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有这么一位特别的中央大人物,他叫陈永贵。
那时候,陈永贵坐上了国务院副总理的位置,大家伙儿都亲切地叫他“农民副总理”。他虽然读书不多,但能力却得到了好多中央大领导的赏识。
陈永贵打心底里崇拜毛主席,他一辈子都照着毛主席的想法去做事。
陈永贵,一个从田间地头走到国务院副总理位置的人,他的经历简直就像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他没有参与过土地改革的大潮,也没走过万里长征的艰苦路程,更没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他甚至都不是一名共产党员,而且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那会儿,还给敌人手下的伪军打过下手。
不过,就这么个平平无奇、没啥文化的庄稼汉,建国后竟然能和毛主席、周总理这些大领导一起共事。连邓公都对他陈永贵赞不绝口。而他呢,也真没白让国家器重,日子过得简简单单,心里头总装着老百姓的事儿。一直到走的那天,也没给家里人留下啥值钱的家当。
但话说回来,距离陈永贵离世都已经六十年了,他儿子最近却说,老爹以前的遗嘱其实动过手脚。这背后到底有啥故事呢?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
陈永贵是1914年在山西昔阳出生的,他小时候在晋城生活,到了6岁,就跟着老爸搬到了大寨。从那以后,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寨过的。
陈永贵诞生的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乱得一塌糊涂,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陈永贵呢,也是这苦哈哈大军里的一员。
陈永贵懂事起,就给地主家当起了放牛娃。等年纪大点儿,为了糊口,他啥苦活累活都干,整天忙得团团转,累得够呛。即便如此,他也只能勉强养活自己。
陈永贵因为手头拮据,一直到26岁才成了家。他媳妇的情况跟他差不多,都是因为家里穷。这种情况,在当时那个年代,其实是很多穷苦人家的真实反映。
跟老婆结婚后,陈永贵的生活有了点新样子。
陈永贵人生重要节点那会儿,日本鬼子正侵略咱中国呢,连他住的大寨村也没逃过一劫。那会儿,不知怎的,陈永贵就被推上了大寨村那个所谓的“伪管理头头”的位置,说白了,这可不是啥露脸的事儿。
陈永贵接手那个位子,实在是形势逼人,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虽然有了这个新身份,他心里还是不踏实。为了多一份保障,他又加入了“兴亚会”。没想到第二年,因为工作上的事儿,陈永贵被日本宪兵队给抓了,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将近一年。
从监狱出来后,陈永贵没再去管什么官职,他直接找了一家做烧饼的小店打工。那时候的陈永贵,心里头就一个念头,那就是挣钱养活家里人,别的啥也没多想。
没过多久,鬼子被打败投降了,全国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但这股高兴劲儿跟陈永贵没啥大关联。为啥呢?还不是因为陈永贵以前给伪军干过活,甚至还当过他们的代表。所以鬼子投降后,村里的人就对陈永贵进行了惩罚。
但是,陈永贵在那个时期虽然担了个假官职,却没干啥坏事儿,因此等那阵风波平息了,大家也就不怎么去追究他了。
日寇认输后,陈永贵的日子是越过越美,不光分得了田地,还有了自个儿的房子,这让他觉得日子真是蒸蒸日上。为啥陈永贵能过上这等好日子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党是个一门心思为老百姓着想的政府,老想着咋让大伙儿日子更好过。党做的这些事儿,让陈永贵心里头对毛主席那叫一个敬仰。
陈永贵分到房子和田地后,他可不是个偷懒的人,立马就忙活起来,想让日子过得更好,心里还总想着向我们党学习。到了1948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成了党员后,陈永贵特别响应国家喊出的“自己动手,努力干事业”的口号,二话不说就带着村民们去开垦荒地,还修建水利设施,这样一来,村子就告别了以前的穷困样儿。
1958年的时候,陈永贵因为表现特别棒,就被选为了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当上这个头儿以后,陈永贵心里头一直没忘本,他知道自己说到底还是个种地的农民,除了会侍弄庄稼,旁的啥也不会。所以他就想着,只要把地种好了,那就不枉费村里人对他的信任。
陈永贵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好歹上过点学,能认几个字。就因为这点,他慢慢喜欢上了看书。他看的书里头,毛主席思想的书占了大头。不过呢,看这些书并没让他学到啥新东西。
村里的状况有了挺大改善,陈永贵不光把自己村子搞得井井有条,还腾出手来帮衬周边的村子一起进步。他在引导大家想法这方面,也是挺有一手的。
陈永贵本事大,对毛主席的那一套思想领悟得特别深,这让他很快就被上面的领导给盯上了。不过那时候,他并没被提拔到啥重要位置,还是跟往常一样,在大寨埋头种地。但这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毕竟像他这么能干的人,以后有的是出头的机会。
没过多久,陈永贵就撞上了干旱缺水、大雨倾盆等各种难题。碰到这些麻烦时,陈永贵一点也没退缩,他动脑筋想办法,一个一个地解决了这些困难,让大寨的农业一点点地好起来。
那些年日子特别苦,但陈永贵带着村民们一块儿使劲儿,硬是把粮食收成给搞上去了。不光如此,他们还给国家贡献了好几十万的公粮呢。
大寨表现得太抢眼了,这让好多领导都盯上了这个地方,心里琢磨着大寨咋就这么厉害呢。于是,他们一个个都跑到大寨去实地看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大寨那股子干劲和热情,直接把他们给震住了。
不久之后,陈永贵的事迹逐渐传到了中央高层的耳朵里,就连毛主席也注意到了陈永贵这个名字,并且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4年3月份,毛主席外出考察时,碰巧遇到了山西省的一把手陶鲁笳。两人聊起天来,毛主席就问陶鲁笳认不认识陈永贵。陶鲁笳对陈永贵挺了解,他就跟毛主席详细讲了讲陈永贵是咋带着大伙儿吃苦耐劳、努力奋斗的故事。
后来,毛主席对陈永贵特别上心,接着就请他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讲讲自己的工作心得。然后,毛主席还当面提倡,让大家在农业方面要学习大寨的那种干劲。
年底时,陈永贵进京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大的头一回会议。在开会那会儿,他有幸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真是没法说。但除了这事儿,还有件更让他心跳加速的事儿眼看就要来了。
毛主席特地叫上了陈永贵,让他来参加自己的生辰庆祝。这次聚会,是毛主席悄悄拿自己的稿费办的,没有大张旗鼓。在这个生辰宴上,他主要请的都是那些特别出色的劳动模范。
这次过生日的聚会上,陈永贵碰到了毛主席、刘少奇和邓爷爷这些大领导。不光有中央的领导,还有像王进喜、邢燕子这样的知名人物也来了。
这次饭局,陈永贵感觉特别好,他觉得毛主席特别亲切随和,这让陈永贵心里头很是激动。吃饭那会儿,中央的大领导们,对陈永贵和王进喜这些干活儿出色的模范人物,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没过多久,陈永贵就开始了他的新职务之旅,他先是当上了山西省革委会的副头儿,接着又成了昔阳县委书记,后来还升为了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并且也兼任了晋中地委书记的位子。
1975年年初那会儿,1月份,陈永贵跑到北京去参会。就在那会儿,周总理把陈永贵给找过去了,跟他说中央打算让他挑大梁,当国务院的副总理,专门管农业这块儿。总理希望他能把大寨那股子劲儿,带到全中国去。
当国家把一项重要任务交给陈永贵时,他一开始心里挺没底的,觉得自己读书不多,恐怕干不来这么大的事儿。就在这时,周总理出面跟他聊了聊,给了他不少鼓励。最后,陈永贵鼓起勇气,答应接下这个担子,但他也提了个小条件:不搬家去北京,也不要工资。就这样,他成了咱们国务院的副总理。
陈永贵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后,就搬进了钓鱼台,身边多了秘书、警卫、司机,还有专门做饭的炊事班和管生活的管理员。刚开始,他还挺不适应的,毕竟以前啥事儿都得自己动手,现在啥都有人帮他干,这让他感觉怪怪的,有点不太自在。
陈永贵没接国务院副总理的差事,就靠着大寨村给的那一百多块钱工资,还有国务院的一点补贴,他在国务院里头,算是过得最拮据的一个了。
陈永贵压根儿没想过自己能当上国务院副总理,这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对自己特别狠,绝不搞啥特殊待遇,就想着得对得起国家给的这份重任。他在国务院副总理的位置上干了整整五年,然后1980年的时候就主动不干了,辞掉了这个职务。
陈永贵辞职以后,心里头琢磨着回大寨村过安稳日子,可惜国家没点头答应。于是呢,他在家歇了阵子,之后就跑到北京东郊的农场,谋了个顾问的活儿干。
那段时间,陈永贵的身体状况出了问题,说到底,这问题主要是他那抽烟的老毛病闹的。结果,到了晚年,他因为肺癌住进了医院,接受了治疗。
大概经过一年的调养和治疗,他的身体状况还是没有好转,这让他心里明白,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了。于是,他让老婆整理一下家里的财务,看看还有多少钱能用。家里人一块儿算了算,最后凑出了8000块钱。
瞅见这些钞票,陈永贵心里头第一个念头就是全数拿去当党费。可就在这时,他媳妇开口了,问要是钱都上交了,孩子上学的事儿咋整。那会儿,他们的小儿子正等着钱去念书,家里却一分钱都挤不出来。没办法,陈永贵只好改了之前的打算,决定留出3000块给孩子交学费,剩下的才拿去交党费。这样一来,原本打算交的8000元党费,就变成了5000元。
陈永贵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后,他心底里还是个农民,并且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没忘了自己是普通人和父亲的身份。他给孩子们树了个好榜样,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陈永贵一辈子都坚守着农民的朴实本质,从来没走过样,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