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鸡娃家长忽略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特长有时候比学历重要

人文之光 2024-05-24 17:39:40

小编在音乐行业有不少朋友:有歌手也有乐手。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在酒吧乐队工作。当然如果一线城市的话薪酬不低,大概可以做到日收入500+。

很多在校生和在校生家长有种蜜汁优越感。比如他有人如果提到建筑行业的基础工人日收入500-800,他们会很不屑,认为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属于体力劳动,当然更不能考单位。但是,歌手和乐手的薪酬也能达到500以上,当然部分在校生家长可能会说,这个工作不能考单位,但应该说不出工作环境或者体力劳动这样的话术。

下个月是高考季,但同时也是在校生的毕业季。最近这些天,很多在校大学生联系我的一些歌手和乐手朋友,打听:如果报班学声乐,需要多久能够执业工作?

而这些大学生之所以打听这些,倒不是因为他们大学学的音乐类专业,而是他们小时候有点声乐方面的基础,而且无形中发展出声乐特长。如今到了就业季,他们的大学专业和学历出身,不论是就业还是考研考编,都没啥希望,所以能考虑的就是利用特长就业。

其实,说到这,小编想探究一下呗广大鸡娃家长忽略的问题:那就是有时候特长比学历重要。

1、考公妄念

小编在二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提到过,有大专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不过好在能够认清现实,于是选择学汽修,并在N年后自己开了汽修店,还招聘了学徒当了老板。这个文章的目的本想通过现实告诉广大家长,其实世界上并不是学历赛道这一条路。对于学生本人来说,需要结合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发展路径。但是很多眼高手低的猪猡家长和牲口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和大学生家长的身份受到了冒犯,认为大专生毕业学汽修给大学生丢人了,甚至还认为,这个大专生应该考编才对。

可话说,最近几年,每年新毕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一千多万,这一千多万都去考公考编,请问,能有几个上岸的?即便是上岸十分之一,那也是一百万人。但是实际上,每年考公考编成功的人数,还真未必有这个数据。

说白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考公考编成功是小概率事件,考不上才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在明知大概率考不上的情况下还坚持去考的,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赌博,是不值得提倡的。

其实人生在世,面对现实很重要。大学生刚毕业不过20岁出头,所以认不清现实无可厚非。但学生家长大多40多岁,如果还活在幻想中,那就悲剧了。

2、特长的重要性

其实从未来的大趋势来看,除了少数大学生(或者学历出众,或者家庭有资源)之外,其余的大学生,都会处于特长大于学历的状态。所以在这里,小编建议,对于不出色的生源,与其侧重混一张不值钱的文凭,不如发展一项能够就业的特长。毕竟,时代变了。

其实学历赛道方面,头部学历本身就是优等生的特长。作为普通甚至中下游生源,去和头部生源比学历,这本身就是一种很荒唐的行为,可惜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

0 阅读:33

人文之光

简介: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一座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