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028)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登上热搜

小高语文在线 2024-05-24 21:52:52

来源:作文选刊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有网友发布视频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还登上了热搜。视频显示,一位阿姨对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两个相对的下铺都挂上了白色的帘子,帘子背后一位年轻人正低头坐着,面对指责默不作声。阿姨:看看年轻人在车上还挂上这么点帘子,让70多岁的老年人连坐都不让坐。

其实,坐过火车硬卧的朋友可能都了解,硬卧分为上铺、中铺、下铺。下铺临近地面,行动会方便些,上铺和中铺的乘客如果回到铺位,动作多是躺着,坐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多年来乘客们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上铺和中铺的乘客会坐在下铺休息。但是下铺拉上帘子不让坐就该被批评吗?网友看法不一

对这个舆论持续走高的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800字的评论。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八百字。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文题分析:

从作文题来看,本题属时评类作文,时评文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其中一个分支,材料着重从社会热点时事出发,有时代性,有针对性。要写好时评文,一般要做到:

1、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发现一个社会热点的时候,我们要追溯到此类热点的根源,明白这个热点背后的积极或者消极意义是什么,从其根本来抒发自己的观点。必须注意,此类观点一定是积极向上的,而不可曲解社会热点的原意,不能出现诽谤层面等内容,也不能造谣生事。在文章写作的开始,我们首先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我们在描述些什么,只有这样,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所有的读者都抓住我们的核心内容,在了解文章中心后继续阅读。

2、思路明了、逻辑清晰。

时评类文章一般是对一个事实的客观描写,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那么读者一定会认为你是在胡说八道,或者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博得人的关注。这样,我们发表时评文章的目的就不容易被达到,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写作时评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思路,列出一二三点之后再进行书写,使每一个分论点都能进行有效衔接,而不是单纯的在凑字数,唯有如此我们的文章才能更有说服力,更能够吸引读者,并且让读者信服我们所要表达的观点。

3、适当丰富文章主体内容。

单纯的观点论证或者是以理说服人的方式不能够让吸引读者,会让我们的文章比较呆板,枯燥无味,所以我们可以一些引入实例的方式来丰富文章,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更有说服力。例子的选取不能选择那些比较生疏、偏远的,而是要选择大众化、普遍化、广泛化的事例,这样使我们的事例更具有说服性,更能够说服读者,让读者和我们的思路一致,起到效果。

4、注意文章的结尾,能够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人民日报的片尾总结,它总是以简短对称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对前文来进行一个大概的总结,让大家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一般都会利用诗句对称的形式或者是押韵的形式来进行梳理总结,这样的文章也会有落笔之处,整个文章的结构也会显得更加完整。

这道题针对的事件很明确,需要对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的事件进行评论。需要选择一个角度来分析事件,可以从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的道德观念、交通工具上的行为规范、如何共享公共空间以及共同维护美好的公共空间等方面进行思考,应该对事件本身进行客观分析,同时也可以结合个人的看法和态度来进行评论。

文章应当立意明确,结构合理,要有引言、正文和结论,力求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这道题贴合大家生活,相信大家有话要说。时评类文章一般都要摆现象和辩证分析,最重要的是文章的谋篇布局上一定要详略得当,逐层深入!

二、热点事件:

近日,网友发视频吐槽“年轻人卧铺下铺挂帘子老人没地坐”一事引热议。事件当事年轻人回应称:并不存在挂帘子拒绝沟通的情况,是老人直接开始辱骂,不给她回应机会。视频中床帘膨起的状态是未完全挂好,实际并未占据大量空间。

(一)热点事件多维解读:

角度一:社会需要温情,更需要尊重和包容,共同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有网友认为,他坐在我的铺位上是可以的,但是等我要休息时他要自觉离开。人家买了下铺就是为了好好休息,不打扰别人也不让别人打扰,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给你让座是情分,不让座也是本分。

买了火车硬卧的下铺,乘客有权挂帘子或者其他遮挡物吗?中国铁路12306客服回应称,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围挡,不影响其他旅客情况下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各位旅客协商好。

铁路部门有关人员回应:既然是消费者花钱买了下铺,而且下铺的价钱本身就比中铺和上铺的价钱要高。只要他在不影响别人正常休息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他就有权利在他购买的位置和空间内做一些合理使用,包括挂一个帘子、放一件衣服等,都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如果他挡住了扶梯,挡住了一些公共的设施,影响了上铺和中铺的正常使用,可能就会损害其他乘客的合法利益。

当然,从情理的角度上,中铺和上铺的乘客经过与下铺乘客充分沟通,在不影响下铺乘客休息的前提下,在下铺上短暂坐一小会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年轻人如果确实在下铺的时候,也鼓励大家去跟老年人去换位,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和方便,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适用主题】

1.尊重和包容

2.沟通和交流

3.共同营造美好的公共空间

【运用示例】

人类社会真的是具备多样性的,在不妨碍他人,不损害社会的前提下,多元化的选择,应该被尊重,要使多元化的选择实现,就需要社会有巨大的包容性,连接多元群体与促进社会共融。公共空间在促进社会包容性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它可以打破社会隔离,提供平等的交往机会,促使不同背景、阶层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假如老人尊重卧铺年轻人挂帘子是个人私密空间的需求,好好和年轻人沟通,年轻人理解和包容老人年纪大了需要暂时坐一下,那么温馨和谐的乘车环境何愁没有?

角度二:道德绑架,只会加剧矛盾。

在公共空间中,我们既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也要保护自己的权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平衡往往难以把握。尤其是在像火车这样的封闭空间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人的体验。

胡适曾说,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情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的确,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适用主题】

1.遵守规则

2.拒绝道德绑架

【运用示例】

在人性得到高度解放的今天,或许有人会问,我们真的还要循规蹈矩吗?人不应该生来自由吗?我们难道不该在最美好的年华活得恣意、热烈而张狂吗?但在我看来,万事万物的存在就一定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规矩也是一样,规矩既然存在,我们必然要去遵循。比如七十岁的阿姨,看到卧铺年轻人挂帘子,懂得年轻人花高价买了下铺,他就有权利挂一个帘子,去遵守这个规则,而不是倚老卖老道德绑架别人,就不会冲动的将视频发到网上,惹得网友对她一番批评从而招惹麻烦。

角度三:用户需求升级,配套的公共设施和管理办法也应同频共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选择逐渐多样化,火车出行的需求,也从最初的“能买到票能坐上”变为如今的“要坐得舒适坐得贴心”。未来出行的路上,我们还要如何面对可能的“铺位之争”呢?

铁路部门需要去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实际需求,要去设计更加人性化和具有舒适度的乘车环境。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私密化的空间需求,也要得到尊重。零岁以上老人等重点旅客优先分配下铺,如果剩余铺位无法满足选铺需求,系统将随机分配铺位,您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接受或者取消。甚至,未来的火车卧铺可以设计成下面全部是茶座等休闲区,将铺位全部升到上面等一些设施的改变,也可解决这类矛盾。

【适用主题】

1.服务需要与时俱进

2.注重人性化

3.提供多样性设施

【运用示例】

联通和移动做梦都想不到,微信会让他的短信业务,只剩下收验证码的功能了;数码相机怎会想到是手机淘汰了它。时代在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将会是谁被替代,但有着与时俱进的意识,适时的自我改变总能抓住时代的脉搏。比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选择逐渐多样化,火车出行的需求,也从最初的“能买到票能坐上”变为如今的“要坐得舒适坐得贴心”。随着用户需求的升级,铁路部门应该就配套的公共设施和管理办法来个同频共振,那么还有乘客面对下铺挂帘来个“铺位之争”吗?在如今的社会大潮下,不管是社会部门还是个人,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写作金句素材举隅

1.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2.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3.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4.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康德

5.我们的心是一块海绵,我们的心怀是一道河水。 ——纪伯伦

6.心有容,德乃大,心有忍,事乃济。 ——弘一法师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8.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9.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10.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

四、范文示例

尊重和包容才能营造美好的公共空间

近日,一起年轻人下铺挂帘子事件引发了网友的争议。

长期以来,上铺和中铺乘客会在回到铺位后选择坐在下铺休息,待休整之后再返回自己的位置。然而,近日,有些下铺年轻人却拉上帘子不让上铺和中铺乘客坐下,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对于此事,网友们的看法不一,有的支持下铺乘客的做法,有的则认为下铺乘客应该友好待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这起事件应该如何看待呢?

首先,火车硬卧上铺和中铺乘客在下铺休息的情况并不罕见,几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上铺和中铺的乘客在躺着时比较困难坐起来,因此他们选择坐在下铺上休息是十分正常的。下铺乘客也并不需要为此付出额外的代价,只是需让出自己的位置供其他人暂时休息而已。这种互相体谅的行为应该是受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古人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重老人,爱护青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年轻人尊重礼让老人,老人尊重包容年轻人,和谐共享公共空间是利好彼此的。

其次,对于一些下铺乘客拉上帘子不让上铺和中铺乘客坐下的做法,我们也应该理解和包容。在火车上旅行,每个人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有时候下铺乘客可能也需要一些私人空间或休息时间。虽然这种行为可能会给上铺和中铺乘客带来不便,但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毕竟,在一个公共场合,彼此之间的个人空间和私密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

最后,对整个事件的舆论热议,我们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来理性的看待。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可能会受到不同的理解和评判,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包容。应该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体谅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宜人的氛围。如今,人们出行便利,交流频繁,需要共享公共空间的几率很大而类似事件多有出现,比如影院吵闹、高铁抽烟、公交占座等不文明的现象层出不穷,为大家造成很坏的体验,甚至还浪费公共资源,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有些人不尊重他人,无所顾忌等素质低下的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些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只有彼此尊重和包容,富有共享精神,我们才能营造美好的公共空间。

综上所述,对这次事件引发了争议,应该以理性和宽容的态度来看待。互相尊重和包容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原则,只有彼此尊重和包容,我们才能建立起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才会有共享精神,从而营造美好的公共空间。希望通过对这个事件的思考和讨论,我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愿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五、时评文怎么写

(一)、时评文章的本质

时评类文章,本质上是一种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选用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新闻事件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贴紧材料理性、思辨地表达自己的独到的认识看法——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时事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表明看法并展开分析。

(二)、时评写作要求:

(1)旗帜鲜明:对时事新闻事情要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是非对错,立场坚定。不要含糊其辞,摇摆不定;也不要只引述别人的观点,不表明自己的态度。

(2)就事论事:就材料提供的事件、现象或问题展开分析说理。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评“事”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

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

(3)因事说理: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揭示事件的本质与意义。一个新闻事件绝不是孤立的,它一定有必然如此的原因,时评在对具体新闻事件评说之后,要再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以揭示其发生社会根源,指陈其危害或积极影响。只有这样,时评才具有更深刻的见解和更广泛的影响。

(三)、时评的一般结构:

时评文章的结构,与一般材料作文结构相同:引——议——联——结

(1)引——引材料、提观点。引述材料要简洁,或概述,或摘要,或整合,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般说来,引述不宜过多过细,能说明观点就行;更不应整段地照抄原文,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

(2)议——议论影响或意义,析原因。就是分析材料,确立观点。是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议,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3)联——联类似。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

(4)结——作结论。要呼应开头,收束总结,这样才能保证论述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最后可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四)、时评写作技法

①叙事议论不蔓不枝

举例新颖,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

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

不去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论据就不新颖,就做不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叙议相结合,论据就不能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

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⑤语言方面

作为中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要有一种青春的气势,褒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0 阅读:0

小高语文在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