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宅基地不是祖业是集体资产”,寒了6亿农民的心

明月谈娱乐 2023-05-06 12:28:09

最近,很多农村地区刷新了墙上的标语。

最新的舆论攻势开始把矛头对准了农民的宅基地。

“宅基地不是祖业是集体资产”

这短短的一句话,寒了6亿农民的心。

从法律层面来说,城市的土地是国有,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自然,宅基地也确实归村集体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并没有产权。

根据《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在一些情况下,村集体是有权收回农民宅基地。第一,宅基地闲置、倒塌后空置2年以上未重建的,为了避免浪费宝贵的宅基地资源,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宅基地管理有关规定,闲置、房屋倒塌超过两年以上未恢复重建的宅基地,将会被村集体收回。

第二,擅自在宅基地上修建厂房等非居住性房屋的。擅自改变了宅基地的使用性质,可以把宅基地收回。

但是,现在却出现新的问题,就是,这个集体到底是谁?如果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村实行公社化,确实存在村集体,一个村就是村集体,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生产资料自然也属于大家共同所有,产生的利益,群体村民进行分红。到了现在,像南街村、华西村这样继续实行集体制度的村庄,还是按照这样的分配原则进行,无可厚非。

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是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单干,自然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村集体”,没有了集体产业,这个收归集体,到底该收归谁呢?如果收归村委会,那么村委会对全体村民进行分红吗?如果不分红,那么又为什么成为集体呢?集了谁的体呢?

虽然法律层面上这样说没问题,但是在具体执行上确实自相矛盾。

另外,农村的宅基地,特别是老宅,一般都是子孙继承而来,有些渊源流传的家族,祖宅甚至传了几百年,现在却告诉他们,这不是祖宅,是集体所有,虽然合乎了法律,但是却寒了民心。

近年来,关于农村宅基地的政策不断翻新,一些地方政府,禁止农村宅基地翻修、重建。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宅基地收费政策,超出标准的部分,每年需要交费。一些地方,开始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退出机制。还有一些地方,对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家庭的宅基地进行强制收回。

总而言之,镰刀已经割向了农民的宅基地。

现在舆论已经开始造势,就是要告诉你,宅基地不是你的,而是集体资产,让你用是情分,不让你用是规矩。

对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收费,对于一些农村家庭而言,宅基地就是命根子,宁愿多交钱,也不会退地,并不能起到禁止多占、集约管理的目的。

而收回常年在外打工的家庭的宅基地,更是直接断人后路,倒逼这些外来务工人群成为城市房地产的接盘侠。

但是,对于农民来说,除了责任田和宅基地,还有什么?

责任田也不是自己的,如今,宅基地也不是自己的,到头来,属于农民的只有终日没有白天黑夜的辛勤劳作和勉强温饱。

农村是国家最后的底线,农村的改革,需要切实考虑到农民的利益,要设身处地的为农民着想。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想要改变农村的面貌,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农民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而不是,设立约束农民的农管,觊觎农民的生产资料。如此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结果是会严重的破坏农村的生存生态。

法理不外乎人情,如果没有情,法是立不住的,一句口号,就能寒了6亿农民的心。

0 阅读:21

明月谈娱乐

简介: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所有的不期而遇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