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贵州织金洞

闻垂说集邮 2025-03-18 10:16:45

聞鍾記郵(5244)游走贵州织金洞

本家老师游走贵州,3月2日从贵州织金寄给我一枚实寄封,6日就收到了千里之外的邮件,为邮政速度点赞。在云贵高原的褶皱深处,贵州织金县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中国西南版图上的璀璨明珠。织金洞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不仅是地球亿万年演化的天然博物馆,更通过一枚枚镌刻着时空密码的织金洞邮戳,与邮政文化共同编织出跨越维度的文明图谱。早在2007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款编号为PP147的普通邮资明信片,邮资图就是织金洞。

也正是从那时候,知道了贵州的这一名胜风景。织金洞,古称“打鸡洞”,因洞内石笋如林、钟乳垂悬,每逢节庆当地苗族同胞常于此斗鸡祈福而得名。它形成于约50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总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洞内最高处达150米,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被誉为“岩溶博物馆”。洞内景观以“大、奇、全”著称。“霸王盔”形如古代将军的头盔,高10余米,由碳酸钙沉积与重力作用共同塑造;“银雨树”则以水晶般的质感与伞状造型闻名,其生长速度仅为每百年1厘米,堪称“时间的雕塑”。2015年,织金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地质公园。

织金县邮政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早期邮戳多采用干支纪年与地名组合。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织金洞旅游开发的兴起,邮政部门推出首枚“织金洞”风景日戳,图案为洞内标志性景观“婆媳情深”。2016年,为纪念织金洞申遗成功,特制的“世界地质公园”邮戳正式启用,其设计融合了岩溶地貌与民族纹样,成为集邮界的热门藏品。每一枚织金洞邮戳都是地理信息与文化记忆的浓缩。例如,2020年发行的“夜郎文化”主题邮戳,将洞内“倒挂琵琶”景观与古夜郎国传说相结合,传递出神秘的地域文化意象。而实寄封上的销戳时间,则成为研究特定历史时期邮政服务效率的实证资料。

与我而言,更喜欢自然实寄的信封或者明信片,实寄封作为邮政史上的“活化石”,通过邮戳、邮票与信封的组合,构建起跨越时空的交流网络。实寄封不仅是地理位移的见证,更是文化交融的媒介。贵州多山的地形曾导致邮政网络建设滞后,早期实寄封因运输困难而存世稀少。民国时期从织金县寄往贵阳的信件,需经马帮辗转数日,信封上的“骡马邮件”戳记成为珍贵的历史印记。当代实寄封则通过加盖特色邮戳,如“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等,成为旅游文化传播的载体。

集邮爱好者常通过“原地封”创作表达对贵州的热爱,对织金洞的热爱。一枚加盖了织金洞日戳邮件,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这种实践不仅丰富了集邮文化,也推动了地方旅游资源的传播。织金洞与邮政文化的交融,揭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遗产的共生关系。在数字化时代,实寄封的传统功能虽被电子通讯取代,但其作为文化符号的价值却愈发凸显。相对于其他的各有邮戳,我更喜欢普通的邮戳,就像这个加盖在一枚普通实寄封上的织金洞日戳,简洁大方,不拖泥带水,邮政小姐姐盖戳的技术也值得一赞。

0 阅读:1

闻垂说集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