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大年丨春节民俗非遗知多少?浦东娃走进这里品年味

浦东发布 2024-01-31 14:40:41

走三桥、滚汤圆、写福字……春节(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华儿女一年中最看重的节日,一项项仪式感背后,蕴含着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码。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馆迎来了百余名浦东一零后,在上海青少年社科冬令营浦东专场活动中,学习民俗文化、感受浓浓年味。

走进“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展,喜气的中国红映入眼帘。“迎新春”“贺新春”“闹新春”三大板块,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传统春节从准备活动到庆贺仪式的全过程,主要呈现了上海和江南地区传统春节的独特风貌。“拜年的习俗最早起源于何时?”“民间认为在正月里哪一天走三桥‘去百病’?”浦东小营员们仔细聆听志愿者的讲解,时而恍然大悟、时而点头记忆。

头戴吉祥帽、身穿壮族黄色民族服装,上海市东昌中学东校八年级学生韦志馨参观得非常认真。因为妈妈是汉族、爸爸是壮族,她对展览中的一些过年习俗,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我家每年过两次年,一次是传统春节,一次是壮族新年。”

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展览中设置的多个互动打卡点:“聚亲会友送旧年”展现了一桌上海味道的年夜饭,他们写下自己喜爱的年夜饭菜名挂在互动墙上;“迎财接福共荣华”,可以用趣味拼图形式,再现清代民俗版画武财神关公;“圆子沉浮盼团聚”,一起开动脑筋猜猜元宵灯谜……

参观完展览已是收获满满,还有更多惊喜等待着小营员们。浦东新区文明办和区教育局联合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场馆和多所中小学,现场展示6项具有十足年味的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这口锅里煮的是什么呀?”在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带来的糖画摊位前,一群红领巾幸福观察员好奇地询问。当日的“大厨”——该校糖画社团学生闵婧雅笑言,搅拌20多分钟后,就能熬出一锅香喷喷的糖浆,而她通过学校社团的学习,已经可以用一把勺子,画出一条栩栩如生的可以吃的龙。在浦南文化馆的展位前,跟着非遗老师学习剪窗花,四角、六角有讲究;在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展位上,向“小老师”讨教泥塑飞龙的窍门;在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的展位上,学习写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创意福”……有兴趣的孩子,还能现场体验舞龙、学习皮影戏。

这些小营员可都不简单,他们都来自浦东新区红领巾幸福观察员、红领巾讲解员,参观体验之余,他们还带着观察研究传统节日的小课题,在社科馆的学术氛围中开展探究活动。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人对于种族延续、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认知与想象,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人类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此次公益活动以展览和体验结合、青少年同辈的交流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群体学习、感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字/部分摄影:符佳

编辑:王雨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