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简史:作为最有钱的王朝,北宋为什么还会积贫积弱?

南笙舞娱 2024-05-10 13:31:34
前言

人们一提起中国古代最富有的朝代,那么答案毫无疑问是宋朝,如果只看它的经济总量,彼时的宋朝在世界上也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富庶的国家。

但是拥有远超秦、隋、唐等大一统王朝的宋,在军事上却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相反,已经在经济上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宋朝,还是和辽国成了兄弟之邦,宋每年要“赠送”辽国白银十万两。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宋落入这样的处境?明明经济领先的宋为什么会如此的积贫积弱?

北宋建立

宋太祖赵匡胤并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本来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从他的曾曾祖父赵朓一直到他的父亲赵弘殷世代为官,而且赵弘殷年轻的时候也是武官,小时候就以骁勇善战著称,他曾被赵王王镕任命率领五百骁骑增援李存勖的唐军,在他的支援下大破后梁军。

赵弘殷还在后汉时期还带领士兵参加西征王景崇的行动,他亲自带兵斩杀了敌将首级打的蜀军四散而逃,因为战功一直升迁到了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之后更是一路做到了监军。

赵匡胤作为他的儿子,加上从小就生活在军事氛围浓厚的家庭,所以赵匡胤年青的时候就成了那种个性强横、好赌博、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的孩子,他对武术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经常练习骑射,和自己的朋友练习排兵布阵,舞刀弄枪。

后来柴荣御驾亲征,防卫契丹、北汉入侵,柴荣遭遇了北汉的军队身陷重围,赵匡胤得到消息立刻带着两千精兵杀出重围救出了柴荣,之后进攻北汉都城,他作为先锋冲在前面,之后他还跟随柴荣夺取四州、针对南唐的一系列行动他都鞍前马后、冲锋陷阵,立下了无数功劳。

但是赵匡胤不愿久居人下,之后在设计发动了陈桥驿兵变,因为那时他已经是检校太尉了,加上他受命带领军队出征防御契丹和北汉联兵,作为军队最高指挥的他带领军队脱离了中央的势力范围,趁着皇帝还小,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了,他终于抓住机会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带领军队回到开封 。

《宋史》

这次兵变非常的成功,赵匡胤几乎没有遇见什么抵抗就拿下了开封,文武百官直到赵匡胤手握重兵,他们也只听命的份了,960年,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以宋为国号,北宋成立。

但是北宋成立之初的时候还没有统一全国,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依然存在,之后赵匡胤就开始了东征西战的生活,先后灭亡了南平、后蜀、南汉,之后集火消灭了实力雄厚的南唐,最后灭亡北汉统一全国。

其实由此就可以看出,其实北宋初年的时候,军队的战斗力还是非常的强悍的,不仅是因为赵匡胤本身就非常的骁勇善战,将领的素质和军队的硬实力都是过关的。

宋太祖深知兵权的重要

建立北宋之后赵匡胤可没有丝毫觉得放心,他作为兵变成功上位的人,自然是知道军队、军权才是自己称王最大的依仗,没了兵权或者手下的兵力超过了他,那他辛辛苦苦建立的王朝还是会易主,所以他后来做了很多事情来保证自己的统治。

他先是通过威逼利诱(也就是杯酒释兵权),让那些高级的将领把自己的军权交了出来,同时不在重用禁军将领,把他们都外放地方,让他们远离中央当个节度使,同时还继续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这样一番折腾下来,那些曾经手握重兵的大将几乎是徒有其名而毫无实权了,再也不会威胁中央。

之后他还在军事体系上改革,让枢密院主掌各种军国大事,枢密使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但是,所有大事都要提前向皇帝汇报,其实最后的决策还是在他皇帝的手中,更方便自己管理军队了。

之后他为了平衡文武官员的势力,还提出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主张,导致文武官员的重心开始向文官倾斜,虽然不是赵匡胤直接提出的“重文轻武”,但是他这样的祖训也确实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官员选拔,导致武官在朝廷的地位越来越低。

文官不仅可以参与甚至主导军政大权,还可以直接主持军务,加上自己本就可以在地方或中央担任要职,俸禄待遇远比武官好的同时还能左右他们的决策,想当武官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同时,武官的培训体系也逐渐的僵化,不仅出征打仗遵循朝廷预授的阵图,指挥权和战术灵活性受到极大的限制的同时,自己的实际权力还要受到约束,那些文官还可以来横插一脚。

同时科举制度的改革也让文人的地位上升,进士的地位空前的提高,整个社会尚文风气很浓厚,大家都愿意读书考取功名,没人愿意走武官的路子,不仅待遇远远不及文官,权势也小。

久而久之北宋的经济和文化就这样蓬勃的发展,但是将领的素质确实是越来越低,军队操练士兵也刻板、敷衍,就导致北宋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力量极度的不平衡,埋下了积弱的祸根。

与之对应的是宋代几百年间诞生的著名将领也不少,像岳飞、曹彬、李继隆等等人中吕布一样的将领也有很多,但是大多数人都因为朝廷的大方向或多或少受到牵制,无法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

加上后来北宋和辽国为了争夺燕云十六州打的不可开交,中间爆发了多年的战争,从宋太宗赵光义开始一直到宋真宗在位的时候,才终于打赢了辽国,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宋并没有借机吞并辽国,反而是结成了兄弟邦国,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宋国必须每年上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来安抚辽国,之后又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此来换取边境的安定。

官场腐败严重

相信我们都听说过宋代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非常的严重,因为北宋的都城在开封,这里是广袤的平原地区,虽然客观上定都这里有利于农商的繁荣,但是因为地处平原,没有什么天险可供防守,加上北宋的国土范围并没有秦汉广阔,首都距离辽国很近,一旦对方集中兵力进攻,开封很容易沦陷,所以从赵匡胤开始,这里就一直常备大量的守军。

赵匡胤的政策一直被后代继承,皇帝都坚持养兵的策略,到赵祯在位的时候中央禁军的人员占比能达到全国军队的六成以上,同时为了因为禁军的人员要求太大,所以他们不得不拓宽招生源,很多流民、犯罪者都被招进来,导致养军费用很高,同时军人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能力地下,战斗力自然就弱了。

加上宋代的科举改革,不仅使得士大夫、进士等人群的社会地位很高,同时扩张了科举考试的人数,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十分的浓厚,当官之后每年的俸禄优渥,老年之后还有国家提供补贴,以及荫补制度、官职分离的影响,就导致宋代的官员人数相当多,这也就埋下了冗官冗费的祸根。

结语

北宋的积贫积弱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赵匡胤开始,全国就逐渐走向了重文轻武的一面,文武官员的待遇相差悬殊,加上整个社会风气都偏向文,导致武官的培养和发展都十分困难。

此外官场和兵场冗员现象相当严重,每年供养这些冗官、兵都要消耗大量国力,甚至还要向辽国进贡大量的财物换取安定,各个方面都导致虽然北宋的财力空前雄厚,但是仍然逃不过积贫积弱的

信息源:《宋史》

0 阅读:4

南笙舞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