多,但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他嗓子好,唱来又字正腔圆。张克与卢松是同学、好友、搭档,他们各自的儿子张子君、卢亦扬也十分喜爱京剧艺术。张克和卢松在五十岁生日之际,不谋而合作出这样一个决定:互托爱子——即张克收卢亦扬为义子,卢松收张子君为徒,让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润泽在下一代身上发扬光大。

王立军老师,1958年生于天津。他于1971年入天津市戏曲学校京剧班学艺,1976年毕业,分配到天津市京剧三团工作,1984年调入新组建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王立军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工武生,兼习老生,从艺杨麟玉,后相继拜茹元俊、谭元寿和丁存坤为师,厉慧良先生也曾亲授技艺。他擅长靠、箭衣戏,扮相英俊,气质脱俗。代表剧目有《挑滑车》、《英雄义》、《长坂坡.汉津口》、《连环套》、《野猪林》《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及新编戏《截江夺斗》等。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并被推荐为“中国京剧之星”,“第四届中国京剧节”中以《林冲夜奔》一剧荣获武戏擂台赛金奖,后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

他无论是老生戏还是武生戏都是一流的,老生戏韵味十足,武生戏基本功扎实。王立军的腿功堪称一绝,他在《野猪林》中戴着枷锁翻滚跌扑的动作,行云流水,至今无人能及,可惜的是,由于伤病的原因,王立军早早地离开了舞台,这也成为了不少戏迷心中的遗憾。

天青团的重要人物是孟广禄老师,多年来,他刻苦努力,精益求精,虚心向老一辈京剧艺术家学习,潜心钻研裘派京剧艺术,在业务上发展很快,很早就成为全国有影响的青年京剧演员。他曾被评为首届“中国京剧之星”,获得过中国京剧“梅兰芳金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等。不少裘迷评价孟广禄是高八度的裘派,演唱起来激情四溢。

当初的天津青年京剧团真是名角荟萃,并且都是艺术巅峰时期,如石晓亮老师、刘桂娟、闫巍、马连生、刘淑云等等。

石晓亮老师出生于1964年。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天津戏曲学校招生,石晓亮以《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一段“穿林海,跨雪原”从12.8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进入戏校的时候,他是以文武老生为学习方向的。进戏校后学的第一出戏就是跟文武老生周啸天老师学唱《红灯记》,一年后,他又跟随姚尚英老师学唱《智取威虎山》。有老师说,“台上那个灵气、那个幽默感,归丑吧?”这么着,石晓亮就归丑行了。戏校毕业后1984年到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工作,先后拜郭元祥、张春华、董文华为师,艺术上深得叶派武丑精髓。在张春华先生多年悉心传授指导下,艺术上突飞猛进,唱念做打技巧全面。代表剧目有:《三盗九龙杯》《打瓜园》《时迁偷鸡》《三岔口》《连环套》《闹天宫》等。他是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石晓亮老师念白清脆、表演诙谐、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他的武艺精湛、矫健敏捷,台风大气压众。他以扎实的戏曲功底、文武兼备的丑行技艺,成为了武丑行当第一位梅花奖得主。

刘桂娟,1965年出生于天津,1975年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1981年毕业,攻程派青衣,兼学花旦和刀马旦。《玉堂春》《昭君出塞》《梅玉配》等流派、风格迥异的剧目,她演来均能驾轻就熟,后潜心钻研程派艺术,得名宿陶汉祥提携,亲授其《六月雪》《荒山泪》等剧目。1986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为师。1999年,在“评说五小程旦”活动中与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荣获“五小程旦”称号。

刘淑云,国家一级演员,1964年生,1981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工青衣,花旦兼刀马旦,她天生丽质,扮相俊美,基本功扎实,戏路较宽,不仅擅演《小放牛》《拾玉镯》《铁弓缘》和《柜中缘》中天真浪漫的少女,也能演好《宇宙锋》中之大家闺秀。还可演阎惜姣与邹氏之类的放荡女性,也能入木三分,她可称为是位全才演员,尤其是筱派造诣颇高。

刘淑云

闫巍,1968年出生于天津,国家一级演员,青研班研究生,曾受教于阎世善、李金鸿、张春华、宋长荣、刘秀荣等名家,有“武旦皇后”的美誉。1996年获得“文华表演奖”,2001年获得全国优秀京剧青年演员评比展演“荣誉奖”,2011年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她擅长多种“出手儿”技能,尤其在火炽的开打中,能生动演绎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闫巍不仅动作优美、干净利落,爆发力强,节奏感突出,而且拥有一副好嗓子,能打能唱,实为难得。看过她的泗州城,她饰演的水母英姿飒爽,武功精湛,几处绝活让我眼花缭乱,其他人演的泗州城再也入不了眼,她是我心中的大武旦!

当年天青团的演出盛况,即使是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港澳台地区,只要天青团的旗帜一亮相,那绝对是一票难求。剧场内总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将演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如今的天青团,似乎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剧场外,不再有排队购票的长龙;剧场内,也难觅座无虚席的盛况,曾经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如今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天青团的兴衰,不仅仅是一个剧团的命运,更是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戏曲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期待着天青团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传承精华,开拓创新,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 阅读:78
评论列表

凝梦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