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坚持把吸烟的和不吸烟的分成对立的两派,国际友人诧异万分

覃仕勇来说史 2025-04-07 17:00:21

老覃发布了《法国特使来访,毛主席低声吐露心迹:我将独自和群众站在一起战斗》一文,文中提到,1965年8月3日,毛主席在和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文化事务部长安德烈·马尔罗的谈话中提到,

“目前中国修正主义阶层相当广泛地存在着”,“我将会独自和群众站在一起战斗,我们一定会胜利”。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在接下来的一周多时间内,《人民日报》和北京各报都没有对此文进行转载。

毛主席对此大为不满。

他在此前已经在1963年12月12日和1964年6月27日做了关于文艺界的著名的“两个批示”,严厉批评全国文联和所属各协会,以及整个文艺界“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

这次,北京的报纸拒绝转载《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毛主席认为这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存在着巨大的阻碍,决定将该文印成单行本,向全国征订。

话又说回来,一方面为了提醒人们警惕修正主义,另一方面为了敦促各大区第一书记“争取快一点把后方建设起来”,毛主席在11月12日就乘专列离开了北京,经天津南下,分别在徐州、蚌埠、南京等地停留,于11月17日抵达上海,住进了西郊的一栋旧式别墅里。

11月24日,是国际友人斯特朗的80寿辰,毛主席提前派人给她送去了一张精美的祝贺卡。

斯特朗是美国记者,与史沫特莱、斯诺一样,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同情中国,被人们亲切地称为“3S”。

斯特朗的作品颇丰,其中的《人类的五分之一》《中国出现黎明》《我为什么在七十二岁时来到中国》等等影响巨大。

最难得的是,她在1957年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决然地在中国定居,成为了中国人民最忠实的朋友。

斯特朗既然是这样一位影响力巨大的人物,毛主席又这样关注她的寿辰,有关部门便于11月22日为她包了一架专机,满载着她和她的30位中外朋友飞抵上海,由毛主席在锦江饭店亲自祝贺她的80大寿。

11月24日这一天中午,毛主席和周恩来站在上海锦江饭店一个大房间的门口迎接客人。

毛主席神采奕奕,见到了斯特朗后,首先祝贺斯特朗“生日快乐”,然后同鱼贯而入的客人们一一握手,嘴里嚷道:“啊哈,你们中的好几位我都已经认识了,但大多数人是素未谋面!”

外国友人都进去后,迎面走来的是副部长吴冷西在内的中宣部领导,毛主席与他们几个握手时,面露不悦之色。

等所有人都进了接待室,毛主席才迈步走进来,让斯特朗坐首席,自己则在相邻的椅子上坐下来。

他慢条斯理地掏出香烟,点燃了一支,意味深长地说:“我是吸烟者,算是一派;斯特朗同志不吸烟,属于不吸烟派,是对立的一派。”

斯特朗对毛主席的话莫名其妙,非常奇怪地看着毛主席。

当年在延安娶了延安第一美女苏菲,建国后第一个获得中国国籍的美国人,马海德医生,他误以为毛主席是在开玩笑,笑着对毛主席说道:“怎么?主席,你竟然把吸烟和不吸烟的问题看成是派别问题了?”

毛主席故作轻松地说:“是的,你们医生劝我不要吸烟,但烟我是要吸的。你们医生和我之间也是两派!”

然后,他环视现场所有人,严肃地说:“你们当中有谁是吸烟?吸烟的拿一支香烟举起手来,我看看嘛。”

毛主席的话,只有中宣部那几位领导干部听得懂,他们一个个惶惑不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手足无措。

见到在座拿起烟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毛主席笑了笑,话里有话地说:

“好吧,看来在这方面我也是少数派喽。不管怎样,我还是吸烟,并且劝你们也吸。”

2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