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昆仑关,中国王牌部队,打得日军切腹自杀

素衣读过去 2024-05-09 09:52:5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昆仑关,昆仑关,你是否知道,那是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阵地上血流成河、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白骨露野,整个昆仑关惨绝人寰。

1939年,日军占领南宁,我国军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著名将领白崇禧,敏锐地察觉到日军的弱点并提出反攻。

可日军是否会被击退,昆仑关是否能被收复,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昆仑关

1939年9月,日军长沙进攻受阻,三个月覆灭中国计划破产。

10月,国民政府召开会议,蒋介石提出反守为攻、转静为动,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整个中国大地。

日军在东京湾集结,南宁保卫战迫在眉睫。

但由于内部问题,中国军队越发混乱,最终南宁陷落,昆仑关成为日军战略部署中的一个关键点。

昆仑关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险要、东临漓江,西靠昆仑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它不仅是桂林的东方门户,也是整个广西的西北屏障。

控制昆仑关,就等于控制广西的北部防线,对于日军来说,意味着可以向四川、云南等内陆省份进攻,进一步威胁到重庆国民政府的安全。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守住昆仑关就能确保广西不失,同时也能保护贵州和四川的安全,防止日军深入中国内陆。

因此,昆仑关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军事上的咽喉要道,更是民族生存的重要保障。

日军第五师团是敌军的重要武装力量,“七七事变”后被派遣至华北地区,参加过察哈尔作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

师团长今村均更是日本陆军大将,对战经验丰富。

今村均下令在昆仑关附近建立防御阵地,设置机枪阵,以阻止中国军队的进攻。

日军尤其注重装备和物资的管理,确保部队有足够的武器、弹药和补给,甚至还建立供应线,并对装备进行维护和修理,以保证部队的正常运转。

国民革命军的高级指挥官白崇禧认为,日军虽然占领了南宁,但他们的兵力尚且薄弱,物资补给也面临困难,这是中国军队反攻的绝佳机会。

中国军队的另一位杰出将领杜聿明,迅速发出反攻的电报,提出具体的战术部署。

中国军队的反攻计划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是国民革命军第一支机械化军,受命主攻昆仑关。

第五军中猛将如云,一生戎马的杜聿明、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戴安澜、福将郑洞国,还有写下“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的邱疯子——邱清泉。

各部队开始紧锣密鼓地反攻准备,浩浩荡荡地向昆仑关进军。

戴安澜

到了1939年12月中旬,中国军队的集结基本完成。

杜聿明召开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的攻坚战。

他的战术是“关门打虎”,意图全歼日军。

第200师和荣誉第一师将正面主攻昆仑关,新编第22师则负责迂回,打击南宁方面的日军援兵。

1939年12月15日,中国军队发起了总攻击。

日军的第九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率领的部队,在这一天出发前往中越边境的龙州、镇南关、友谊关。

而中国军队的总攻击时间定在了18日拂晓。

12月16日,中国第5军在军长杜聿明的指挥下,发起反攻行动。

而在这场战役中,原本奉命移防长沙的邱清泉,突然接到增援昆仑关的命令。

邱疯子迅速掉头南下,抢先于敌军到达昆仑关以南的五塘,并果断实施奇袭成功占领六塘,截断日军的退路。

日军在五塘受困后,不得不从台湾抽调精锐部队进行增援。

然而,邱清泉早已将计就计,他以一个团兵力与敌军正面周旋、诱敌深入,而主力则埋伏在两旁的高山之上。

邱清泉

12月18日,昆仑关战役正式打响。第五军整合所有人员物资,全力攻打昆仑关。

荣誉一师和200师发起进攻,冲出战壕向日军阵地而去。

日军迅速作出反应,开始重炮攻击,并派出飞机轰炸,不断用重卡运送援军来到昆仑关,给第五军造成极大影响。

12月19日,200师将日军防线击破,荣誉一师和第六百师鏖战一夜,成功占领日军主阵地。

日军退守高地,炮火连天。

日军进占五塘,向六塘扑去。

夜幕降临,邱清泉命令工兵炸毁五塘与六塘之间的大桥,中国军队从高地向下发起猛攻,伏兵从两侧进行夹击。

地雷在日军中不断引爆,邱清泉的装甲部队则在敌阵中横冲直撞,日军向两侧山林撤退。

杜聿明下令破釜沉舟也要将这股日军围歼,并重新下达战略部署。

荣一师仗节死义无法再发动攻击,并入戴安澜部,日军投掷毒气弹,没有防毒面罩的中国军队用湿布捂住口鼻,仍无法阻挡毒气攻击。

12月22日,友军无法赶到,敌军援军已在路上。

中村郑雄被突击的国民革命军击中,不治身亡。

12月25日,荣一师夺下罗塘南。

杜聿明下令重炮进攻,戴安澜率领200师作为主攻。

在战役关键时刻,郑洞国从容镇静、亲临火线,在友军的有力支援下,与200师组成敢死队,指挥部队身上绑满炸弹,拿着大刀与日军近战。

先后攻克罗塘、四四一高地、界首高地等几个重要制高点,最后终于攻克昆仑关。

12月31日,被困日军战败切腹自杀,第5军成功攻下昆仑关。

1940年1月1日,日军对昆仑关狂轰滥炸,激战数日后撤退。

第五军伤亡惨重,1.1万人负伤,五千余人为国捐躯,昆仑关战役告一段落。

日军在此战役中损失惨重,不得不承认:

“在此地带之上,蒋军比任何方面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昆仑关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忘记的一段历史。

我们应当记住历史,珍惜和平,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勿忘国耻。

参考文献:

[1] 姜石剑. 从《昆仑关战役纪要》看昆仑关战役 [J]. 文史春秋, 2022, (11): 59-63.

[2]云亦云,胡章华,农仁富. 血与火的城防历史见证[N]. 南宁日报, 2022-03-04 (006).

[3]莫岚远.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N]. 南宁日报, 2021-12-20 (004).

[4]冯杰. 蒋介石、白崇禧与桂南会战 [J]. 抗战史料研究, 2017, (02): 30-44.

[6]侯长明. 血战昆仑关 [J]. 坦克装甲车辆, 2016, (05): 64-69.

0 阅读:18

素衣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