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刘邦妾室,薄姬母凭子贵,戚姬母子却惨死,只因她赢在了俩字上

读书悟道君 2023-12-31 01:06:53

汉武帝与匈奴鏖战四十多年,没有“文景之治”的家底,那是万万不能的。

汉文帝与汉景帝,人们对这一对帝王父子的谈论,相比之下,景帝被提及的更多,因为在他的时代经历了七国之乱。

但论历史地位,汉文帝恐怕会更高一些。

说到汉文帝的成就,就不得不提站在他身后的一个重要女性,就是薄姬,也是薄太后。

他们母子与戚姬母子一样,在刘邦死后,同样也要面对吕后,但结局却完全不同,薄姬母凭子贵,而戚姬母子却惨遭吕后杀害。

吕后专权后,为人凶狠,她为何愿意放过薄姬母子呢?这与吕后的性格,薄姬的为人处事,都有关系。

薄姬原是魏国的王族,但不幸的是,她是个私生女,不过在秦朝统治下的六国贵族都“贵”不起来。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后,六国遗民纷纷起来反抗,薄姬凭着自己的王族身份嫁给了魏王豹。

魏王豹原本打算本分地当个王爷,好好过日子。但一个算命的和他说了,说他娶得妻子薄姬,将来生的儿子一定是天子。

这么一说,魏王豹坐不住了,起来造反,结果被刘邦大将曹参打败,弄了个身败名裂。

那算命的说得也对,薄姬的儿子的确后来当了天子,但天子他爸并不是魏王豹,而是刘邦。

魏王豹死后,薄姬被发配到宫里当奴仆,在纺织房里当起了织女。

按理说,织女在宫里要想出人头地很难,但在历史上幸运的宫女也有,比如武则天也是宫女出身,明朝宫女出身的皇后也不少,如孝定皇后李氏、孝靖皇后王氏。

薄姬也是幸运的,一日刘邦到织布房闲逛,一眼看中了薄姬,就把她调出织布房,让她当了宫里的妃子。

但当了妃子和之前的宫女区别也不大,除了不用干活,每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直到四年后,刘邦才想起她。

公元前202年,刘邦无意间临幸了薄姬,之后薄姬就生下了儿子刘恒,也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

此后,薄姬总算有了一席之地,有了自己的名分:薄姬。

但生了儿子,有了名分,也没什么了不起,刘邦的心思不在他这对母子身上。所以,此后薄姬又独自守了八年空房。

由于不受宠幸,薄姬的日子过得很清贫,甚至要靠她织布维持,同时还要遭受不少周围人的白眼。

在这样不利于薄姬的大环境下,也算是成就了薄姬,她温和待人,凡事礼让别人三分,就算对方是奴婢,她也一样很客气。

对宫里的嫔妃和皇子,那就更不用说了,凡事宁肯吃亏,也不愿据理力争。

这样的她,反而在宫里树立起了自己的好口碑。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吕后开始反攻倒算。她的目标率先对准了抢了她风头的戚姬母子。

戚姬被做成了“人彘”,最后被活活折磨死;与刘盈争太子位的刘如意,同样也没逃过吕后的魔掌,也被毒死。

此后的吕后,为了巩固吕氏的地位,大肆诛杀刘姓诸子,如刘友被 吕后囚禁后饿死;刘恢被 逼自杀;刘建早逝,其子也被 吕后派人杀了。

幸存下来的刘氏子孙,如庶出的长子刘肥,因其实力过于强大,一时半会拿不下;还有淮南王刘长,地处淮南,位置偏远。

那么,薄姬与儿子子刘恒是如何躲过这场劫难的呢?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也已经发现薄姬的优势了,那就是“低调”,为人处事,行事作风,她都秉承这两个字,也正是这两个字拯救了她们母子。

吕后之所以放过她们,原因有二:

其一,吕后并非生来手段残忍、权欲熏心,她的转变也是被逼迫的。

作为刘邦皇后,她跟随刘邦白手起家,甚至两度经历了牢狱之灾,到了刘邦坐稳江山后,却有人打起了她劳动果实的主意。

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为了争夺地位,维护自身权益,她被迫变得权欲熏心。

所以,在她上位后,她所打击的目标不是曾经的仇人,就是阻碍她前途的人,刘氏诸子和戚姬母子,都在其内。

其二,薄姬母子一直以来行为低调,谦卑有礼,并没有对吕后执政构成威胁。再说,吕后也会考虑树敌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所以,她不但没有谋害薄姬母子,相反,还封刘恒为代王,让他去比邻匈奴的山西代地,那个地方既穷又乱,但也有好处,就是正好远离了皇宫里的是非,不会受到牵连。

后来在薄姬的请求下,吕后也准许她前去与儿子团聚。

薄姬母子的命运转折发生在公元前180年。

这一年,吕后死了,吕家还做着专权的春秋大梦,最后在齐王刘襄、功臣陈平和周勃的策划下,设计解除了吕家专权,诸吕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处死,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吕家打倒了,那刘氏的江山谁来坐呢?

按照西汉皇室传承的规矩,首当其冲便是子承父业,但在吕后的大清洗后,幸存下来的皇子只剩两位,一位是淮南王刘长,另一位就是代王刘恒。

淮南王刘长,他是由吕后养大的,而且为人嚣张跋扈,贪图享乐,不是最佳人选。

当然也可以隔代继承,比如选择第三代接班人齐王刘襄,也是长孙。但偏偏刘襄与吕氏有关系,他的弟弟刘章娶了吕家的长孙女,与吕家是儿女亲家,而且其外戚一系口碑也不好。

这样一来,代王刘恒“因祸得福”,顺利成为了西汉的第五代帝王,薄姬也母凭子贵,晋升为太后。

从上述薄姬母子的经历,不难总结,他们能上位,一是得益于他们低调的姿态;二则是归功于运气,毕意无运不能自达。

相比之下,你看戚姬都干了些什么?她仗着刘邦的宠幸,一心逼着刘邦“废长立幼”,这件事本身就是王朝大忌,更何况,由于吕后的背后一系列的操作,影响力日益深厚,导致最后刘邦已经无法悍动吕后了。

薄姬与吕后的故事,也再次证明一个真理,凡事只能靠自己,不要像戚姬那样,把自己命运建立在别人身上,最终落得个鸡飞蛋打。

1 阅读:91

读书悟道君

简介: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